足记,爆火App的持久战

足记,爆火App的持久战_第1张图片
足记App效果图

很多年前,我在豆瓣上就看到过“如何把照片后期成电影大片范儿”的讨论,似乎大致的方法就是低饱和、高反差、偏青偏黄偏暗,再加上暗角和上下黑边。这件小事因为我PS技艺的不精进,和装逼需求的与日俱减也就渐渐被我忘了。

打开今天的ios app store排行榜,大家都会发现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跑了起来(如下)。除了排名一三五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运动员。第二名的“足记”和第四名的小清新游戏都是新的闯入者。特别是这款能够自动把照片处理成电影大片范的“足记”,也引起了朋友圈里宽画幅照片的泛滥。作为一款出生不到一年,新版发出不到一个月的应用,“足记”团队显然也没有料到这样的暴红,只能紧张地一边修bug,一边扩容服务器。今天文章开头的题图就是“足记”的效果图。

足记,爆火App的持久战_第2张图片
App Store免费榜

“足记”容易让人想到Instagram。在Instagram之前,除了玩120相机的核心玩家,在数码时代的用户中,正方形画幅的照片并不那么流行。但Instagram凭借优秀的滤镜和运营,逐渐让这种一比一画幅为大众所熟知。Twitter、Instagram这类信息流应用,都是将UGC内容进行标准格式化,从而完成在用户心目中的差异化定位。可以畅想的是,足记未来能否把这种宽画幅+黑边+字幕的图片形式发扬光大?足记的照片形式有强过“脸萌”“魔漫相机”的延展性,这是足记有可能区别后两者的一个长期发展的机会。

不过事情并不那么容易。足记“大片模式”的流行,一定意义上说是无心插柳。足记最早想做的事情,其实是帮助用户寻访电影实景地,并拍出实景和电影场景的拼接图,“大片模式”只是一个附带功能。从下面的Tab安排可以看到,除了信息流的主Tab“足迹”外,还有“发现”和“飞呀”两个信息聚合方式。其中“发现”是以电影为中心进行聚合,飞呀是以地点为中心进行聚合,这样的安排也说明了团队最早是想起“电影+地点”的概念。

Tab安排

显而易见地是,足记做为了一个初生的应用,产品细节尚未打磨完毕。频繁出现的闪退和细节上的不顺畅使整个App的质量打了些折扣。在拍摄状态下,首次用户需要从一系列令人费解的拍摄模式中进行选择,而意外流行的大片模式放在了最下方(每次拍摄要重新选择)。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它的蹿红。我想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一是优秀的形式和滤镜确实满足了用户长久以来“如何把照片调成电影”的需求;二是足记采取了与Instagram类似的保存即发布的机制;三是默认同步到微信朋友圈进行传播。

足记,爆火App的持久战_第3张图片
拍照

长远看,这样一个爆火的App需要严肃地考虑持久战的问题。大致有两种不同的选择:

为电影爱好者做一款小众应用

足记可以帮助电影爱好者在旅游中导航到电影拍摄原址,同时又提供了画中画、对比拍摄等“电影+现实”的拍摄功能。可以说,对电影爱好者加旅游爱好者而言,这是一个实在的需求。

问题在于热爱电影,又有钱有闲进行目的地旅游的人群实在有些小众。一年365天中,我们大多数出现的地点都与电影没有太多的关系,或者是虽然有关系,但我们对这个非知名电影并不熟悉。所以除了对核心电影粉,App的打开频率将受到很大限制。更不用说在国外旅游时,我们受到的网络条件的限制。

打好图片社区牌

另一种选择是以电影为噱头,打好普通人图片社区市场。前面提到,大片模式与Instagram类似,实际是定义了一种UGC内容的格式。如果能把这种格式做大,图片社区就不是迷梦。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好用户从炫耀心态(“这个App只有我知道,我能做出有bigger的照片”)到社区心态的转变。这是一种更为艰难道路,窃以为有几点可以注意:

  • 关注女性用户
  • 简单是新App最好的定位:既然大家喜欢大片拍摄模式,索性主打这种模式,把其他模式弱化(最好也弱化下英文字幕降低UGC难度)
  • 让大片模式不再是简单炫耀: 参照Instagram的路径,名人和摄影师群体对工具的使用将是UGC图片形式长期生存的重要保证。在足记的案例中,可能还要加上导演群体。
  • 强化地点功能:普通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电影场景,但并不意味着他所在的地点没有意义,能否在所有地点上开放图片上传并辅以排名机制,让每个地点都产生故事
  • 适当地时候开展LBS社交:目前的用户关系,主要还是Follow关系,而LBS则是一个有趣的社交方向,还是那句话“每个地点都有故事”
扫我扫我扫我

相关阅读
伪电影截图相册的说明及后期思路略析
「足记」可以做什么才能不重蹈「脸萌」的覆辙,延长生命周期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足记,爆火App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