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在街上,一座又一座喜庆的彩虹门映入眼帘,才恍悟:今天又是个结束单身的好日子。迎亲的车队以白车打头,白车断后,中间一溜黑车,据说这寓意新人白头偕老。车子一个接一个从身边慢慢地驶过,鞭炮在耳边也此起彼伏地震响,打头的车里摄影师扛着摄像机从天窗里钻出来,专注地为新人记录着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其实,这只是记录,很少有人再回头回味那曾经兴奋的时刻。

接下来,该是新人入堂了。望着渐渐远去的车队,我想象着新人走进新家的情景。车子停在大门外,就会有一大堆七亲八友,有孩子,也有大人,蜂拥而上,堵住车门,从车窗探进身子,亦或只伸进一只手,讨要喜糖和红包。如今,要糖的人很少了,大家只盯红包,给的少了还有些不高兴。小孩子本来是不懂得讨要的,也让大人教唆着伸手去要。每每参加婚宴,我都远离这一场面,也从不让我的孩子去参与这一哄抢场面。我总觉得红包是给的,不是要的。这样的嘻闹在新娘进入新房之后会暂告一段落,当然,新娘进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古人讲究新娘进屋前要脚不沾地,出娘家门要由送亲的人抱上车,进夫家门要由新郎抱进屋,门口还有人拦着,或在门头吊个苹果,或拴个喜糖,要让一对新人同时咬下。这一关过去,新娘才可以进入新房洗手、换衣服。这个时候是要有人在跟前服侍,其实也就是倒点洗脸水,开开妆新的箱子。而这个服侍的人是从车上抱下被子、领着新娘进屋之人,这是一定要给红包的。换洗完毕,新娘就要坐在喜被上等,等着拜堂。

拜堂是婚宴上最热闹的时刻。院子里挤满了人,主持仪式的人拿着话筒抑或扯着噪子喊,请他XX,然后就有人端着盘子在人群中或屋子里找,找人实际上是找钱,接过钱,数一数,冲着新人扬扬钱,又扯一声,XX元。新人自愿或被迫(旁边有人按新娘的头)弯腰叩头,也有人为热闹,给一张钱让叩一个头,新人也只能低头于大团结。这一仪式一般要持续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就会有些年轻人伏在新人跟前,等仪式一结束,就要让新郎背新娘,甚至于让公公背媳妇,有的还要擀毡,我一直觉得这是种陋习。

大家嘻闹过后,就要正式开宴了。如今宴席上婚庆公司占尽了风头,主持人讲着还算标准的普通话,把新人以及新人的父母请上了舞台,让新娘在众人面前喊几声"爸""妈",如今的新娘大多大方,会顺着主持人的腔调用自己乡音浓重的普通话甜甜地叫上几声,自然也会收获一个大大的红包。然后,主持人就会问新人一些"你愿意嫁\娶他\她吗?""你会永远爱他\她吗?"之类的问题,被问的新人用洪亮的声音、肯定的语气像回答老师的问题一样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出来。这个场面让我感觉很滑稽,模仿西方教堂里结婚的仪式,却缺少了西方文化的神圣与庄严。在上帝面前说的话,对西方人而言那就是誓言;而在中国充满哄闹的气氛下,说出这样的话,只是一句笑言,那种真诚与忠贞荡然无存。每一种文化的产生与存在必然有滋润其的土壤,生搬硬套永远取不到精髓,只能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接下来就是婚庆公司为新人准备的祝福歌曲,在台上的演员大吼疯跳之际,宴席开始,大家一边或欣赏或忍受台上的表演,一边品尝美味佳肴。在大家吃得正香、喝得正酣之际,新人和他们的父母或来敬酒,或来致谢,到时又免不了一番嘻闹。

午饭过后,大多亲朋好友已然散去,留下的晚上还有的要熏房,过去这一习俗很受人们喜爱,有好事者拿着辣椒、花椒等呛鼻的东西,点着了往新人房里直吹,让新人在新婚之夜不得安宁。如今这种习俗不再盛行了,人们在酒足饭饱之后就早早离开了,给新人一个温馨的新婚之夜。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有点像在说别人的婚礼,又有点像在回忆自己的婚礼。其实婚礼的形式大多是一样的,只是婚姻的进程会有所不同,但不管什么样的进程,都需要我们用心经营、用情呵护!

婚礼习俗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婚礼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