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芝诺悖论”

       芝诺悖论(Zeno's paradox)是古希腊数学家芝诺(Zeno of Elea)提出的一系列关于运动的不可分性的哲学悖论。

       芝诺:“一个人从A点走到B点,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总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环下去,永远不能到终点。

       假设此人速度不变,走一段的时间每次除以2,时间为实际需要时间的1/2+1/4+1/8+......,则时间限制在实际需要时间以内,即此人与目的地距离可以为任意小,却到不了。实际上是这个悖论本身限定了时间,当然到达不了。

      《庄子·天下篇》中也提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芝诺与庄子悖论的区别为芝诺悖论一定时间内行走的距离不变(即速度不变),而庄子时间不变,这段时间里的工作却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可以看出芝诺限制了时间,而庄子的理论可以使时间为无穷大。

        芝诺的原始悖论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一个人如何从一个点走到另一个点?数学上的点是无穷小的,人是有一定体积大小的,人的位置怎么和点挂钩呢?

  所以排除这些会导致歧义的语言漏洞,不如这样描述:一个以一定速度v运动的点,永远无法从0点位置运动到1点位置,因为它要到达1,必须先到1/2;要到达1/2,必须要先到1/4,依次类推,在找到下一个要到达的点之前,这个点永远都动不了。

  这个悖论中最大的破绽就是,首先设定了速度,却又在后面的语言描述中隐晦地限制它的时间。运动的点本身被给限制了一个无穷小的时间间隔让它去选择下一个点,如此的话速度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悖论变成了:一个速度没有意义(等同于没有速度)的点,永远也不会从0运动到1,这样显而易见就不是悖论了。

  芝诺悖论的本质起源于人类本身对于“时间和空间是否连续”这个概念的困惑,量子力学理论已经揭示了,最小空间尺度是10^-35m,最小时间尺度是10^-43s。按照这个理论,法官画出一条线,这条线的长度只能是10^-35m的整数倍,不太可能正好是1米(因为10^-35只是一个尺度,还有小数点被约掉了)。而犯人也不可能速度正好是每分钟1米,他的速度的取值是一个离散的无限集(10^-35m的整数倍 除以 10^-43s的整数倍)。所有物体和人都存在于一个不连续的空间和时间里面,现实中永远不存在极限和连续的问题,或许只有冥冥之中统治宇宙的数学法则才是“连续”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