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软件需求最佳实践》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的思考 2013-06-24 21:22:12

分类: 项目管理

徐峰《软件需求最佳实践》_第1张图片
        越来越喜欢ChinaUnix的读书活动,确实大开眼界。上学时老师有说过,软件的需求分析是最简单的事情,也是最难的事情。参加工作以来,感受得更深的是后者,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有时也无从入手。初看书名感觉挺有趣,因为SERU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只是冲着需求分析和实践两个词去看的。再一眼看去作者,徐峰 著,不是编著,我便放心地看下去,要知道在中国有勇气去掉“编”字的作者肯定对自己写的东西有把握。

书的风格非常适合实干的人看,因为他提供的一套确实可以实行的框架,包括思考模式,方法,表格,工具等,让虚无缥缈的“客户需求”能转换成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且,书中的道理告诉你,即使程序员也需要明白需求再开始写代码,无论你是不是产品经理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书中大量的实例与说明,证明作者的功力确实是经过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有些项目内部的经验也拿出来分享了,这是令人振奋的。

“导致进度超期,成本超支的项目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项目的重新启动。”这句话我体会很深,虽然暂时我只是执行层面的,但是换位思考也觉得项目一开始的评估评审的困难。我的思维结构里确实缺乏严谨的量化思维,从小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训练。现在我对“需求”的定义已经改变,不同的公司因为业务不同造就不同的需求。很显然,我说的话会跟书里不断提到的概念表面上一样,但是看了作者的介绍后我发现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作者的“业务”显然是更微观,更细致的。而我的所说的只是“产品业务方向”,如果要落实到实践,说实话也是无从下手。 一本让人感到羞愧的书确实是好书,因为每读一次都需要你鼓起勇气,不知不觉间锻炼人的自信。

“学会用数据说话是技术人员走向成熟的一个要点”。这让人兴奋,但是又无从下手。我们习惯对时间感性,对数字感性,“大概”“差不多”是我们的特色,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我们习惯知道个大概就好。不过,为了能做出个优秀的项目,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很有必要。

作者对实践非常重视,以至于我试读其中两章已经忍不住想买此书继续看。每章的都给出大量可操作的建议,比如让人一目了然的如何制定需求规格说明书,如何高效沟通。最后,我得答应自己,做好软件开发框架与项目管理的两个主题阅读,给自己和读者们一些可以借鉴的知识沉淀。

很期待你的留言和评论,我写博客的目的是想通过快速分享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经常关注读书,嵌入式,思维导图,冥想等方面的领域。希望能和同样感兴趣的你成为朋友。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件交流是我最喜爱的交流方式之一。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SERU过程框架原理与应用
本书首先从软件需求实践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入手,指出了改进的主要方向;然后逐一说明了需求定义、需求捕获、需求分析与建模、编写规约、需求验证等需求开发活动的任务、要点和具体手段;并提出了一个可操作性强、易于上手的SERU过程框架,能够帮助读者清晰地了解整个过程,理解各阶段的关键产物和产物之间的关系。
  本书还对包括需求基线、变更管理、需求跟踪在内的需求管理活动的操作要点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具体建议。综观全书,语言浅显、文字生动,蕴含了许多人文、心理、交流方面的知识,即使非技术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读懂大部分内容,从中受益。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的软件需求分析教材,也可以作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管理培训的教材,更是一线项目经理、需求分析人员、资深开发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研发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SERU过程框架原理与应用》可作为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的软件需求分析教材,也可以作为软件工程、软件开发管理培训的教材,更是一线项目经理、需求分析人员、资深开发人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人员、研发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六年前,当我认识徐锋时,他就是软件需求领域的高手。潜心实践、研究,六年磨一剑,如今锋利出鞘。中国的软件产业并不缺乏软件工程理论,而是我们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些理论。我给软件工程硕士讲授〈需求工程〉课程,使用过各种版本的教材,这些书籍的通病就是实践性不强。当我读到这本书稿时,倍感亲切,这不是一本软件需求的理论书,而是一本需求实践指导手册。
  ——张友生博士(希赛网首席架构师,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
  涵盖面广,实用性强,有理有据(例),亦庄亦谐,朴实无华又非常受用,在技术类书籍中当属不可多得的佳作。
  ——田俊国(用友大学执行校长,高级企业培训师)
  (软件需求最佳实践〉是一本足以令人拍案叫好的书。它经验密集,直击需求实践中各种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问题解决思路。它实践体系完善,贯穿全书的SERLJ过程框架,详尽地覆盖了需求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任务、要点及产物,脉络清晰,可操作性极强。最可贵的是,SERU过程框架漂亮地 “打通了”业务工程到传统需求的“鸿沟”,而众多企业需求实践中的最大困惑恰恰常在于此。故此,郑重推荐徐锋的这本佳作!
  ——温昱资深咨询顾问.软件架构高级培训讲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峰《软件需求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