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源自科学研究流程】
数学演绎推理,数学模型是归纳演绎,一个从原理到结论,一个从现实到规律。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是归纳的指导。数学建模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反哺回实践。
模型优劣评判标准:是否具有一定实际背景、假设是否合理、推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简单、论述是否深刻。
这样的队友对论文语言描述会比较了解,对格式要求也比较明确,这次两个队友对论文的引用与语言的描述十分不理解,其中负责撰写论文的用了很多复杂长语句,而让一个辅助的同学找的论文引用格式十分不标准,导致后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重新调整,甚至只能再让别的队友重新处理一遍。
在比赛的时候,负责我们写作的队友经常出现了文章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每个小块能描述的不错,但是从文章整体层面上来块却无法很好的衔接,存在描述顺序混乱的情况。
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有一个队友常常不能把握好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需要找什么样的资料才能有所帮助。例如:需要参考别人运用到了什么方法与模型,然后找了一堆没有任何参考意见的叙述意义的论文。再有,我们现在要将某个东西运用下去,然后其依旧在不断的提出新的点子,甚至有些东西与我们要做的东西毫无关系。
在短时间内写好一篇论文,需要持续的做大量的工作。在翻译阶段,原先我们计划是用机器粗翻,而后再用人工细调。负责我们翻译的同学起先能逐句检查,但翻译了五分之一不到的篇幅之后,就开始不耐烦的直接选用而不检查。此外,更有甚者为了完成我们给他的任务,用了一些完全不可用的东西以次充好,比如说我提出的给论文的修改意见,最后整合的同学把我的意见也当作正文去使用。在我看来,当任务不是无法完成时,以次充好<不做事<做好。以次充好浪费的不光是当事人的时间,还是浪费看残次品人的时间。
数学至少要达到能看懂模型理论依据与描述的水平,不要那种自己找的一堆看不懂的模型,然后用不切实际的话来描述它非常好,能怎么用的队友。更不要那种我们用的方法都看不懂的人,否则你极有可能在时间极少的情况下还得教会它看懂。。
选择专业领域不同的队友在选题与提出解决方案上会更有优势,在这次比赛时,我们一开始选择了B题,但是不论在找资料的过程,还是看资料的时候都有非常大的困难,能找到的关键词也就沙雕最为贴切了。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队里有一个人十全十美,而是队友互相各自都有自己的长处,相互补足合作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当然队里有个全能型大佬是最好不过了。一定要明确队里每个人的优势在哪里,并且最好让每个都能负责自己熟悉的东西。当然在别的方面也不要一篇空白做小白,多少也要了解一些,至少在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模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总结问题要点,查阅理解别人的论文,总结别人的方法与观点,再自己运用,总结评价自己的东西,让它变得更好,如此反复。
知道自己的弱点,不去干预别人的强项,懂得自己能做好什么,什么需要别人什么样的帮助,知道自己的极限,做实事与学习、实验不同,应该量力而行。当然不是说不允许提出质疑或是方案,而是在别人否决时依然坚持自己幼稚的想法,外行人评价内行人本来就是个愚蠢的行为。
建模是个很磨人的事情,对脑力与体力都有着不小的挑战,懂得苦中作乐会让自己稍微开心一些,讲讲笑话幽默一点对团队氛围与团结都很有好处。
固执己见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尤其在只能选择一个结果时,还有可能会发生争执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听一下别人的也没啥,只要别人说的在理,也许在你看起来好像不得行,但是在别人看来却是不错,更重要的是能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消耗,毕竟美赛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也要同样的要求自己,上面对队友选择上的描述同样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乐观、自信:要相信自己能做好,要相信自己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要相信自己能得奖,才会有动力去冲冲冲。
懂得妥协、学会倾听、懂得变通: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倾听,懂得取长补短,不固执己见,多方汲取,会有更好的方案。在恰当的时候让步,有助于推进团队进度,不会死卡在一个地方停滞不前,在有限的时间争取珍惜每一分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争执上。
相信队友: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一个人的比赛,这份相信是双向的,交给队友的任务就应该相信他能做好,这样才能安心做自己的,也让队友能安心做他自己的。但是相信也不是盲目的相信,不乏有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漏,所以一定要复盘,不光复盘队友的,也要确认自己的,在做事的时候完全相信队友,在复盘的时怀揣怀疑的目光去审视。
耐心、负责:耐心与负责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颗负责任的心,就能压制住自己暴动的心,有了一份耐心,也能更好的对自己负责,慢工出细活,稳中求健,先把手头事情做好,明确自己现阶段做的什么事儿,因阶段制宜。
与自己需要做的事情相关。建模的就注意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模型敏感度。写代码的就提升自己的编码、修改、复现能力。写作的就提高自己的写作、架构搭建、语句描述等能力。提前根据自己要做的事去提高自己。
我们参加比赛其实是个临时决定,半路出家,准备的时间其实非常短,统共就无经验的参加了一次模拟赛,然后赛前突击了几天就火急火燎的去比赛了。第一次模拟赛,我们并没有特别重视,就单纯为了体验一下整个建模的流程,总的来说就是老年养生赛,没有熬夜,也没有持续工作,中午甚至还能午休。虽说我们参加的不是很正规,甚至最后自己写的都没提交,但是也经过一次让我们清楚了各自的能力有多少,同样也总结了一下整个流程中我们的问题,顺便大致计划了一下各自的职能,我主要负责建模、打代码、排版,另一个负责写作、翻译,剩下一个因为能力确实不济就让他辅助了。然后我就开始根据每个人能力制定了一个训练计划,但是好像强度有点高,他们有点受不了,最后大概一半没完成,但是我觉得这个训练计划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白参赛确实会吃很大的亏。到比赛那天早上7点正式开始,虽然本来比赛是六点开始的,我们想着老人家还是要好好休息的,不用太血气方刚,然后就再没舒服的睡觉过。一天平均睡6个小时,最后一天还通宵了,确实是精神爽。之后就是初步选题,找资料,然后好像过分超纲了,就再换了个,再找资料。这个过程很快,就大概一小时多就选好了。然后就开始辛苦历程,因为疫情我们是云建模沟通还是蛮困难的。先是各自看题,对这个题目有了个整体印象,然后就开始讨论题目要求,每个人出一下思路,决定好之后就开始了。一个人列大纲,我开始找资料解决问题,另一个人就帮忙找资料、找数据。之后到了晚上,一起看论文成果,提出修改意见,到现在空有思路,数据一直不到位,强行造出一个超级化简版模型并编码。第二天,写论文的继续写。找数据的接着找。自己找了资料、数据改良了第一个模型,完成第二个模型,设计第三个模型。第二天成果:第二问完成一半,缺代码。第三天,写论文的继续写,并找了一些资料辅助建模。找资料的继续找,找了一些定义辅助建模,并辅助写作同学画图。建好所有模型,进行测试。第四天,画图,改良模型,大家一起写论文,然后排版翻译改图,通宵,欢聚一声开始睡觉!
因为我们是散装组合,没有老师可以依赖,只能自己练自己。计划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佛系养生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冲刺阶段。
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其实没太认真的计划,就让每个人每两天看一篇o奖论文,并且总结,看看别人比赛的经验,每两天小讨论一下。然后我额外让自己多熟悉熟悉matlab编程,毕竟我接触matlab不到4天,就模拟赛的时候学了一下。让其中另一个人恶补一下数学知识,毕竟他数学基础实在是太差了,虽然他没听组织安排玩了好一阵子,啥也没看。然后就开始悠闲备赛,刚写了两篇总结后就突然发现要开始比赛了,我当机立断,不能悠闲了,得开始肝,于是我就找了个美赛课程,以及一堆材料(论文写作、matlab使用、历年美赛信息)和一些数学建模的书,最后只看了一本《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很棒,然后就开始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A | 看美赛课程,看数学建模书 | 大致学习美赛所有相关技能,了解相关模型 |
B | 看论文写作相关资料,看五篇o奖并总结 | 了解论文是怎样写作的 |
C | 装一下latex,看五篇o奖引用相关,找一份模板 | 为其学习排版铺垫,以及如何查资料与数据【后来发现他又偷懒了】 |
可选 | 看别人美赛总结【不得不说,看别人总结非常有帮助】 | |
必选 | 一个模拟赛分析的讲座 | 因为我们参与过,能评价我们模拟成果对比别人是咋样的,事实证明好像没啥用,就让我们更有信心了 |
A | 专注看书、加一篇论文 | 熟悉某类题型,外加看书继续学习模型实现 |
B | 看三篇不同题型的论文摘要与问题重述 | 学习如何写摘要与理解问题 |
C | 学习matlab绘图,找数据资源,总结引用格式 | 方便辅助我改图,以及提前了解自己的职责【又偷懒】 |
可选 | 多看几篇 |
A | 持续看书 | |
B | 制定论文通用框架与模板 | 先决定好每个地方需要写啥,初步制定架构 |
C | 学习latex部分功能 | 辅助后期排版【持续偷懒中】 |
总结参考: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815609/article/details/104261652?utm_source=app
https://blog.csdn.net/qq_41149269/article/details/86881902
写作:https://blog.csdn.net/m0_37243869/article/details/103887466?utm_source=app
写作:https://blog.csdn.net/qq_40481843/article/details/8669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