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的内容是技术知识,要了解培训的发展,首先要知道技术的发展。技术从无到有再到成为热门,相关的知识也需要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滞后于技术本身。可以认为,技术需要时间被认可、打磨和消化,然后才更好地被表达和传授。
技术成熟度有个曲线,相关的“培训成熟度”曲线则是在x轴右向平移半年。
换个角度看,亲身经历技术成熟度最高峰的人,它的知识体系是最完善的。在趋势开始向下时,通常伴随着人才转岗或跳槽,最有价值的知识也随之流失。
所以,行内人都会感受到技术在“成熟度上升期”是最“好玩”的。牛叉的技术可以带来优质的体验,好的体验吸引更多用户,用户规模引发的赚钱效应驱动更多资本和人力投入,投入带来经验总结,总结产出文档书籍,优秀的文稿成就业内专家。还有赚钱多的领头企业产生名人,名人的话语成为风向标,风口内汇聚更多人才。这些正向循环引发了技术大爆炸和革新。
可惜的是,多数新技术都不是中国先发明和流行起来的。这让培训产业也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形式。
一项技术培训在中国发展历程:
某司内部的培训形式发展:
iOS和Android现在已经很多资料文档可查,和早期自己挖掘的时代已不同,这也导致后来加入的人,能力差一截。公司人数和业务快速发展,同为做iOS、Android的人也必须分开组,可以是每个组做不同项目,也可能是多个组做同一个项目的不同模块。更细的分工能成就小领域里的专家,但难产生具有大视野的人。
从发展历程看,内部培训就像是个牛人晒能力、懒人捡便宜的工具。然而,实际的情况连“牛人晒能力”都未必能达到。大家忙于业务攻关,根本就没有精力关注“培训效率”这个指标。培训本身有一套专门的知识体系,不是每个技术专家都可以成为好老师来高效传授知识,所以专业的培训公司才会有市场。如果内部培训不是由专职的人负责,那么它很可能就是个形式,参与的人鲜有收获。
很少公司会设立专职的培训师岗位,因为公司的天生属性是雇人来赚钱而不是“倒贴”输出知识。团队里的人通常都专注于业务业绩,在这种环境里很容易思维受限,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自身成长超越团队成长。好的公司会安排外训,然后参与外训的人会把外部知识融入公司,从而成为内部的专家。这种情况大部分只发生在管理岗位,如果这位管理者无心带人,那么属下的小兵一直都只会是小兵。公司也不可能把培训师请到公司里养着,因为根据人员流动规律,通常半年才会用他一次。
总之,不要指望公司把你培训成才。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本文也只是指引大家看书的。
那培训是否一无是处?肯定不是。但它产生的价值是在于“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场1小时的会议形式培训,真正对听众有用的信息可能1分钟就能讲完。这1分钟的信息如何被听众利用才是重点。举一反三、联想类比,这是听众必须做的事情。培训中直接传授的知识可能毫无用处,但引发的思考才是值得花费时间参加培训的东西。
(拿技术来举例就太具体了,)举个非技术的例子,如果你所在上市公司高管在内部说“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利润率”,那么你可以思考“以后的财报肯定会很漂亮,股价会涨,即使不加仓也至少可以坚定持有本公司的股票”;但高管从来没直接说过这些话。再来个段子,《教你如何用一块钱赚到10亿》,都是一块钱,怎样才能钱生钱真的得看个人。
在使用的技术成熟度高的团队培训中,分享知识信息是最主要的目的。然而这些信息可能短期用不上,过一段时间就忘了。这样的培训,听众就像是在看新闻,跟我们平常在朋友圈看的行业资讯没什么两样。这就需要我们会做笔记,并对笔记做一定的分类整理,定期回顾,让它们成为自己记忆的一部分。
听众要会提问。讲师其实很喜欢被问Good Question,那其实是提醒讲师还有什么重要的信息没传授给大家。同时,观众问问题也是帮讲师刷存在感。只要问的问题不低级,讲师是很乐意回答的。
会议的作用,在于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文档的作用,在于知道这个东西怎么用。这两种最常见的形式,对受众来说都像是看新闻。真正能让人快点独当一面的方法,都是只有手把手教。
“如何做到都是干货”是个具体团队具体分析的问题,不妨一起讨论下吧!
这书我没看过,目录中的话题值得大家思考。《程序员思维修炼》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17275.html
你能想到怎么自动化刷王者荣耀金币吗?利用adb,只需要写一个20行左右的shell脚本。如果你想不出来,得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很熟悉Android了。
只把一个领域的东西精研下去,那就一辈子都是程序员,做不了架构师,更谈不上CTO。不想当老板的程序员,除了Geek就是S**t。
必须有自我驱动的能力才能持续学习,不当技术是赚钱工具,而是乐趣。要能得到跟打LOL、王者荣耀一样的成就感。
这是跨领域工作的示例,你能在总结中理解得更深刻:
- 《开发的知识一览》
http://blog.csdn.net/hursing/article/details/52586541
- 《跨平台知识一览》
http://blog.csdn.net/hursing/article/details/45603483
软技能:
这书我没看过,目录中的话题值得大家思考。《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http://product.dangdang.com/24000917.html
怎样才算是会沟通?
素质培养
这本书我看过,可能不太匹配国内的情况,但足够引发很多思考。《程序员的职业素养》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614538/
先来看个故事:
两个年轻人和土豆 —— 在英格兰的一家餐馆里,老板同时雇佣了两个相同年龄、相同学历的年轻人,并且他们都拿一样的薪水。过了半年,叫阿诺德的小伙子得到了老板的嘉奖,加了薪。而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还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做法,他到老板那里发了一通牢骚。老板一边耐心地听他抱怨,一边思量着怎样消除布鲁诺的抱怨。“布鲁诺,你现在到集市上去,看一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好吗?”老板开了口。 布鲁诺很快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土豆呢?”老板问。 布鲁诺马上跑到集市上去,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袋土豆。“价格是多少呢?”老板又问。 于是,布鲁诺第三次跑到集市上,询问了价格。“好吧,现在你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让我们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老板说。老板把同样的任务交给了阿诺德。他也很快从集市上回来了。
阿诺德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商在卖土豆,一共40袋,批发价是每袋1英镑,土豆很新鲜,我带回来了一个样品,您可以看看。另外,这个农商明天还会弄来3箱西红柿,据我了解,昨天他运来2箱西红柿,卖的很快,价格也便宜。考虑到我们的库存不多,这么便宜的西红柿,我想老板您或许想进一些作为存货,所以我把这个农商请来了,他现在正在门外等着您的回话,老板。” 老板这时回头笑着对布鲁诺说:“现在你肯定知道为何阿诺德的薪水比你高了吧?加油吧小伙子”
如果凡事都要老板详细地告诉你做什么,说明你还不够成熟。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这就是老板认可的独当一面。
有没有人想过这个故事移植到程序员工作中的版本?老大招聘来两个同等条件的年轻人,一年后,一个升了高级工程师,一个还是低级。低级很不忿,来找老大抱怨。老大说,你研究一下业内的地图SDK好吗?你做研究后会给老板回复什么?
这书我没看过,目录中的话题值得大家思考。《程序员必读的职业规划书》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85308.html
选择也就4种:
无论哪条路,都得努力才能晋升。没视野,一辈子就是小兵。要看得远,也要看得广。
规划只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时刻了解自己在市场中的价值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