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含义:
广义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狭义专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德育特点:(1)社会性;(2)历史性。
德育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
2、德育的构成?
(1)道德教育;(2)政治教育;(3)思想教育;(4)法制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德育过程与德育原则
1、德育过程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概念:德育过程是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也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德育内容;(4)德育方法。
2、德育过程的规律?
(1)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是组织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的过程
(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各级转化的过程。
(4)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3、德育原则概念?
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4、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导向性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与严格要示相结合原则:(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五)因材施教原则:(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第三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德育的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2、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2)情感陶冶法;(3)实际锻炼法;(4)榜样示范法;(5)评比竞赛法;(6)奖励与惩罚法。
第四节 德育模式
当代影响较大的德育模式有哪些?
(1)认知模式;(2)体谅模式;(3)社会模仿模式。
第五节 我国中学德育改革
1、当前我国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中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
(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
(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
(4)知与行分离,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轻轻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2、我国中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
(2)确立符合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丢弃内容;
(4)积极改进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形式;
(5)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
第九章 班级管理
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
1、班级管理的含义、功能(作用)?
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功能(作用):(1)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灵魂;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的、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过程和原则
1、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的一般步骤?
(1)明确教育目标的要求,认识组织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2)分析班级情况,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了解学生的需求;
(3)构思班级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
(4)就活动计划的基本框架交全体学生或班干部讨论,由学生参与制定计划,确定班级活动计划的思路;
(5)将比较完善的活动计划写成文字,并予以公布。
2、班级管理的概念及其原则?
含义: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原则:(1)科学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自觉性原则;(4)整体性原则;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集体的特征与作用
特征:是由班主任带领学生有意识创建的并具有积极作用的集体。(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4)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作用:(1)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各部分的基本要求?怎样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一)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导向和动力。是班主任及班级相关成员根据教育目的、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共同制定的班集体经过努力而实现的预期发展结果。
基本要求:(1)要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2)要把“明天的快乐”和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3)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共同商量来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4)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班级实际情况。
(二)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主任及班集体核心;基本要求:(1)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2)班主任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三)形成良好班风;基本要求:(1)确立班风目标;(2)培养正确舆论;(3)强化行为训练;(4)加强榜样示范。
(四)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基本要求:(1)认真讨论,科学合理;(2)严肃慎重,相对稳定;(3)反复学习,坚决执行;(4)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五)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基本要求:(1)健全班级规章制度;(2)建立组织体系;(3)坚持一贯。
(六)加强非正式群体教育;基本要求:(1)班主任要了解非正式组织的特点;(2)认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3)加强教育和引导。
(七)组织形式多样教育活动;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2)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3)注意形式的适龄化;(4)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3、主题班会的形式与组织?
(1)主题班会的主要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一般包括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主题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注意:主题不能过杂,要有的放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4、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5、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