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第二单元个人总结

第一节、认识和实践

  • 实践观

  • 概念:
    • 实践观是贯穿《提纲》的一条主线。
    • 《提纲》意义:
      • 他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崭新马克思主义纲领和思想。(结合中国国情)
    • 主体:指具有一定的主体能力、从事现实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 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关系:
      • 实践关系
      • 认识关系
      • 价值关系
      • 审美关系
    • 实践具有的性质
      • 直接现实性
      • 自觉能动性
      • 社会历史性
    • 实践的基本类型
      • 物质生产实践
      • 社会政治实践
      • 科学文化实践
    • 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实践决定认识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两条认识路线
      • 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 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体能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再现。
          • 特点:
            • 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 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 反映能动性: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能够创造世界
              • 摹写性
              • 创造性
          •  
        •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 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消极的被动的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 缺点:
            • 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
            •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
      • 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大特征:

      • 1、以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相对立;

      • 2、以唯物主义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相对立;

      • 3、以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同旧唯物主义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论相区别

  • 实践和认识的基本规律

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知表象

概念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通过感官得到 通过思维抽象得到
直接、生动 间接、抽象
表面、外部 内部、本质
感觉、直接、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低级 高级
  • 感性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 感性向理性过渡的条件
    •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制作加工
  • 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 认识和实践的发展过程
    • 从实践到认识
    • 从认识到实践
    • 认识实践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受主客观限制,不是一次完成的。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 真理
    • 概念:
      •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 性质:
      • 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内容上客观)
        • 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 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 主观性:真理同它所反应认识的客观对象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形式上主观)
      • 绝对性: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 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通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追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追的物质世界的接近。(只存在不认识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之物)
      • 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 关系:
      • 相对性绝对性关系:
        • 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 真理永远处于有相对想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
        • 反对割裂二主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真理观,即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 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意义

      •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即坚持又发展
  • 谬误
    • 概念:
      • 痛苦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 相互对立的
      • 对立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真理是具体的,在一定范围条件才能够成立。
        • 真理又是全面的,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显示尽可能全面地真是反映。
        • 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 真理的检验标准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原因:
      • 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使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 确定性,也称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 不确定性,也称相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条件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