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精华笔记

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让你看清诸多提问背后的真谛!

本书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学会提问

专业解读人

艾玉。出版社资深编辑。

名人推荐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这本《学会提问》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读物,很出色地完成了传授批判性提问的技能这一目标,既简洁又全面,实践指导性强,会对同学们提供很大的帮助。

钱颖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的竞争最终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源于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如果你不改变问问题的方式,你永远都不会成功。

你将获得

普通大众也需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吗?

怎样才能具备批判性思维呢?

有没有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呢?

书中金句

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通往真相的道路充满了崎岖坎坷,而这些磕磕绊绊,就是问题。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把关键的问题“揪”出来,通过解决问题,搬开千金的绊路石,最后看到真相。

身体力行通常比旁观更有趣;做好,比只是简单地做更有趣。如果你开始运用本书所教授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那你在听和读中就会体验到自豪感,就像你成功参与物质世界时所体验的自豪感一样。

但问题是,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某种观点是谁的,而是它是不是好观点。如果使用本书中的批判性思维来武装自己的话,你能够感觉到一种满足感,即知道为什么某种观点只是一堆废话所产生的满足感。

精华笔记

本书作者尼尔•布朗是一名杰出的经济学教授,他是“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经常为美国国家安全部、俄罗斯国家秘密服务部门、IBM亚太公司、乐高公司等众多机构和公司员工提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及咨询服务。他的这本畅销30年的《学会提问》,正是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经典读物,至今已修订到第10版。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英文是critical thinking。《学会提问》一书将批判性思维分解成三个方面帮助我们理解:

第一,有关键问题意识;

第二,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第三,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意愿。

二、是不是每个人都要掌握批判性思维呢?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信息,需要做出判断。这个判断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

广义来说,大到国家决策,小到个人生活,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作者尼尔在书中举例说明的很多话题,包括广告、立法、选举、学校教育、论文写作、个人生活决策等等,无一不是日常生活触及到的事情,这些都与批判性思维息息相关。

批判性思维并非找茬儿、挑刺儿,而是用一种积极而谦逊的态度参与对话,深入理解对方,并且形成自己的结论。尼尔在书中写道:“你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换句话说,别人精心挑选并呈现给你的信息,目的就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你。那么,你是否要成为别人思想的傀儡,决定权在你自己。

 

三、有没有一些学习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呢?

如果把批判性思维比喻为一张逻辑迷宫,在书中,尼尔提炼了一套完整详实的提问技巧,可以让我们快速找到批判性思维的入口,并顺利地到达出口,沿途需要经过论题、结论、论据、推理过程、证据的效力等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技巧。下面我们就以论文写作这个例子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几个技巧。

1.在论文写作时,首先要找准论题和结论。

简单来说,注意听一听对方话语中的这些关键词,例如,“是什么”“应不应该”“因此”,就可以快速掌握对方的论题和结论了。

2.除了找准论题和结论以外,第三个关键技巧即论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由。

因为,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论据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所谓论据,就是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者逻辑依据。论据加上结论,构成了一个论证过程。如同寻找结论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关键词来找到论据。如,“由于”、“鉴于”、“第一、第二、第三”、“研究显示”等等。有时候一整套论据只用来支撑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又用于支撑另一个结论,论据也可能会由其他论据支撑。

3.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将论证结构图放到更清晰的焦点之下,即准确地辨认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

4.但是,有些观点并不是那么外显,这个时候,你需要明确一下论证的过程,也就是从论据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才能掌握作者真正的立场。

到此为止,你已经在批判性思维的逻辑迷宫里逛了一圈,相信你也对论题、结论、理由、推理过程、证据的效力等,这些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技巧,有了一定的认识。最后,尼尔要为这幅思维地图加一个标注,也就是:警惕且避免二分式思维。持有二分式思维方式的人习惯用非黑即白、非是即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从而过度简化了复杂的情况。比起“应不应该”、“是不是”、“对不对”,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倾向于问“怎么样”。

李开复对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回答是:

1.多问how,也就是如何应用知识;

2.多问why,理解为什么;

3.多问why not,试着去反驳任何一个想法;

4.多和别人交流,理解不同的思维和观点。

可以说,这几个点与作者在书中的论述相当吻合。

策划编辑 | 左宓

音频编辑 | 陈子夫

播音 | 敖武

本期话题

“说说你在生活中用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提问 精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