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年薪,出道即巅峰,让无数同期毕业生羡慕嫉妒恨。不过前提,是你要被华为认可为「天才少年」。
此次华为公布的8位「天才少年」,是6月份任正非宣布今明两年将招募数百名「天才少年」的落地版本。当时,正值华为遭遇美国封锁的至暗时刻,没有人比任正非更清楚这种封锁对华为意味着什么。
来源:华为
被人掐着脖子的日子,绝不会好受。不想成为另一个ZTE,华为唯有自寻出路。
其实,华为此次招募顶级科技人才,出手如此阔绰,与其说是发愤图强,倒不如说是积极自救。因为过往的华为和美国,是你侬我侬,但眼下,已春去秋来。
一、缘起
过去30年,华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凯歌、势如破竹,斩落一个个曾经强大的欧美对手,登顶世界第一。然而,或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华为的成功,除了任正非的领导,以及全公司上下的努力,还在于以美国为师。
1997年,华为大公司的雏形已经显现,年销售额达到41亿,位列中国电子百强榜前十名,公司员工人数超过5600人,但这并不能掩盖华为的问题。
研发基本都处在「大哥带弟兄们们猛冲猛打」的初级作战水平上,没有成熟的研发流程和决策机制,公司的产品版号一度多达1000多个,管理混乱,效率极低;
制造和销售也是一团乱麻,销售拿到订单后,回来发现根本做不出来,及时交付率仅有50%,而同期外企对手却高达94%,主管每天都疲于应付各种客户和投诉电话,一个月电话费能花6000多块,比他们的工资还高。
作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也时常力不从心,华为这支队伍,他感觉管不动了。迷茫之际,他决定去高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转转,寻找答案。
二、相识
美国之行,任正非共考察了四家高科技公司:休斯电子、朗讯技术、惠普和IBM。最大收获来自IBM。
此时的IBM CEO郭士纳,和任正非年龄相仿,可谓惺惺相惜,因为他刚刚通过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将庞大而僵化IBM拯救出泥潭,这简直是一个为任正非量身定做的故事。正在担忧华为无法突破管理瓶颈的任正非,被IBM 展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研发管理模式所打动,当时就下定决心:无论花多少钱,也要让华为学会这套东西。
随后,IBM向华为派出70位顾问,驻扎5年,手把手教,华为前前后后支付了20亿的咨询费,这无疑颠覆了当时中国企业届的认知,可见任正非对学习美国的决心之大。
1998年8月29日,变革正式开始,300多名业务骨干被从研发、市场、生产、财务等部门中抽调出来,只为配合洋顾问们的工作。在誓师大会上,任正非甚至拍着桌子喊道:谁要是抵触变革,就得离开华为。
这几乎是把原先的制度推倒重来,剧烈变革下的动荡,只有华为人自己感受最深。不少骨干的升迁发展路线被打断,甚至岗位也被替代,大部分高管对洋人们的指指点点心生怨气而又无处发泄,而人数众多的基层员工,只能默默忍受着瞬间飙升的考核和工作量。
没有人清楚知道华为将走向何方,成,华为就是浴火凤凰,败,华为就可能销声匿迹。
这是任正非孤注一掷的豪赌。
三、坚定
不过,命运站在了任正非这一边,经过变革,华为脱胎换骨。
2000年5月17日,华为无线业务部大容量移动交换机用了10个月的周期跑通全流程,其他两个产品也随后完成试点,研发的总周期只有原来的50%;
2004年,华为营收暴涨至462亿,2005年突破667亿。
尝到甜头的任正非,更加坚定了向美国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和美国的合作和交流也越发深度。实际上,即使拆开现在的华为,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影子: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是IBM的帮助设计的,人力资源体系是Hay Group帮助设计的,组织结构是Mercer 咨询帮助设计的,财务体系是普华永道帮助设计的,销售体系是埃森哲帮助设计的,供应链体系又是IBM帮助设计的……
华为也直接在美国设立多个研发机构,包括美国高科技核心硅谷、西雅图等地,每年都投入数亿美元的科研经费,雇佣美国科技人才,学习当地先进的研发和管理。
2014年,任正非发表了一篇讲话,里面谈到:近20年来,我们花费数十亿美元从西方引进了管理……西方公司自科学管理运动以来,历经百年锤炼出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凝聚了无数企业盛衰的经验教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当用谦虚的态度下大力气把它系统地学过来。
无怪乎,一家英国电讯公司在评价华为时,直言道:华为是一家中国的美国公司。
没错,美国人忌惮无比的华为,实际上是一家学习美国成长起来的公司。
四、断裂
可惜,出于种种原因,美国政府却并不接受充满「美式」基因的华为,除多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进入美国市场外,随着中美贸易摩擦越演越烈,美国更是对华为「大打出手」,抓人、纳入「实体清单」,直接禁止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和华为做生意,从芯片到操作系统,无所不用其极,招招致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实已无比地清晰:中美贸易摩擦绝非一朝一夕可以结束,华为再想像以前一样坚定地向美国学习,最后只会落得「郎有情而妾无意」的局面,而且分分钟还可能再次成为被美国攻击的目标。虽然现在特朗普对华为的禁令出现缓和,但谁又能保证,时常不按套路出牌的他,哪天再次断供华为?
就在两天钱,媒体传出华为的美国研发机构「Futurewei」正式裁员,因为这个子公司受到「实体清单」的影响,将不能讲任何研发成果发送给华为,受雇的美国员工也被禁止和华为中方员工联系。
华为与美国的情缘,再难复当年。既然如此,华为也唯有依靠自己,靠大胆而坚定的探索和创新,而且以华为现在的地位,要想突破,只有向更高端的领域进军,当中就包括芯片和操作系统,每一块,都是异常难啃的骨头,每一块,都需要最顶尖的科技人才。
可喜的是,情况并非一面倒的悲观。
五、后生
首先给华为提供支持的,是中国源源不断地出产的工程师人才。
2000年,中国本科毕业生不足100万,硕士毕业生不足10万,到2017年,数字分别增至近800万和60万。过去10年,中国培养了7,000万本科生和500万研究生,其中有一半是理工类,位居全球首位。
来源:统计资料
同时,大量留学人员归国正成为趋势。根据2018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数据,过去40年,中国有519.49万人出国留学,其中313.20万人学成归国,占比为83.73%,比例较5年前增长10%,仅2017年,就有48.09万归国,创历史新高。
现在,中国的工程师人数已经冠绝全球,人才积累雄厚,而更为有利的条件是,中国的工程师劳动成本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以软件工程师为例,美国著名招聘网站glassdoor显示,美国软件工程师平均年薪为104,463美元,月均8,300美元,折合人民币53,000元,而据职友网的数据,中国软件工程师的平均月薪只有9,580元,足足相差5倍之多。
在重要的两项科研指标-权威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以及PCT专利申请量上,中国同样表现出色。
根据科学权威杂志Nature2017年的评测,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加权评分居全球第二,仅落后于美国。而衡量科研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 论文引用率,2017年我国的国际论文引用率较2016年增加29.9%,排名跃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PCT专利的申请量跃升全球第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中、日分列PCT专利申请的前三位,申请数量为56,624件、48,882件、48,208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美国的增速只有0.1%,中国则高达13.4%。
对于人才,华为也是求贤若渴,不惜本钱,伸开双臂,尽揽清北复交、浙大、武大、南大、哈工大、中科大的毕业生。
来源:各高校官网
其次,是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超过14亿的人口,足以支撑起不止一个华为。
在4G时代,单单中国移动一家公司的投资,就超过4500亿,超过所有美国运营商在4G上的投资。美国电信行业研究平台Dell‘Oro Group Mobile RAN发布报告称,未来5年,中国在5G上的投资将会达到1.5万亿,是整个北美地区5G投资的两倍。如果算上2C市场,超过十亿的智能手机用户,就是back -up华为最强大的力量。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对华为多一点信心。
六、最后
贸易战的冲击,我们才幡然醒悟,原来国家并不都是「厉害了,我的国」,原来我们还有那么容易就被人掐脖子。
要想突围,依靠高科技是必然选项。
所幸,我们不是当年拉美和东南亚,受困于工程师人才匮乏,无法实现技术转型升级,也不是当年的日本,即便技术领先,并且能够产业化,但无奈国内市场太小,国外市场又受制于人,最终一个贸易战便打得七零八落,失去20年。
更加幸运的是,有华为这样坚韧不拔而又充满狼性的公司,因为能够这样不惜大撒「真肉」,喂养真「狼」的公司,并不多,我们也期待着,华为能够喂养出更多的真「狼」,形成「狼」群,是突破敌人的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