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浑然难分 ——读《朗读者》有感

我们终将浑然难分 ——读《朗读者》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本书里的故事不知是否与爱情有关,但正如卷首语所说的一句话一样,“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这本书,是一个关于知识分子与文盲,法律从业者与罪犯,青壮年与垂老者的一次深入对话的故事。然而无论我们在年龄、知识乃至社会地位方面有多大的差距,我们都终将一样,浑然难分。

书中的女主人公汉娜,是一个不认识字,但对文字、书籍却又极其渴望的成年女性。“只见她的目光扫在每一排齐着天花板的书架上,就像是在翻阅书页一样。”无疑,汉娜对知识是渴望的,对书页里的世界是向往的,但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让她对那个世界的探索止步,甚至走向犯罪——文盲。

因为汉娜不识字所以在每次性爱之前她都要求“我”朗读一段文字,因为不识字她在最后的法庭上无力地辩解着。

更为致命的是,她时刻掩饰着弱点,害怕它被公之于众,所以她在与“我”交往的过程中躲躲闪闪、出言伤人、假面伪装……所以她要离开西门子公司而去做纳粹看守员,所以她在法庭上拒绝邀请专家来鉴定笔记而因此承认自己莫须有的罪名。

可能我们都会因汉娜的这一行为而感到不解,甚至大声质问她“难道那些空虚的自尊心比自由,比无罪地继续活在世界上更重要吗?”其实细细想来,汉娜式的心里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就小的方面而言,我们在听许多人谈到一个自己不明白的新名词时,往往的表现是应和着、点着头,不懂装懂地说着“嗯嗯,你说的对,我觉得也是样。”还是立即停下来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我想,多数人会是前者吧!

从沉默的螺旋理论来看,当我们听到一种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说法时,我们即使有不一样的观点,常常也会闭口不言,为的是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从而不至于被孤立。

所以汉娜式的心里存在于我们中间几乎每个人的身上,所不同的是,因她所处的时期,她的表现可能更为激烈。

或许,把我们每个人都放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国家,我们的生命旅途也会有不一样的轨迹。

幸运的是,最后男主人公米夏在很平常的一天,突然明白了一个事实“汉娜不能写也不会读”,于是他不断地给汉娜寄去朗诵录音,汉娜也因此学会了认字、读文,认识到了自己之前行为的不合理之处,并表示道歉,且用自己仅有的积蓄为此做出补赎。

米夏推动着汉娜认识了一个新的知识境界,真正看到一些事实,从而摆脱愚昧。

而汉娜,那个所谓的文盲,也用自己的方式鼓励着米夏,去面对一些事,有自信地对待一些人“自从遇到汉娜以后,我的独立性正日渐增长。”

但是米夏却始终不愿意在同学面前承认汉娜,因为他与汉娜的这层关系是与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和汉娜回避自己不识字的这个现实一样,米夏也回避着公开自己与汉娜的这层特殊的关系,为的就是免于被孤立。

所以,从某些方面看,米夏与汉娜又是一样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汉娜与米夏的集合体现,面对不同阶层的人,拿出不同的态度,同时又回避着不同的认为可能因其而被孤立的问题。这两种因素在我们体内矛盾着,战斗着,同时也在无形中推动者我们。

我们每个人都若汉娜与米夏一般,表面上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其实,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一样的,当命运之手将我们推在一起时,我们都将融合,难以分开。

我们都一样,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上演着各自的人生,但终将会合为一体,浑然难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终将浑然难分 ——读《朗读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