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之后,我在看《跃迁》,就随口给老公读了当下的一句话:“学习的速度,跟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这就是焦虑的根源。”老公不以为然,说书上都是理论,看了再多不用还是白搭。
我立即反驳,看完要实践没错,但不是无用,在这之前,我可能连他们是谁都不知道,然而,我通过猫群的深度链接,慢慢了解了这些优秀的人,再到了解这本书,我读这些书相当于和他们进行对话,我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如果不读,可能永远也链接不上他们的思想,跟产生不了新的领悟。
1、感受
也许,我无法触及到他们牛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但是我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他们交流的范畴,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的,甚至能嗅到他们平时的生活习惯,聊的话题,时间管理,专注的领域等等,让处于焦虑边缘的我们获得认知上的跃迁,突围自己肤浅的认知和思维,真正的学习高手是怎么做的,高手们有什么样方法和行动,去做他们领域内的事情的。
虽然是干货理论类的,在别人眼里真的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是他们一群有情商有思想集各种智慧为一体的一类人共同交织,碰撞,产生的灵感,逻辑,案例和数据。
古典老师以及他们合著的一群人,也一定都是经过字斟句酌深思熟虑进行编写的,不想误导年轻人,又想给年轻人指明道路,不管是逻辑机构,各种定律理论,还有一些经典案例,金句总结等都非常值得推敲,有太多需要消化的东西。
但是,本书中也提到,其实所有的东西都围绕一个核心进行,包括有的老师的培训课程,他们可能永远都是围绕最核心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阐述。因此,看书的感觉和看公众号又有所不同,书呈现的是整个逻辑框架以及整体的知识思维体系,我们能读懂整本书的前因后果。
以上是说我为什么会看这些牛人写的书,和我们读其他领域的书比选择经典书去读是一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先学习某个领域最优秀最顶尖人的思想,尽量获取到第一手或者第二手的信息,得到信息源头,而不是第三手第四手早已流传加工过的知识和信息。
2、领悟
《跃迁》这本书我是听群里小伙伴们不断地提及才了解到的,目前看了本书的一半,给我的感触是古典老师从非常客观的底层逻辑出发,给我们分析成为高手的技术。
文章中甚至运用幂律定律,正态分布,头部效应等数学上的理论知识,再结合案例给我们做纯技术分析,从科学角度多方面的解释高手是如何跃迁的,从理论角度出发逐渐落地到现实中,解读高手跃迁的过程。
那么何为跃迁?
我所理解的跃迁就是当高手达到一定的优秀程度到达瓶颈的时候的一种跳跃般的突破,这个过程非常的迅速而且一旦越过进步的速度将非常的快,是一种突变式的进化!既然谈到了跃迁那么少不了要提到个人跃迁,是一个从认知跃迁——能力跃迁——能级跃迁的过程。
谈到认知跃迁,我们先谈谈这个互联网时代。书中提到:我们要改变认知,就是从以前去学知识到现在了解知识在哪?因为想学习的想了解的想记住的知识实在太多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了加快速度往前冲,只需要知道知识在哪就可以了,因此就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提到某个词某个领域,就能灵光乍现,脑海中浮现自己的知识树或者知识体系,无论是从百度还会从电脑里还是从别人处找出,我们要锻炼一种随时调出这些知识的能力,这是思维认知突破让我印象最深的点。
另一个让我记住的点是,我们要先找到要做的事情的价值区域,然后再从这些价值中寻找自己的优势,高手都是在高价值区域,去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他们深耕在最深最细化甚至高价值区域里面的头部,就是把握住了二八原则中的那20%中的20%,不断的迭代,升级,加速,进化,持续的做正确的行动,这也许就是高手牛人们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区别所在,也是低质量勤奋者与高质量勤奋者的差别。
3、思考
为什么我们模仿高手们的行踪甚至原封不动的复制也还是不能成功呢个?因为我们的源头不一样,高手获得的是第一手的资源,我们所获得的却是加工过N次的资源,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精髓。真正的源头的知识多看几遍依然都是聚合和统一的,这就是精华,每看一遍就会多几个层次,多几个角度。
我们除了分辨这些知识还需要创造知识的源头,这个也是以后建立个人品牌与其他人的区别所在,如何通过建立知识的源头并且又不会被别人轻易的复制,这也是成为高手的关键。
看书到底有用还是无用,其实全靠领悟,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勤奋,都是为了过好这一生。然而,现实却是,看再多的书学习再多的牛人思想还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看完书最终要的要抓住机会接触有价值的人,学会联机学习,真诚的用答案去交换答案,不但和同行交流还要跨行交流,因为你个体再厉害,也强不过一群人的大脑。
理论说再多千千万,如果不行动不破局,不内化成为自己的思考,对于我们困惑的很多问题来说,依然无解。
剩下的一半未看的内容,下次再谈收获和感悟。
一起跃迁,一起破局,一起进化成为更优秀的人!(可关注leojinhua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