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有两方面:

   1.基于网络硬件设备的负载均衡

       国外比较有名的是思科的交换机,Cisco以太网通道技术,F5负载均衡器,国内华为的V9等

       基于网络设备的负载均衡大多是采用请求轮循机制,就是把客户端的请求分流到不同的集群服务器上,以达到负责均衡的作用

屌丝浅谈LAMP环境下的网络负载均衡_第1张图片

该机制对于浏览器端请求相应较快,但相应的价格也不菲,具体价格自己查啊,说到这里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说一下网络中的Request的请求结构来配合理解,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浏览器发出一个Requeat(也就是一个我们通常说的Socket,只不过它不是连续的)请求里面包含请求地址和返回地址,而请求地址就是我们的集群服务器前的那个负载均衡的物理硬件的网络地址,那负载均衡器的作用就是往服务器集群的个个主机上分配这些请求,让他们负责处理这些请求并给予相应,而他们分配请求的过程一般就是上图所画的那种 轮循请求,当然中间还有一个成为NAT技术的地址转换技术(又叫做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就是把Request中的请求地址由路由地址转换成集群服务器中的某一个服务器的IP地址,当服务器处理完后又把返回结果发到F5中,F5再把处理地址改成自己的,然后发回浏览器端


   2.基于操作系统的负载均衡

       又分为两类:

           a).Windows Server 版本里的NLB(微软专有)

               1.单播

                   默认启用该模式,具体以后在进行总结;

               2.多播

                   总结放在以后;

           b).Linux 里的LVS(Lvs也可以用于Windows Server服务器)

               1.Lvs nat模式(地址转换技术)。类似F5的地址转换技术,只不过这个依靠服务器软件实现,网络进行了隔离,网络安全性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有时公司即使没有那么高的访问量这样做也会带来更强的安全性;屌丝浅谈LAMP环境下的网络负载均衡_第2张图片

               2.Lvs ip-tun模式(ip隧道技术)。该模式有个缺点,所有服务器必须具有一个隧道协议的网卡,而有的老机器可能不具有这样的网卡,所以现实使用中多用Lvs Dr模式,其与本模式基本相同。ip隧道模式的好处就是请求到达服务器端后先经过Lvs分流到集群中的web server,处理后的结果不在经过Linux的Lvs调度,而是直接经过调度器返回给浏览器,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请求后相应的数据往往会比较大,如果像模式1中的那样那Lvs需要承受比较大的数据压力,会成为一个性能瓶颈,虽然大多情况下这个性能瓶颈不存在(你又不是淘宝,没有太大的机会让你的网站承受那么大的访问压力),但我们用肉眼也能看出,这确实是个性能瓶颈。据传言(我也没法测试)采用2模式后集群数据的吞吐量可相比1模式提高10倍;屌丝浅谈LAMP环境下的网络负载均衡_第3张图片

               3.Lvs Dr模式(直接路由技术)。基本同2模式一样,只不过其采用另一种方式来模拟2的ip隧道机制,且该模式推荐使用,因为2模式需要服务器具有tunl0的虚拟网卡,而不是所有服务器都具有该虚拟网卡(貌似只有最新出的几款类unix服务器操作系统才有),故推荐使用该模式,该模式优点几乎等同于2模式;


   以上为小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的总结,不对之处望大神予以指出,不胜感激。。。

   很晚了,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