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总结(二十一)--线段树

一:为什么需要线段树?


题目一:
10000个正整数,编号1到10000,用A[1],A[2],A[10000]表示。
修改:无
统计:1.编号从L到R的所有数之和为多少? 其中1<= L <= R <= 10000.

方法一:对于统计L,R ,需要求下标从L到R的所有数的和,从L到R的所有下标记做[L..R],问题就是对A[L..R]进行求和。
这样求和,对于每个询问,需要将(R-L+1)个数相加。

方法二:更快的方法是求前缀和,令 S[0]=0, S[k]=A[1..k] ,那么,A[L..R]的和就等于S[R]-S[L-1],
这样,对于每个询问,就只需要做一次减法,大大提高效率。


题目二:
10000个正整数,编号从1到10000,用A[1],A[2],A[10000]表示。
修改:1.将第L个数增加C (1 <= L <= 10000)
统计:1.编号从L到R的所有数之和为多少? 其中1<= L <= R <= 10000.

再使用方法二的话,假如A[L]+=C之后,S[L],S[L+1],,S[R]都需要增加C,全部都要修改,见下表。

  方法一 方法二
A[L]+=C 修改1个元素 修改R-L+1个元素
求和A[L..R] 计算R-L+1个元素之和 计算两个元素之差

从上表可以看出,方法一修改快,求和慢。 方法二求和快,修改慢。
那有没有一种结构,修改和求和都比较快呢?答案当然是线段树。


二:线段树的点修改

上面的问题二就是典型的线段树点修改。
线段树先将区间[1..10000]分成不超过4*10000个子区间,对于每个子区间,记录一段连续数字的和。
之后,任意给定区间[L,R],线段树在上述子区间中选择约2*log2(R-L+1)个拼成区间[L,R]。
如果A[L]+=C ,线段树的子区间中,约有log2(10000)个包含了L,所以需要修改log2(10000)个。

于是,使用线段树的话,
A[L]+=C 需要修改log2(10000) 个元素
求和A[L...R]需要修改2*log2(R-L+1) <= 2 * log2(10000) 个元素。
log2(10000) < 14 所以相对来说线段树的修改和求和都比较快。

 

问题一:开始的子区间是怎么分的?
首先是讲原始子区间的分解,假定给定区间[L,R],只要L < R ,线段树就会把它继续分裂成两个区间。
首先计算 M = (L+R)/2,左子区间为[L,M],右子区间为[M+1,R],然后如果子区间不满足条件就递归分解。
以区间[1..13]的分解为例,分解结果见下图:

问题二:给定区间【L,R】,如何分解成上述给定的区间?
对于给定区间[2,12]要如何分解成上述区间呢?

分解方法一:自下而上合并——利于理解
先考虑树的最下层,将所有在区间[2,12]内的点选中,然后,若相邻的点的直接父节点是同一个,那么就用这个父节点代替这两个节点(父节点在上一层)。这样操作之后,本层最多剩下两个节点。若最左侧被选中的节点是它父节点的右子树,那么这个节点会被剩下。若最右侧被选中的节点是它的父节点的左子树,那么这个节点会被剩下。中间的所有节点都被父节点取代。对最下层处理完之后,考虑它的上一层,继续进行同样的处理。

下图为n=13的线段树,区间[2,12],按照上面的叙述进行操作的过程图:

 

  

由图可以看出:在n=13的线段树中,[2,12]=[2] + [3,4] + [5,7] + [8,10] + [11,12] 。

分解方法二:自上而下分解——利于计算

首先对于区间[1,13],计算(1+13)/2 = 7,于是将区间[2,12]“切割”成了[2,7]和[8,12]。

其中[2,7]处于节点[1,7]的位置,[2,7] < [1,7] 所以继续分解,计算(1+7)/2 = 4, 于是将[2,7] 切割成[2,4]和[5,7]。

 

[5,7]处于节点[5,7]的位置,所以不用继续分解,[2,4]处于区间[1,4]的位置,所以继续分解成[2]和[3,4]。

 

最后【2】 < 【1,2】,所以计算(1+2)/2=1 ,将【2】用1切割,左侧为空,右侧为【2】

当然程序是递归计算的,不是一层一层计算的,上图只表示计算方法,不代表计算顺序。


问题三:如何进行区间统计?
假设这13个数为1,2,3,4,1,2,3,4,1,2,3,4,1. 在区间之后标上该区间的数字之和:

如果要计算[2,12]的和,按照之前的算法:
[2,12]=[2] + [3,4] + [5,7] + [8,10] + [11,12]
  29  = 2 + 7 + 6 + 7 + 7
计算5个数的和就可以算出[2,12]的值。

问题四:如何进行点修改?
假设把A[6]+=7 ,看看哪些区间需要修改?[6],[5,6],[5,7],[1,7],[1,13]这些区间全部都需要+7.其余所有区间都不用动。
于是,这颗线段树中,点修改最多修改5个线段树元素(每层一个)。
下图中,修改后的元素用蓝色表示。

问题五:存储结构是怎样的?

线段树是一种二叉树,当然可以像一般的树那样写成结构体,指针什么的。
但是它的优点是,它也可以用数组来实现树形结构,可以大大简化代码。
数组形式适合在编程竞赛中使用,在已经知道线段树的最大规模的情况下,直接开足够空间的数组,然后在上面建立线段树。
简单的记法: 足够的空间 = 数组大小n的四倍。 
实际上足够的空间 =  (n向上扩充到最近的2的某个次方)的两倍。
举例子:假设数组长度为5,就需要5先扩充成8,8*2=16.线段树需要16个元素。如果数组元素为8,那么也需要16个元素。
所以线段树需要的空间是n的两倍到四倍之间的某个数,一般就开4*n的空间就好,如果空间不够,可以自己算好最大值来省点空间。

怎么用数组来表示一颗二叉树呢?假设某个节点的编号为v,那么它的左子节点编号为2*v,右子节点编号为2*v+1。
然后规定根节点为1.这样一颗二叉树就构造完成了。通常2*v在代码中写成 v<<1 。 2*v+1写成 v<<1|1 。

问题六:代码中如何实现?
(0)定义:

#define maxn 100007  //元素总个数  
int Sum[maxn<<2];//Sum求和,开四倍空间
int A[maxn],n;//存原数组下标[1,n]


(1)建树:

//PushUp函数更新节点信息,这里是求和
void PushUp(int rt){Sum[rt]=Sum[rt<<1]+Sum[rt<<1|1];}  
//Build函数建立线段树
void Build(int l,int r,int rt){ //[l,r]表示当前节点区间,rt表示当前节点的实际存储位置 
    if(l==r) {//若到达叶节点 
        Sum[rt]=A[l];//存储A数组的值
        return;  
    }  
    int m=(l+r)>>1;  
   //左右递归
    Build(l,m,rt<<1);  
    Build(m+1,r,rt<<1|1);  
    //更新信息
    PushUp(rt);  
}  

 

(2)点修改:

假设A[L]+=C:

void Update(int L,int C,int l,int r,int rt){//[l,r]表示当前区间,rt是当前节点编号//l,r表示当前节点区间,rt表示当前节点编号  
    if(l==r){//到达叶节点,修改叶节点的值
        Sum[rt]+=C;  
        return;  
    }  
    int m=(l+r)>>1;  
   //根据条件判断往左子树调用还是往右
    if(L <= m) Update(L,C,l,m,rt<<1);  
    else       Update(L,C,m+1,r,rt<<1|1);  
    PushUp(rt);//子节点的信息更新了,所以本节点也要更新信息
}   


点修改其实可以写的更简单,只需要把一路经过的Sum都+=C就行了,不过上面的代码更加规范,在题目更加复杂的时候,按照格式写更不容易错。

(3)区间查询(本题为求和):

询问A[L..R]的和
注意到,整个函数的递归过程中,L,R是不变的。
首先如果当前区间[l,r]在[L,R]内部,就直接累加答案
如果左子区间与[L,R]有重叠,就递归左子树,右子树同理。
 

int Query(int L,int R,int l,int r,int rt){//[L,R]表示操作区间,[l,r]表示当前区间,rt:当前节点编号
    if(L <= l && r <= R){  
       //在区间内直接返回
        return Sum[rt];  
    }  
    int m=(l+r)>>1;  
    //左子区间:[l,m] 右子区间:[m+1,r]  求和区间:[L,R]
   //累加答案
    int ANS=0;  
    if(L <= m) ANS+=Query(L,R,l,m,rt<<1);//左子区间与[L,R]有重叠,递归
    if(R >  m) ANS+=Query(L,R,m+1,r,rt<<1|1); //右子区间与[L,R]有重叠,递归
    return ANS;  
}   

最后:

线段树还有更多的用法,比如区间修改,扫描线,非递归写法等,详见这篇文章: 线段树详解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岩之痕」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zearot/article/details/52280189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线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