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是新零售的镜子,或是幺蛾子?

不知道在你小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购物经历?

同学生日之际,为了表达友谊,你走进一家临街门店,为她挑选礼物。在这家店里,有各式各样的花瓶、风铃、饰品、布偶、手表等等。当年的你,并不知道这些小玩意儿来自南方某个城市。你只知道,这家店琳琅满目,价格不算太便宜,但是为了巩固友谊,咬咬牙,礼物还是要买的。

这样的临街店铺,在那时候,被统一称呼为“精品店”。在精品店盛行的时代,还有一种叫十元店、两元店的门店普遍存在。十元店、两元店总是退缩在主干道以外的街巷之中,用劣质的扩音喇叭,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时至今日,这样的店铺依旧存在。而精品店,早已从市场上退出。

那么,名创优品又是怎样一种存在呢?

在我的观察里,名创优品则更像是二者的结合及进化产物。在洞察消费者需求方面,它显现出引导消费的强势态度。在产品的设计上,则表现出日式的审美趣味与殿堂陈列。通过精品店的选品原则,以及主打性价比的定价措施,在过往的精品店与十元店中,找到了某种平衡点,又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精准地捕捉到国人的审美走向。

较早前有篇文章,题目很耸动,叫《叶国富:什么是新零售?马云也理解错了》。这篇文章脱胎于混沌大学上,叶国富的一次分享。在这次分享中,叶国富无不动情地推荐着他眼中的名品爆款,并提炼出名创优品的三高三低,即高颜值、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用具象化、数字化的表达,向受众传递来自名创优品对新零售的看法。

叶国富说,“我觉得新零售并非简单的‘线上’+‘线下’,而是以产品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客户提供高用户体验和高性价比的购物体验,并纵向整合从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到终端的价值链,创造更大价值,提升运营效率。”

在《重新定义全球零售业——名创优品3年50亿,逆势疯狂繁殖背后的秘密》一书里,作者同样列举出名创优品对标企业——优衣库的三高三低,即高科技、高效率、高品质,与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

向日本企业学习,名创优品并不是头一家。在看过叶国富的演讲视频、《重新定义全球零售业》这本书,以及个人对新零售的观察与思考,我想,在本轮新零售的变革之中,还是有一些已经非常外化的特征,值得零售业从业人员学习、揣摩。

产品驱动

以名创优品为代表的新零售,更多精力投放在了产品升级与渠道建立。通过与世界范围内的工厂、设计师合作,推出设计更为符合当下审美的产品外观。同时,提出渠道合作的模式,即加盟商提供商铺位置,名创优品进行货品输送,以及供应链把控与管理,牢牢的将产品,收归己有,占据话语权高地。

服务适度

如今,新零售正走向无人服务。这并不新鲜,宜家、H&M等品牌,很早就开始践行无人引导购物。伴随技术的升级,无人贩售机、APP应用内买单等,正为新零售的最后一步路,提供闭环要素。由技术推动而带来的适度服务,甚至无服务,正在成为新零售的显性特征。

数据基建

下图是一张日本便利店的收银机面板布局。日本便利店,一般都会设置年龄分布的客层键。收银员凭借眼力与经验,为买单的顾客按下客层键,为顾客打标签。简单理解就是将客层与商品进行匹配。实体持续被电商痛击的这几年,没有精细化的数据支撑这块遮羞布,也快被掀开了吧。数据采集只能是未来实体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名创优品是新零售的镜子,或是幺蛾子?_第1张图片

供应链管理

名创优品通过少量入股或注资生产企业,形成对上游供应链的效率管理。同时,又以规模化生产,大幅度降低产品出厂价格,为盈利博得空间。

金融支持

《重新定义全球零售业》这本书,在后半部分提到了名创优品对现金流的控制。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在知乎上“如何评价名创优品”的话题下,看到了来自微信公众号无马识财之作的图片,并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叶国富以98%的股权控股广东塞曼投资,而广东塞曼投资又以98.5%的股权控股分利宝。换句话说就是,想开店,没钱?来分利宝;开了店,经营不善?来分利宝。

名创优品是新零售的镜子,或是幺蛾子?_第2张图片

以上,是个人站在名创优品的角度,看到的新零售的棱棱角角。作为马云在一年前提出的概念,从演化到落地,以及新零售的终极形态,还是具备想象空间的。在“五新”战略的指导下,阿里巴巴2017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1%,必然也受到了新零售的积极影响。

从互联网行业流窜而出的概念,从来都没有停止。商业发展到如今,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原本产业升级,加上技术驱动,以及主力消费客群的迁徙,构成了新零售的整体环境。

疲态初现的2017年双十一,在各类算不清优惠券,和京东的口水仗中结束了。那么,新零售准备好登场了吗?



大捣,独立营销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创优品是新零售的镜子,或是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