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 观后简要的理念认知

                                                        混沌大学 观后简要的理念认知

学习混沌大学李教授视频第二天,对企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知,个人认知的感想如下:

       一 企业的需要在“刷新”中增长

       企业的发展必然普适在三个阶段中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贯穿之中的是由技术、产品、市场、资本、组织等经济要素组合而成的一张无形的价值网。《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是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企业理念作品,他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无论企业处在哪个阶段都应该思考当下我们的使命、动力是什么!

       “让用户更准确、更透明、更便捷拥有自己的家装服务”我想就是很接近BIM研发中心的赋能使命。认清使命我们才有新的动力来认识我们的企业内在的灵魂: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为什么存在?是什么使得我们与众不同。明确了企业的使命与内在的灵魂,企业就需要思考属于自己增长的逻辑是什么?用不变第一性原理,在第一曲线中找到破局点/失速点,跨越非连续性,将单一要素最大化,扩大到第二曲线中的全部,实现增长。聆听李教授关于 Netflix的增长逻辑分析,受益匪浅。

      每个成功的企业都首先会从行业的断层期切入、破局赢得自己的发展期,逐渐行程企业的“心智模式”,“资源-流程-利润标准”“使命愿景价值观”,增长。接着会到来一个很关键的成熟期。这个成熟期我理解为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基本上也丧失了进入小型新兴市场的能力,而所有的破坏性创新机会,一开始都是小市场。而我们固有稳定的商业客户往往却不是新的或者更“年轻的”群体用户了,这样用户的回馈会导致企业决策者的思维盲区。同样处在第一连续曲线发展的企业,企业决策者也往往根据连续性的假设,将过去的数字加以平均,或是以过去的趋势作为未来的决策基础。一旦企业的增长曲线极限点=失速点=第二曲线的撬动点 既是企业处在了不连续的市场经济发展时刻,之前决策者的基于连续性假设的心智模式,是企业通往阶跃式跃迁的最重要的障碍,微软从PC机到移动时代的转型足与说明这点,微软的移动市场占用率为零,决策者在对移动时代的错误判定对一个企业的影响还是很严重的。虽然纳德拉抓住了云时代的增长S曲线,他的变革让微软的市值翻番,超过了互联网泡沫以来的高点。纳德拉变革之路提出的自我刷新三个关键步骤: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真的是可以载入教科书级的企业战略转型案例。综上也深刻理解到李教授的关于的增长的逻辑: 找到企业在发展曲线中的的最低点与最高点,即破局点和极限点,极限点=失速点=第二曲线的撬动点,单一要素最大化:聚焦第一曲线的一个要素功能点,扩大为第二曲线的全部产品线,让第一曲线中的第二曲线的撬动点——跳出对第一曲线的价值网依赖(非连续性)——让它处于新的价值网体系中——沿着用户增长和返脆弱的第一性原理——进行10倍速增速变化——达到行业市场近乎垄断的程度。

       单一要素最大化需要新的元素组合

      创新是经济要素的新组合,技术是既往技术要素的组合(模块化),单一要素最大化就是聚焦第一曲线的某一要素,把第一要素拆到最小单元,看一下哪一个要素能够实现十倍速的增长,然后把全部资源投入到单一要素上,把它变为第二曲线的全部。《精益创业》一书说:重新聚焦在以前产品的一个功能上,把它放大为一个整体。ipod 最大化音乐播放器,只能听歌除此之外,很多功能都没有,ipod赢了同时期的索尼音乐播放器产品。对于我们发掘的单一要素,布莱恩-阿瑟 在《技术的本质》里说“幸运的是,总会有一项新的技术从新起步,运用完全不同的基础原理,最终超越有技术的限制。新旧技术之间竞争和交替的过程,就是技术进步不连续断层期”。所以我们会看到Netflix公司企业转型流媒体行业的低端颠覆式创新(反向非连续)。

业务稀释人才

      克里斯坦森对于性能过度假设,必将使得市场对于技术专业化、组合模块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业务会越来越复杂,复杂的业务不得不引入新的管理和流程,而管理和流程会导致高绩效人才流失,处在S曲线最高点的企业发展的矛盾必将是越来越复杂的业务与越来越稀释的人才之间的矛盾。

听完混沌大学哲科教程,我想企业的发展需要符合增长的逻辑,企业的战略破局点需要单一要素最大化理论,企业的自身需要Netfilx 公司的返脆弱模式原理,企业需要低端颠覆式创新、突破性技术创新,企业需要自我刷新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的内在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沌大学 观后简要的理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