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的《桃花扇》【学术训练】

        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清初一部呈现南明弘光小朝廷兴亡始末的历史剧,共四卷四十出。孔尚任以南明兴亡,影射明清易代,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桃花扇》接近史实,这与孔尚任征实求信的写作原则相关:“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然文本虽有其历史性,但历史亦有文本性,剧情与史实仍有乖离。《桃花扇》得意之处在于其征于历史的人物群像,其历史反思性的主题也是通过人物及其对比所展现的。《桃花扇》中人物形象可分三类,而孔氏意图,可见一斑:一是义烈的下层女子和忠义的孤独斗士。二是空疏的知识分子和摇摆的有闲人士。三是腐朽的统治集团和堕落的前线将领。

        《桃花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李香君和史可法,都是“忠”的代表:李香君忠于爱情,忠于侯生;史可法忠于国家,忠于南明。不同的是侯生没有背叛和辜负李香君,而南明王朝却辜负了史可法的一片忠心。李香君对侯方域的一往情深,非为他风流潇洒和显赫家世,而是因为侯生是位复社人士且同阉党相对,是她所敬重的人物。因而,李香君的爱情是依附于其鲜明的正义立场的。在李香君身上,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她在动荡社会,在生死关头不畏权势、爱憎分明的正义立场,她的顾大体、识大局、忠于爱情却又不沉溺于爱情的坚强性格。在《却奁》一出,当李香君明白了妆奁来源、弄清杨龙友之意,而侯方域因受人恩惠,为阮大铖解脱时,她义正词严地说:“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作为一位地位下、柔弱无助的女子来说,能当着有权有势的马、阮之面,辱骂和揭露他们,是一般须眉也不敢为的事,然而她却做到了。孔尚任正是借用李香君这一下层人物,以一个侧面反衬了在历史紧要关头,一些平时饱诵经世致用之学、空谈报国的所谓“社会中坚”,到头来却明哲保身、退避三舍,不如普通的一位风尘女子富有正义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明朝灭亡的悲剧根源和历史必然性。

        史可法是一个忧国忧民、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形象。他反对权奸,积极抗清;他不计个人名利,是孔尚任笔下唯一的一位戮力杀敌、拳拳报国、死而后已的孤独斗士。他的上面,或是腐朽昏庸、全无斗志的弘光皇帝,或是专横跋息、弄权误国的马士英;他的下面,或是争权夺利、互相厮杀的南明将领,或是军心动摇、武装涣散的南明战士。只有他一个人能够上不负于国家,下不背于百姓,孤军奋战,不屈不挠。他在沉江之前,摘袍脱冠,不由地发出由衷地感叹:“你看茫茫世界,留着俺史可法何处安放。累死英雄,到此日看江山换主,无可留恋。”孔尚任正是通过塑造史可法这一孤独的斗士,反映了大明王朝树倒瑚孙散的可叹结局。虽有史可法这样的英雄,又怎能力挽大明江山于既倒。

        侯方域是孔尚任笔下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首先是一位家世甚好的公子哥,是一个风流潇洒的文人雅士。在政治上,他虽以清流自居,却又不是位彻头彻尾的反权奸的复社社员。他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助奁”,当弄清事实后,却又不如李香君表现得那样坚决。在军事上,侯方域更是一个空疏无用的书生,面对史可法的监军高杰的重托,他表现得有气无力,责任重大却只会使书生脾气,负气出走。作为封建士大夫中的一员,作为平时饱读诗书、研究经世致用之学的贵族公子,在民族危亡当头应该有比下层人物更为出色的表现,应当是国家兴衰大事的中坚,然而在侯方域的身上却看不到这一点。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把杨龙友定格为右部的间色。这是一个典型的摇摆不定的矛盾性格形象。他热衷于功名利禄,但同时又是一个能诗善画、风流儒雅的文人士大夫形象,热衷于结交文人画士,因而他持守着左右逢源、世故圆通的士大夫处世哲学。

        马士英、阮大械和弘光帝都是剧中的反派角色。马、阮二人都是上宠下馅、专横跋息、弄权误国的无恶不作的奸臣,是南明覆亡的直接罪人。正如作者在桃花扇小识中所说:“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肆三百年之帝基者也。”他们相互勾结,迎立福王。大敌当前,他们不知抵抗,只求邀功请赏,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又狼狈为奸,卖官结党营私,倒行逆施;为讨好福王又征歌选妓,声色犬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而置国家、民族之生死存亡于不顾,调集三镇对付左良玉,至使淮北沃野,千里空营,清军顺势南下,扬州门户,兵败不支,南明王朝,旋则倾覆。作为马阮手中的玩偶,傀儡皇帝弘光,同样是重蹈历史上南朝陈后主的覆辙,征歌选舞,花天酒地,大敌当前担心的不是兵弱粮少,而是《燕子笺》的能否及时演出。“万事不如杯在手,百年几见月当头”,醉生梦死的生活正是这个昏君的写照。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尚任的《桃花扇》【学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