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你不必活在讨好别人的世界中

蒋方舟:你不必活在讨好别人的世界中_第1张图片

01

在《奇葩大会》第八期中请来了蒋方舟做演讲。

作为大家眼中的天才作家,她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十八岁被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不到二十五岁就做了《新周刊》的副主编。

功利一点来说,她就是常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一个人能够做到以上任何一件事,都是值得炫耀一番的。可是她一直活在讨好别人的世界之中。她觉得自己从小就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虽然这些都是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可是她觉得自己不配获得,所以不断地讨好别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不安。

蒋方舟:你不必活在讨好别人的世界中_第2张图片

讨好别人的行为让人很累,她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开始走上了自愈之路。

作为一个重度讨好型患者,我很早就开始了自愈之路,事实证明,这必定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02

我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却还是会习惯性地讨好别人。但当经历了考研期间的焦虑折磨以及考研的发挥失常之后,我打算开始好好思考并慢慢解决这个问题。

要说明的是,在心理学上,并没有讨好型人格这一类型,而只能将之说为一种人格模式。

下面是摘自知乎用户凤无邪的文章里的一段话。

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 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地察觉出或“自以为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

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

2. 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的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此道歉。

3.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4.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

对社交中争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的状态会十分的不安,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5. 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的表现自己,反而会令其与别人的社交总会充满了“不自然”的状态。

6. 大多数行为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7.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说是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对他的“逾规”行为。

因为其自身的自我边界模糊,所以往往想当然的也以为别人是像他一样没有边界的。

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他们会因为能够轻易地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界限而很容易和一些人变得较为亲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得不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关注而更加痛苦。

03

按照以上的标准,毫无疑问,我属于标准的讨好型人格,可能还是重度患者。

我一下子想不起来是什么事情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性格。应该是很多事情的集合,让我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导致我开始思考我的问题。

其实自从我意识到我的讨好型人格以后,我一直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找到方法的第一步是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目前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家庭矛盾

我出生在一个并非那么完美的家庭,当然,我知道并没有所谓完美的家庭。父母在我记事以来就一直在无休无止地争吵。而我也不是很明白他们为什么把大把的时间放在争吵上面,也不明白为什么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我一直都在思考他们争吵的原因,以求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作为他们的孩子,我无法做到偏袒一方而忽视一方。于是,我开始对双方进行讨好。这是我找到的第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事实上,并没有解决问题。我看到的是互相欺骗,利用孩子来挽回所谓的家庭,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维系这个根本维系不下去的家庭,反而延长了对我的伤害。

当然,我不否认,他们都对我挺好,但必须说明的是,他们很少关注我的真正想法。而我学会了讨好双方,尽管无助于问题解决,但至少是缓和了矛盾,我开始用各种方法讨好他们。

没错,我成了一个越来越听话的人们眼里的好孩子。有礼貌,学习好,乐于助人,从不惹事。实际上我一直很压抑,这种形象牵制了我。

我会照着父母喜欢的方式去做事,从孝顺变成了愚孝。进而扩展到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换取别人的认可。

当争吵的时间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得不到什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只能自己看书,来进行自我教育。

读书的压力

认识我的人基本都知道我喜欢读书,而喜欢读书怎么说也是个社会正确的事情。我确实喜欢读书,喜欢了解我想了解的一切,也确实一直都有好奇心。

但后来我发现喜欢读书成了我的一个标签。很多人对我的第一印象是读过很多书。而我也体会到给别人爱读书的印象,能够提高别人对我的认可。

于是为了更好地讨好别人,我把一个爱好乐趣变成了一件强迫自己去做的事情。看书也越来越功利,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看过几本书。甚至我无法真正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我在看电影,在打篮球,在进行任何娱乐放松的时候,都会想到我还得看书,以维持自己的爱看书的形象。

自卑的性格

自卑是对自己的不认同,从来都觉得低人一等。为了获得认可,选择去讨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我一直在思考我自卑的根源所在。家庭教育还是根源所在。

我小的时候,从父母身上看到的大多是负面的东西。家里穷,但我很少看到父母尤其是父亲为改变家庭情况所做的努力。更多的时候还是抱怨,用酒精麻醉自己,回家又让家里不得安宁。

为了所谓的面子,去应酬,去自己欺骗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拿着孩子的成绩去炫耀。这给我造成了更加大的压力。我知道,父母为孩子骄傲是没问题的,毕竟他们生养了我,但他们有没有考虑到我的压力越来越大。

自己没有努力却以这种炫耀来让孩子努力,让自己心理满足。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是的,可以说那一代人穷,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者因为其它时代原因导致。

但我看到的更多是真实的懒惰,随遇而安,得过且过。只想着挣大钱,恨不得几天把一辈子的钱挣到手里,而从不肯去踏踏实实做点工作。作为儿子,我尊重孝敬你们,但不代表我没有权利批评你们。

冲突问题

我害怕冲突,也不愿意与别人争论。遇到问题,都会尽量避免冲突。根源也在于家庭。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让我从小特别排斥与别人争吵。会尽一切努力去避免,即便牺牲自己的利益,即便我没有错。

是的,我在逃避争吵。我厌倦争吵,我觉得争吵并不能解决问题。母亲总说我太怕事,我自己也知道。但她好像没有想过为什么我怕事。为了不争吵,我会极力讨好别人。

04

我发现,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可以归于家庭教育。我并不是怨恨我的家庭,这并没有什么用。父母生养了我,我已无以为报。

我长大后,父母也有反思,也一直对我很好以补偿他们给我造成的伤害。但只能说,这种东西是根本不可能弥补的。

我也不是完全否认我个人的问题所在。我自己也有很多毛病,懒惰,急躁,做事犹豫。我只是想找到我的讨好的根本原因所在,然后好去做出改变。要自己从中跳出来。

大学近四年来,我一直在与之做斗争。可大部分时间都失败了。我还是不知怎么拒绝别人,还是要做一个好好先生,还是害怕冲突,还是焦虑不安,还是去讨好别人。

我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不断地妥协,不断地放弃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

我一直告诉自己做自己,可一直做不到,依旧每天焦虑不安。我也得到了很多亲人朋友的鼓励建议,但还是做不到。

我现在多少明白,这种与生俱来或者是自小养成的性格,很难一下子纠正,多少还是会下意识地妥协,去讨好。

所以我需要一步一步来,慢慢来。首先从接纳自己,展现自己的真实的情绪开始。然后是开始学会拒绝,不想做的事就拒绝。最后是维护自己应有的利益,而不是一味退让。

05

我知道这很难,但是当我开始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就一直在克服真诚面对自己的恐惧。因为讨好确实影响了我的生活,让我错过了太多失去了太多。

我并不急着改变,因为之前的实践证明,这种事急不得。我需要一步一步来。

我也感谢我自己,经历了这些。因为不经历,我可能无法了解自己,窥视自己的内心;不经历,我听再多建议鼓励都是无用的。

我不会抱怨任何人任何事,因为毫无意义。我写出来是为了认真审视我自己,审视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当然,我现今的想法可能并不全面,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希望自己能有所改变。

最后,我想再一次告诉自己,也想告诉大家。

亲爱的,你不必讨好这个世界,也不需要讨好任何人!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蒋方舟:你不必活在讨好别人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