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孙红雷的形象特别像我爸,尤其那笑声。
看了《江湖儿女》里的廖凡,心里暗喊:靠,这不就是我爸的模样嘛!
不是贾樟柯迷,但对《江湖儿女》一直很期待,许是心里面有对江湖的记忆,那些片段也在巧巧和斌哥的故事中一层层涌出来。
故事的第一段,斌哥是江湖大佬,巧巧是斌哥的女人。和许多只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花朵不一样,巧巧是侠女形象的存在,即使她并不认为自己是江湖上的人,那声“嫂子”却和她契合相当。
斌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人心难测,所以江湖可以瞬间被颠覆。
麻将馆里,斌哥用江湖人的信仰处理了纠纷;迪厅里,他爽快地应允“二哥”的请求;KTV里,他们一群人喝着混在大盆里的“五湖四海酒”。
2001年的大同,是属于斌哥的江湖。
不料,二哥被不知名的青年乱棍打死,原因只是对方的“不爽你”,斌哥连凶手都找不到。斌哥突然被袭击,也是青年们的“不爽你”。
斌哥拿出私藏的枪,说:“有枪的人死的更快”。果然,在巧巧掏出枪,下车去救被围殴的斌哥,枪鸣的那一瞬,一切都变了,他们走向陌路。
巧巧替斌哥扛下私藏枪支的罪名,判了五年刑。看到这里,我们一定想,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斌哥大为感动,甚至自责,会时常探望、关怀狱中的巧巧,在监狱门口等着她再次走向他的怀里。
然而,并不如此。五年的时间,巧巧的父亲去世了,斌哥一次都没去看过她,也没去接她出狱。落寞的斌哥早已离乡,去往奉节。
出狱后的巧巧,一心只想找到斌哥,在几番奔波、折腾中,遭遇被骗,也骗了别人,终于成了斌哥口中的“江湖人”,而这时候的斌哥却已经成了斌斌,有了新的女朋友,不干脆无担当,拿一句“什么江湖,我不在江湖了”做自己行为的理由。
故事的第一段,斌哥有情有义,巧巧同样有情有义,但对自己的义不自知。第二段,斌斌的情义都开始弱化,巧巧却依然有情有义,甚而更深。第三段,那个重情重义的女人说:“因为无情了,所以不恨”。
证实了斌斌早有新女友后,巧巧离开了奉节,中途差点跟了徐峥扮演的满嘴放炮的小卖部老板,却还是在兜兜转转后回到了大同,做了麻将馆老板。
下一个画面是十二年后,从平刘海到马尾辫,最后是满头波浪卷的巧巧,在车站接回了坐在轮椅上的斌斌。
当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斌斌,依然没变回斌哥,只是成了更弱的斌斌。十七年,让一个昔日的铮铮男子变得徒有一颗要强的心,即使沦落到被巧巧收留,也要表明“我回大同是因为只有你不会笑话我”。
是的,除了巧巧,所有人都在看斌斌的笑话。巧巧和十七年前一样,在任何时候都会为斌斌义无反顾地出手。
贾鬼羞辱斌斌,巧巧二话不说用茶壶砸向他的头,那一刻比她掏枪救斌哥更让我动容。
巧巧砸壶的那一瞬,我再一次,无比懊恼、后悔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我没有像她一样,朝对方动手。
斌斌问巧巧:“你恨我吗?”,巧巧说:“因为没情了,所以不恨。”
“那你为什么收留我?”
“没有情了,也有义在,你已经不是江湖中的人了,你不懂。”
斌斌的确不懂,所以他再一次离开了巧巧。在新年到来之际,他只留下一句“走了”,就真得又把巧巧留下了。
而透过摄像头出现的巧巧,哪里是“没有情了”……
同一天,先看《无双》,直呼过瘾,到了《江湖儿女》,更多是思考。
从儿时到中学,在我眼里,爸爸是属于江湖的。当然,对于那时的我而言,那并不是好事。对打斗耳濡目染非好事,对刀棍见怪不怪非欢喜,连夜搬迁非己愿,不定时的炸弹非意外。
斌哥和周遭弟兄们的经历我不陌生,曾一度生活在麻将厅的我,对于麻将厅的场景更是历历在目。
电影里的江湖气息,我曾在家中就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是,妈妈温柔有余,勇气不足,即使走进江湖也向来懵懂。而我,或许多年后,依然会因为那一刻没为想守护的人挺起身,扬起手,响亮的落在那张脸上,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