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1张图片
帕辛寺的Ubosot,可以看到那伽、Chinthe、Sima石

前几天写第一篇「清迈拾遗」时,意识到一个问题:南传佛教寺院建筑的种类很多,各具意义,虽然基本上都有英文名称,但翻译成中文后很容易产生歧义。比如Wat Chet Yot主殿基座上的七座塔尖,其中两座"Chedi",如果称其为"塔",就无法与完全不同的另外五座"Spire"区分开,此外还有高棉风格的"Prang",也是塔。所以在写后续的介绍之前,还是先做一下名词释义吧。如果不想在东南亚地区随处可见的寺院中走马观花,这会是一点儿实用的基础知识。

  1. Wat
    首先,这是一张完整Wat的地图,从中可以看到兰纳风格寺院的基本布局,和一些常见名称(建议眼睛没有显微功能的正常人类下载了看):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2张图片
    请原谅我还是拿Wat Chet Yot来举例,因为这张很典型

    东南亚地区的寺院通常会用"Wat"这个词称呼寺院,而不是"Temple",这一点我到琅勃拉邦后才知道。因为一座Wat通常会包含不止一处可以被称为"Temple"的建筑。完整的Wat是寺院围墙之内的整个区域,不仅包含用以祈祷的佛殿,还有埋葬圆寂高僧骨灰或圣物的佛塔、藏经楼、僧侣们的居住区、学习区、禅修用的园林,甚至可能附带一所学校。比如清迈的Wat Suan Dok。这一点和过去中国人在宗祠中办私塾的传统类似,只是在东南亚地区延续至今,尤其是比较偏僻的乡村,很常见。

  2. Vihara(Assembly hall)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3张图片
老挝琅勃拉邦一座寺院的Vihara

主殿。一般位于寺院的中心,基本是整座寺院中最明显的建筑。在比较大的寺院中,可能不止一座。起初是为了在雨季来临时,给漫游的僧侣提供庇护,后来逐渐演变为僧侣与信众祈祷集会的场所,也成为了一座寺院公共活动的中心。由于时代不同,其建筑风格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年代较早的Vihara受印度影响,多为砖石结构,但近现代在泰北和老挝等兰纳文化区,基本都是传统的木结构。

  1. Ubosot 或 Bot (Ordination hall)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4张图片
    清曼寺的Ubosot,Sima石放置得比较隐蔽

    和主殿看上去非常类似,有时候比较小,然而往往更精致。其正面朝东,不过最明显的区分是四周会放置八个被称为Sima(或Sema)的石柱或石碑,每个角各两个,作为界石,以显示此区域的神圣。Ubosoth除了是僧侣和信众祈祷的空间,也是僧侣受戒和其它重要仪式举行之处,因此也是寺院里最神圣的建筑。或许称其为"主殿"更合适。

    通常可以在这里看到精致的木雕,有些还绘有壁画,或者彩色玻璃拼贴。

  2. Chedi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5张图片
    清迈Wat Umong 的Chedi

    东南亚地区对窣堵坡(Stupa)的称呼,但或许另一个音译"浮屠"更为人所知,是汉文化佛教寺院中常我们被称为"塔"的建筑之一。在不同的国家,窣堵坡也会有不同的形状,比如北海公园的白塔就是窣堵坡的一种,只不过是密宗的覆钵式。但由于是从僧侣的坟墓演变而来,所以基本仍是圆锥或半球形。南传佛教的Chedi有些有矩形基座,上部像一座钟。是寺院里非常神圣重要的建筑。在比较大的寺院里,有些Chedi会建得很高大,有时还会覆以金箔,镶嵌宝石。

    最初Chedi只被用于收藏佛祖的传说中的圣物或遗骸,但后来慢慢也开始收藏一些高僧或伟大君主的骨灰。此外,我曾很多次见到孤零零的一座Chedi立在居民区路边,似乎是可以在寺院外单独建造的,只是没查到明确的解释。

    Chedi中也有一些分类。比如Animis Chedi,一般建在寺院中重要的菩提树边,寓意佛祖悟道后向菩提树致敬处,或Ratana Ghara Chedi,建在菩提树下,寓意佛祖当年省悟南传佛教经典《阿毗达磨(Abhidharma)》处。

  3. Mandapa 或 Mondop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6张图片
    帕辛寺的Mondop,很精美华丽

    在泰国更常被写为Mondop。最明显的一点是通常虽然不大,却很精致,有时会带很多柱子,一般呈方方正正的矩形,立于基座上。起初是在印度被用来歌舞敬神的殿堂,不过兰纳文化区域的Mondop是独立的建筑,不像印度和高棉是包含在佛殿内,但有一些保留了带有廊柱的形式。常被用来保存重要的器物,以及佛祖圣物。

  4. Ho Trai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7张图片
    清曼寺的Ho Trai,不用时桥与建筑是分开的

    寺院中的藏经阁。通常会以高高的砖砌支腿撑起,建在小池塘中,用以避免热带地区泛滥的昆虫对经书的损坏。因为传统的南传佛教经书并不是记录在纸上,而是书写于贝叶棕榈处理后的叶子上,所以防虫非常重要。建在水面上算是当时最简单经济的选择了。


兰纳风格寺院的核心建筑就是这些,但泰国南部和泰北有比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那些阿育陀耶王朝的古老佛寺,许多都属于高棉风格,比如曼谷黎明寺那座著名的高塔(Prang),在北部地区就找不到类似的。这部分待到写Ayuttahaya古城时再说。

另外,补充一下南传佛教建筑周围常见到的象征性造型吧:

  1. Phaya Naga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8张图片
    那伽

    那伽,佛教的护法神之一。为五头或七头眼镜蛇的形象,有时也有一头或三头的。头顶有角,常见于寺院或佛殿入口台阶两侧。形式很多,有时几个头连在一起,但也有一些从身体处分开,还有些是从Makara(摩伽罗,印度教与佛教中的一种象鼻神鱼)口中吐出。受汉文化影响,时常会因为形似被称为龙,但其实Naga没有爪子。

    关于那伽的中英文介绍都很多,就不写了,大家可以自己查。

    另外,除了寺院,那伽有时候也被用于船首。

  2. Phra Mae Thorani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9张图片
    Phra Mae Thorani

    大地女神。通常是一个手挽长发的女性形象,有时在一些普通人家也可以看到,是非常受人喜爱的神。

    传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的过程中,魔王Mara试图阻止,于是派出自己的众多士兵和凶猛的野兽去恐吓他,甚至以妩媚的女儿去引诱他。所有的庇护神都在此刻离弃了佛祖,只有大地回应了佛祖的召唤,化身为一位长发姑娘,她以手挽发,洪水自发端涌出,冲走了Mara和他的部众。

    因此大地女神同样是佛教的守护神之一,被视为充满母性的保护者,寓意平安与丰饶。信众会在干旱的季节向她祈雨或祈祷丰收。

  3. Dhamma wheel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10张图片
    法轮。帕延岛多云的清晨

    法轮,或达磨之轮。是一个在不同国家不同佛教类型中都看得到的意象。象征着众生解脱之道。有时只是一个轮子,有时轮子两边会各有一头鹿,寓意佛祖悟道后在鹿野苑举行的初次说法。

  4. Chofa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11张图片
    两侧檐角皆为Chofa

    常见于寺庙与宫殿的房顶,类似于汉文化建筑中的"鸱吻"。只是鸱吻虽然起初是鸟尾形状,后来随着北方文化的强势,逐渐失去了鸟的形象,演变为龙子之一。而在东南亚地区,Chofa则始终是头顶长有长角的鸟。

    在能查到的资料中,据说Chofa是演变自佛教护法神迦楼罗(Garuda)。只是迦楼罗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鸟,它以那伽为食物,却会在吃掉那伽后为其毒死。直到那伽皈依佛祖他们才摆脱恩怨。

    另外,泰国的国徽上那个带着翅膀的人,就是迦楼罗。

  5. Makara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12张图片
    Makara,Wat Lok Molee寺的这对很萌

    摩伽罗。在印度教神话中是恒河女神Ganges与海神伐楼拿的坐骑,其形象有时像长着象鼻的大鱼,有时则类似于鳄鱼。是那伽之外,另一种常被用来装饰寺院或佛殿楼梯的动物。除此之外,也时常与那伽一同出现,呈张开巨口吐出那伽状。

  6. Chinthe

    「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_第13张图片
    守护Chedi的Chinthe

    除了那伽、摩伽罗,另一种常见于寺院和佛塔入口处的动物,只是在泰国以狮子守护佛塔没有缅甸那么普遍。狮子在佛教中象征英勇无畏,但据不那么靠谱的维基说,Chinthe背后还有个俄狄浦斯式的哀怨故事:

    据说曾经有个公主嫁给了一头狮子,但在有了一个儿子后,她抛弃了那头狮子。结果愤怒的狮子开始在她的王国内作乱。他们的儿子长大后,终于为民除害把狮子给杀了,可当他回家见到母亲,才知道原来他杀死的狮子也是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他在寺院前立起了狮子的塑像,以忏悔自己的罪过。

    ——对此我只想说:和俄狄浦斯比,这哥们的忏悔方法真不赖~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清迈拾遗」豆列:http://www.douban.com/doulist/39444534/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迈拾遗」南传佛教常见建筑名词及造像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