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

假期最后一天,刚刚开幕的上影节,又引爆了一颗“炸弹”。

郭敬明《爵迹》曝光首支正式预告。

毫无意外,迎接他的,依然是万箭齐发的吐槽。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张图片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2张图片

这是一支中国电影前所未见的预告片。

前所未见的怪。


爵迹 《爵迹》首支预告 颜值天团打造小四魔幻新片


比如——

这是严屹宽,还是陈学冬,还是周渝民?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3张图片

还有,郭采洁的胸什么时候长这么大了?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4张图片

每个演员(注意,是每个演员)看上去,都不像自己。

为什么会“以真乱假”,是因为——

《爵迹》是“华语首部全真人CG电影”。

即是说,整部电影,没有一个镜头实拍,全由特效做成。

连演员表演都全靠动作捕捉技术。

所以在之前发布的海报物料中,我们看到所有演员都穿着动作捕捉服,脸上贴满用于记录表情的捕捉点。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5张图片

就跟在拍《阿凡达》一样!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6张图片

高级不?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7张图片

据郭敬明发布会现场透露——

所有角色,范冰冰头发最贵。

有9000多根引导曲线,整个有超过四十万根毛发。所以处理起来真的好痛苦。

你们感受一下。

导演应该是跟范爷有仇。

在Sir的印象中,好莱坞大片历史,最成功动作捕捉技术制作案例,都是跟人类外型相差较大的虚拟角色——

《金刚》。

《指环王》咕噜。

《阿凡达》纳美人。

维基百科关于“动作捕捉技术”,有这么一段解释:

动作捕捉技术通常用于记录演员的行为,而非他/她的外型。

为何?

是因为即使是目前好莱坞最顶尖的技术,都无法完美运用动作捕捉,制作真人角色。

“技术狂人”罗伯特·泽米吉斯曾以《极地特快》(2004),《贝奥武夫》(2007)等,试图冲越这堵高墙。

无论人物皮肤,毛发,身材,都精细到可以乱真。

但一特写到脸部,就穿帮了。

《时光网》曾有长文论述:

泽米吉斯制作的这些长得像真人的动画角色,还没有跨越“诡异谷”这一大关。

注意看贝奥武夫的眼睛,是不是给人“死鱼眼”的即视感。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8张图片

以下灰色文字来自《时光网》——

诡异谷是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在CG角色领域指的是随着CG角色越来越接近真人,观众会突然觉得这些角色看上去不对劲,甚至有些恐怖、诡异。

只有跨越了诡异谷,人们才难以区分CG角色和真人演员之间的差别。

而跨越诡异谷的关键,则在于CG角色的眼睛

由于当时的技术是无法捕捉到眼神的,因此CG角色往往长着一对“死鱼眼睛”,显得非常诡异。

正因失去了人类最传神的五官之一,当时,绝大多数外媒在评价《贝奥武夫》,都肯定了他的特效史无前例。

但——

“缺乏灵魂”。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9张图片

再看看我们《爵迹》水平。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0张图片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1张图片

如果这是最终效果,Sir几乎敢肯定,到时会有不少人在电影院,感到毛骨悚然。

而,即使技术过关,动作捕捉成败的关键还有——

演员。

演员几乎全程对着空气演戏,甚至需要更强大的想象力与表现力。

好莱坞“动作捕捉技术大神”安迪·瑟金斯。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2张图片

从咕噜到金刚,再到猩猩王凯撒。

《时代》周刊才能评价他在《猩球崛起》里的表演:

细致入微而具有爆发力,值得一座奥斯卡小金人来嘉奖。

此话绝非恭维。

仔细看凯撒的眼神:

同样是跟人类分别。

第一次经历,是纯真中蕴含不舍。

当对人类绝望后。

眼睛里只有不忿和决绝。

说白了,动作捕捉依然是一项需要表演驱动的技术。能用技术诠释好角色的,都是演技派。

而《爵迹》主演——

一部分是稚嫩的新人。

王源。

林允。

一部分以“面瘫”著称。

杨幂。

陈学冬。

不吹不黑,单现场,就被卷福秒了。

《霍比特人》里,卷福演恶龙史矛革

所以,既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合适的演员——

为什么《爵迹》还要如此执着于全CG?

忘了这种应付媒体的官方答案:

可以用非常自由的想象力,完成本人做不到的事情,和真实世界摄影机给不到的镜位。比如展现魂力、释放魂兽以及一些难度系数极高的打斗动作等。

或许,这个标题,才是真相。

郭敬明绝对是中国当代最成功的营销大师之一。

跟他合作过《小时代》系列的乐视影业总裁张昭曾如此评价他——

郭敬明是我所有合作过的导演当中对于观众,或者说对用户体验最关心的一个,这样的人才能变成产品经理。

别的导演也可以做产品经理,但并不是每个都愿意承认这个身份,因为产品经理要对结果和用户体验负责任。

而相较之下,这些人懂不懂拍电影,真不重要,他们的任务是创造产品体验,创造用户体验。

他清楚地知道他的目标用户,绝大多数是青春期的女生。

他也清楚他的强项绝非故事。

所以,在他电影中,故事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衣架,存在的目的,是为串起应接不暇的闪亮符号。

或者是享用不尽的物欲荣耀。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3张图片

或者是各形各色的鲜嫩肉体。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4张图片

这些密集的感叹号,是十几岁女生对成人世界甜蜜的终极幻想。

而在营销上,郭敬明又敏感于年轻人对“逼格”的需求

不论是《小时代》那段炫耀功力的长镜头。

还是《小时代4》那个暧昧不明的开放式结局。

都为他的观众提供了丰富而自鸣深刻的谈资。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显示他对技术的敬畏与尊重,只是,这份敬畏与尊重,指向的,往往是种种声势浩大的营销。

就如同这次《爵迹》。

从演员的排列组合。

到各种营销物料曝光的节奏。

直至最后“首部华语全真人CG电影”,一锤定音的噱头。

不管你爱不爱,都得承认,已然形成强大的话题漩涡。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5张图片
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_第16张图片

这注定又是一部100%卖座的电影。

他再一次用“郭敬明”手段,拿到他要的成功。

而那些随之而至的口水与鸡蛋,不过是让他的成功,显得更特别而已。

最后,Sir忍不住,想再多说几句题外话。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不想做大哥”的狄龙,曾主演过一部电影,《英雄正传》。

在电影最后,狄龙为了不让那些视他为偶像的孩子跟他一样。

临刑前,他像一个贪生怕死的懦夫一样嚎叫——

我不想死呀,妈呀,救命呀。

当这个不肯低头的男人下跪时,Sir看到一个真正的英雄。

同样是跪。

《爵迹》里这些重复的,不厌其烦的“英雄落地”。

除了装酷,毫无卵用。

而讽刺的是,很多时候,往往“装酷”比“酷”更流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细思恐极的「爵迹」和细思恐极的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