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不了咪蒙,但你可以成为下一个范雨素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的朋友圈、我们的泪腺都要因为一个“哗众取宠”的弱势群体集体肿胀一次,然后瞬间之后又消弭于无形。

只有眼睑那淡淡的黑眼圈、以及自己为这次“冲动”留下的“过激语言”,还在提醒他们:他们不是那个冷血无情的路人。

这些年来,我们的朋友圈里如走马灯一般的追捧过的人无处不在,尚且不说那些放一个屁就如同十二级飓风的“明星网红”,以及各种被炒作到烂俗的“网剧”;

比如余秀华、比如罗尔、比如凤姐、比如创业者某某某。。。

他们都曾在我们的朋友圈里引起过一阵“骚乱”。

究其原因,他们只不过擦枪走火的“幸运儿”;他们的走红其实火得不是他们,而是他们背后代表的脆弱群体;被代表对象的那种违背社会主义和谐的“强烈的撕裂感”让吃瓜群众找到了共鸣;

他们的内心OS也许是:

你瞧瞧!我们不是不能被感动,只是这个社会太过哗众取宠。

我们习惯了对于街道上的行乞者无动于衷、我们习惯了对于马路上的老奶奶视而不见、我们习惯了听着他人悲伤的故事、看着他人拙劣的演技风起云涌……

真的不是我们没有同情,你瞧这一次大家对于“范雨素”的“追捧”就是最好的证明。

只要你们的经历中还能找到任何“标新立异”的剧情!

她的走红,真的是因为她的文字?

显然不是!

她的走红,简直是一个奇迹。


对于一堆强加在她身上的标签;比如“农民工范雨素”,“家政女工范雨素”;正因为这种强烈的反差成为了他们津津乐道的“笑话”。

等等,你也许没笑,但一定在茶余饭后“感慨”过她;毕竟他的身上有着我们、我们父辈曾经的影子:他们的平凡,却在当下成为了城市中“不平凡的笑话”。

对于一堆强加在她身上的解释;阅读带给了她救赎,平凡人也能感触不平凡的事;正因为大家对于范雨素的各种不信任,才会在她的“成功”之后找寻合理的解释。

但其实,在《我是范雨素》走红之前,谁知道范雨素是谁?谁又正儿八经看过她的文字?

“正午故事”也不过只是想发一篇农民工写的故事,仅此而已。

要知道正午故事本来就有着几十万的粉丝,一篇文章1~2万的阅读很正常,文章稍微给力一点,有那么一丝触动人心的情绪,多几个人转发,破10w+,so easy!


刚好范雨素的文章触及了底层(还不是最底层)人民“血淋淋的生活”;她站在一个起点足够低的视角窥视着“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上流人生活”的一个角落。

正因为足够真实,才会引起大家动动手指微不足道的分享热潮。

但是对于文章本身而言:她的文字朴实无华,除了剥离城市白领浮华生活之外的真实,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本身鸡汤、段子和故事看多了,居然需要耐着性子好几次才能看完。


至于我们怎么把咪蒙和范雨素这两个极端联系起来?相信有不少人波不急待。

在我看来,咪蒙和范雨素就像是文学作者的两极“

一个是“玩弄人心”善于左右舆论的“大师”;

一个是“风口浪尖”被舆论左右的“民间高手”;

前者有一大堆人拥趸,后者只有少数人“尊敬”,然后就是自恃的人对于它的“同情”。

前者名利双收,后者却要屈服于舆论的风口,被无数人“另眼相看”。

就像和菜头对于文字审美的绝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做不了咪蒙,但你可以成为下一个范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