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通过正念减压走出困境,理论与案例分析

作者:悟心斋正念商学院 创始人 张林宝 正念减压教练 正念领导力教练 微信bob2004

对于创业者,碰到困境是比较平常的情况,遇到问题,如何不自我批判,陷入到自我否定中呢?

我们来分析:

“思维反刍”是怎么一回事?人又是怎么陷入痛苦的情绪的?

人陷入痛苦的情绪,分三步:

阶段一:痛苦显现

阶段二:痛苦心境引发了消极的思维模式、情绪感受以及过去的(不好的)回忆 ---- 这些让我们更加痛苦

阶段三:我们努力用各种方式消除痛苦,实际上这些方法,使得痛苦持续、让情况更糟!

以创业者,陷入困境为例:

阶段一: 合作没成,或者没有成功融资,或者资金链出现问题,感觉到沮丧,失败了 , 这就是痛苦显现阶段

阶段二: 一次的合作没成功,产生了消极思维模式(为什么别人都行,偏偏我不行),感到很无助,又想起了过去失败的经历,更加难受,消沉。

阶段三:心里难过, 心里想着, 这种情况不能持续下去了,我要改变!!! 可是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可是 又不知道如何来做? 感觉到很无助。。。。

又陷入到痛苦的情绪中,消沉无力,浑身没劲。。。

什么是 思维反刍?

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通过大脑思考答案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可是又始终得不到答案,但是,人们又觉得有必要(或者干脆自己控制不住的去想)在头脑中反复咀嚼思考这些问题,  就是思维反刍!

通俗讲就是: 情绪低落的时候,穷思竭虑, 一点小事,翻来覆去的想,老是担心, 如果,我没有怎么怎么样就好了, 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总是活在过去的纠缠和假设中。。。跳不出来 。

如果现在的事情不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实际上也没那么严重!

这就是思维陷阱。

为什么你会掉入思维陷阱?

很多人做事,都是依照 “大脑的自动导航模式”:

1,我现在的状态

2,我的目标(目的地或者期望的结果)

3,我不希望看到的结果,比如失败,没成功,拒绝

当不希望的结果,出现,自然会掉入痛苦的情绪中。

如果要打破思维反刍和大脑的自动导航模式, 就要切换到“存在模式”。

就是正念的生活态度:

培养的专注力与觉察力,有意识的,在当下时刻、接受事物的本然面目而不加评判。当有情绪出现的时候, 关注自己的身体知觉、情绪、思维、

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味觉。


回到创业者的痛苦情绪, 他到底应该如何,接纳自己的情绪呢?摆脱压力和抑郁, 回到正轨上来呢?

第一步:坐下来,做正念呼吸的练习 ,体会此时大脑的体验:问自己三个问题:

a. 我的想法是什么? (我感觉我是个失败者,老是不成功,做了一年正念了,为什么得不到认可?)

b.我的感受是什么? (有点泄气,沮丧,很难过)

c. 我的身体有什么知觉?  (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 浑浑噩噩的,只想睡觉,啥也不想干。无力感。)

第二步: 呼吸

不断的关注自己的呼吸。 吸气、呼气。。。吸气,呼气。或者躺在床上, 做身体扫描冥想练习,从脚到头,体会每一个身体知觉。体会这种无力感, 静静的观察它的感觉。 到底什么是无力?

第三步: 关照此时的情绪和感受

“看见”了自己真的很颓唐,沮丧的感受。 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 似乎就坐在自己的对面,试图去拥抱他 ,拍拍他的肩膀,似乎看到了他的泪水,他的难过的表情。 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 什么都不用说。

看见你自己, 接受你自己。

第四步:祝福自己

祝福自己,愿自己平安 ,愿自己不再那么难过,祝福自己不再这么抑郁下去,消沉下去。 希望自己可以好起来。找回自信。 事情肯定会好起来,事情哪有那么严重啊。 以前经历那么多事情,不都过来了吗?


经过这么一番的心理疗愈 , 创业者王总,不再否定自己了。  他从牛角尖中走了出来, 他知道,一开始他的一点失落, 引发自己的消极思维,对自己的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其实,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并不是事实。 自己钻了牛角尖了。

创业者,需要不断的自我激励,在碰到挫折的时候, 能够客观冷静的面对自己碰到的困难,而不是引发自我否定,自暴自弃的消极悲观情绪!

正念,可以说是创业者的动力发射器!

参考文献:《八周正念之旅》(摆脱抑郁与情绪压力)

对于创业者,掌握一点儿哲学和心理学有什么区别呢?

掌握了哲学,就好像拥有了一把望远镜,可以看得更远,可以看到更多(更多的人,更多的事)。

掌握心理学,就犹如拥有了一台显微镜,可以更加清晰的洞察到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敏锐。

都说哲学是心理学他妈,我就是这么理解他们娘俩之间的关系的。

创业者如何通过正念减压走出困境,理论与案例分析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创业者如何通过正念减压走出困境,理论与案例分析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创业者如何通过正念减压走出困境,理论与案例分析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者如何通过正念减压走出困境,理论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