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注》浅读之王维篇(一)

  放假初,回到武汉后偶然进了一家旧书店,淘到了一本一九七七年由武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唐诗选注》。虽然我是个动画专业的大一学生,和汉语言文学八杆子打不到一块,但我十分喜欢文学,故而买了下来慢慢研究。

  一想到研究,怎么着也得有点书面化的东西呈现出来吧,于是乎,我想到了前年写过五篇《宋词三百首》的鉴赏随笔,我就萌生一个大胆的想法,接着写鉴赏随笔吧!这样也能很好的表达一下个人见解,并且能和大家分享交流,也是乐事。

  以下文章都是我个人的理解,如有差错,敬请指正。

  今天挑选王维的六首诗作为一个单元,进行赏读。至于为什么第一篇就选王维,我要说我佩服他,太空泛了,只能说偶然翻到了。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王维《少年行》

  这是王维早年的作品,千万不要以为他一直都是佛一样的存在,毕竟,哪个少年没有一个英雄梦?一腔热血,征战四方,为国献身,驰骋疆场。所以,他在成佛之前,也是个凡人,和万千少年一样,有一样的梦想。

  他一共写了四首《少年行》,这是其二。开篇点明这个少年的身份:仕汉羽林郎,可见他是世家大族子弟。(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然后他开始跟随着骠骑将军征战渔阳。(这里的渔阳和熟知的“渔阳鼙鼓动地来”中所说的安史之乱无关,因为王维是公元701年-761年这一时期的人,安史之乱在公元755年,而这首作为他早期的诗作,故而无直接关系。)诗中又说这个少年知道守卫边疆的辛苦,即使身死仍可以让侠骨芬芳流芳百世。(熟知不:谁不知,倒装句。)

  这首诗给我一种很强烈的江湖感,想起最近很火的国漫《少年锦衣卫》,这首诗的主人公很像里面的将军戚承光(导演说原型是戚继光),咳咳,扯远了。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会画画、会写诗的王维在年少的时候像李白那样会舞剑,是不是太完美?当然,这首诗里的少年英雄只是王维笔下的一个人物罢了,用来表达他的情感、想法,未必是他本人。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王维《终南山》

  开篇写远望终南山,太乙高耸入天,连绵不绝可以到达海边,很明显用了夸张的手法,作为一个李白的粉丝,很不禁又想到了他。颔联写他四处一看,白云笼罩着终南山,他走进山中,却看到青色的雾气消失了。划重点,这是惯用技巧,远近结合,俯仰结合。颈联他说到以中央主峰来划分终南山,山的东西两边的气候、温度就不一样了,这一句也是在写终南山范围大。想到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是这样描写阿房宫宽广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如此看来,也是古人惯用手法,可以借鉴。最后结尾,他说想要找个地方投宿,只能隔着溪水问砍柴人。

  乍一看没什么特别的,都是惯用的手法,但读完之后,仿佛就能看到终南山的样子了,高大连绵,直上青天,云雾缭绕,人烟稀少。短短四十个字,写出了终南山的景致,尾联点出山中少人迹,营造了一种空旷寂寥感,和高耸的终南山相比,人的渺小……但诗人没有再说下去,点到即止,没有过分的愁绪,过多的情感表达,尽在不言中,留给读者想象,很王维。结合王维通诗画这一技能,应该是用了留白的手法。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这是一首送别宴上作的诗,古代人很有意思,特别是文人,各种事都可以用来设宴喝酒,最后的结果都是——作诗。我很向往这个,毕竟,当代人不讲究这种事,会作诗的人也少,玩不起来。

  那么这个“得青字”究竟是什么呢?就是古代人聚会作诗的时候,会事先写好的签,签上会有一个字,作为韵脚。这里的王维抽中了“青”字,他就要以“ing”为韵母的平声字作韵脚。诗中的“青”、“陉”、“庭”、“经”皆是如此。当然,我是以现代汉语的声母韵母来衡量,平水韵中有很多字的发音已经和现在的不太一样了,我这样说绝对不够严谨,但作为这一篇诗作的讲解,是没有问题的。

  王维抽到签以后就开始作诗,第一句说天上的大将星动摇了,有战事发生,汉家军营的柳条青绿了,军队已集结完毕。刁斗的鸣声响彻万里,三军将士出了井径。辞别皇宫后,忘却了生死投身于战争,为了报效国家而攻取了敌方皇城。怎么能学书生之辈,终生坐在窗前埋首于一卷经书?

  这一切都是王维空想的,因为还没上战场,还在送别,但读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好男儿应该上战场浴血奋战,为了国、家。我总是十分佩服秋瑾,因为她生在乱世,可以有理由说出“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的所作所为也确实印证了她的一腔热血,可我不能,因为处于和平年代,所以,我既为此高兴又为此感慨。

  行文至此,讲解了三首王维的作品,且作一篇文章吧,一下子写得多了感觉会冲淡,还是该慢慢品。

  以上,我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只是我个人理解,当作读书笔记而已,欢迎各位读者朋友指正。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诗选注》浅读之王维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