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欢迎到被需要》共读第一周

张萌萌姐《从受欢迎到被需要》

第1周读书总结

姓名:慧心

时间:2019.8.2

   

一、读书摘要

    高情商=好人缘?这本书将打破你的固有思维,让你真正了解什么是高情商,如何打造自己的高情商。让情商帮你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最终变现。

二、金句/语录

    p6 你自身价值的可替代性越低,对方与你建立连接的必然性和连接的强度就越大。

p35 学会高情商的品牌思维后,一定要学会给你的社交做减法,减少在无效社交上花费的时间,把主要的时间用来做自我精进,把“奋斗者”作为你个人品牌的标签。

p51 为形象管理所做的付出不是消费,不是享受,而是投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环。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去做。

p61 管理好自己的线上影响,应该做到:

为自己的信息做减法,留下能够“变现”的优质信息,过滤掉低价值的杂乱信息。

现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展示这些信息的方式,给自己一个不被别人屏蔽的理由。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别人记住你的专业以及你专业的态度比记住你这个人有价值多了。

……。控制自己渴求别人注意的欲望,要懂得克制。

p82 绳律,付出是一种心态,利他是一个角度,能助人是一种能力,三根支柱缺一不可。

p115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是一套组合拳,单靠一种方法是很难彻底解决问题的。

p115 快速建立生态思维的法则——裂变法则。就是指通过一个人,高效结交一群人。

p135 在结交人脉上……。不仅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成本支出,还得为自己的支出画一条红线。这个红线不在于绝对数值多少,而在于你手中掌握多少可用的资源。

p160 swot模式……:把你预设的方案和对方的提议放在一起做对比分析。

p179 谁来承担后果谁才拥有决策权,你所能做的就是多参谋,跟对方把厉害说清楚,但是千万不能越权。

p194 批评需要的是制怒的能力,道歉需要的则是引导对方释放情绪的能力。

三、思考题

Q1:请问你怎么理解《从受欢迎到被需要:高情商决定你的社交价值》?请简述此书与之前书(《精力管理手册》《 加速:从拖延到高效》《人生效率手册》等)的区别?

    1.理解:高情商不等于好人缘。能够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才是高情商。

2.区别:本书是关于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让人际关系变现的指导书。

《精力》是关于如何保持高效能量高效度过每一天。

《效率》是关于自我管理及如何输入、输出知识。

《加速》是关于通过五大管理模型,创建人生效率体系。

Q2:用“三点定位法”为自己描绘“社交自画像”,说明“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能提供什么”?进行自我评估,描述自己的缺点并将如何改进;

1.自画像:我叫慧心,我是一名教师兼心理咨询师。能够为您提供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并能提供考研及考教师编的笔试、面试指导,我平时喜欢读书,希望能在写作、个人精进方面得到大家的帮助。

2.自我评估:缺点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起理论一套一套,论起实践您先您先。

改进:以人为师,以马达姐为师学习她的热情、行动力及坚持。

      自我反思:定期复盘,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能够达成实践,及时奖励自己。

      社群监督,报团成长。利用社群、朋友圈和微信等一系列平台,发布自己的行动清单,请大家监督自己。

Q3:有人说:“高情商就是会说话。”请问你认同这句话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之前是比较认同的,但是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高情商不等于会说话。会说话有利于建立好人缘,但并不一定能够让“人缘”转化为“人脉”。

其次,高情商要有一定的边界感,而会说话难免有时候顺着别人说,会失掉边界。

最重要的是,高情商要能够为目标服务,能够解决问题。会说话并不一定能够做到。

Q4:请描述你的价值观,也就是你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支持:真诚、踏实、宽容,用双手去打造自己的人生。

反对:啃老、杠精

Q5:作为新晋奋斗者,请举例说说你对利他思维的理解。

一是能够现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人。

二是寻求双赢。

四、启发与收获

    1.边界感很重要。不要试图去和所有人做朋友,毕竟三观不同不相为谋。不要试图让所有人喜欢你,毕竟就算是人民币也不能做到人见人爱。守住自己的边界,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更好地树立品牌。

2.通过裂变原则,认识一个人,通过这个人,高效认识一群人。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别人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我又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做一个对别人来说有价值的人,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人。

3.喋喋不休只能让你以最快的速度被别人从社交圈中清除。为别人做参谋时,少做决策。毕竟自己不是第一决策人,无法承担相应的后果。

附件: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从受欢迎到被需要》共读第一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受欢迎到被需要》共读第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