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



我们首先来看两组数据: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3月31日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落至6863.52美元,相较1月1日的14112.20美元跌幅超过51%,市值蒸发了1199.05亿美元。


根据Google Trends数据,“比特币死亡”等相关搜索量最高的时点出现在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空前走高时,当时比特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万美元以上,相反,3月4号到10号左右“比特币死亡”搜索量最少,当时BTC/USD下跌25%,由11500美元降至8500美元。


这两组数据反映了什么?


它反映了一个问题:人们对比特币的态度,会随着比特币价格的走高而变得悲观,而在价格较低时表现出乐观和宽容。我们认为这是对比特币空前看好的表现,因为人们对比特币泡沫担忧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正是对比特币的拥抱与欢呼。


1.比特币泡沫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从2011年以来,比特币至少被宣布死亡了129次:


2011年6月20日,福布斯写道:“比特币已死。”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张图片


2016年4月23日,华尔街见闻写到:“比特币:生于2009,亡于2016?”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2张图片


2017年5月5日,美国“每日计算报”写道:“比特币之死”。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3张图片


对比特币的每一次质疑,实际上都是将矛头指向同一个问题:比特币是新一轮的投资泡沫。


Convoy Investments的联合创始人Howard Wang曾将比特币和其他知名的泡沫时期进行了比较,比如17世纪的郁金香狂热。


从数据上看,2017年末,比特币上涨逾17倍,大步朝着2万美元迈进,这使比特币一举超过了郁金香泡沫,成为有史以来资产价格上涨速度最快的泡沫。


看起来,这似乎是继17世纪郁金香热、90年末互联网泡沫之后的新一轮“非理性繁荣”。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4张图片

图中红线代表比特币资产价格,绿线代表郁金香投资狂热时期的资产价格


但它们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被人忽视的差别,陀螺财经试图寻找其中的关联。


说到泡沫,按理说本应引入一个概念:基本面估值。但现在问题是,比特币缺乏可度量的估值依据,因此我们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我们知道,价格最后一定会回归价值,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是泡沫,如果它是有价值的,大浪淘沙后必定有金子出现。


郁金香玉损后只能放在花瓶中观赏,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却诞生了一批傲视群雄的科技巨头,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是纯粹的投机运动,而后者则是基于先进技术之上的的生产力革命。


那比特币是哪一种呢?


尽管有人会将把比特币和区块链划清界限,然后选择站队,但是不要忘记了,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目前最成功的应用,没有之一,如果你认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识机制,实际上你本身就已经认同了比特币的价值。


根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对其政府的信任程度处于近60年来的最低点,92%的千禧一代并不信任银行,信任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稀缺资源,比特币独有的去中心化、稀缺性为其赢得了全球民众自发的信任。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5张图片

美国人对其政府的信任程度处于近60年来的最低点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6张图片92%的千禧一代不信任银行


比特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但现在的情况是,相比于其本身的价值,更多的人只是将其视作一个实现“一夜暴富”的投机工具。


在韩国,炒币就如炒股票一样平常,甚至比特币的交易量已经超过股票市场,据调查统计,31.3%的被调查者正在炒币,参与者大多是年轻人,学生、上班族,还有富裕的江南大妈,每位币民的投资金额约合3.45万人民币,整体来看,他们的实际平均收益率达到了425%。


将比特币推上泡沫风口的,正是遍布全球的疯狂的“炒币大战”。


2.比特币会死吗?


上面我们讨论了比特币泡沫和历史上两次泡沫的区别,肯定了比特币背后的价值,这部分我们来谈谈人的“非理性行为”对比特币的影响。


一般认为,投资投的是价值,投机投的是情绪,但在比特币面前,两者的边界变得非常模糊。只要价格一直上涨,价值和价格的天平就会发生严重的偏离,但这时投资者只看到暴涨,看不到价值偏离,于是蜂拥而入,这时他们变成了投机者。


投机者在频繁操作之间,也会进行自我学习,会有人逐渐看到比特币的价值,而不再仅仅当做获利的手段,在交易风格上,他们会开始尝试长期投资,这时投资的属性就出来了。


这两种人合力推动着比特币的前进,只要他们不放弃比特币,比特币就不会死。


那支撑他们不放弃比特币的执念是什么?


答案是:对一夜暴富的期盼和对阶级上升的强烈渴望。


在韩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比特币而疯狂。《首尔新闻》曾采访过投资数字货币的年轻人,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咋舌,“能改变人生的机会似乎也就这么一次了。” 话语中透露出赤裸裸的阶级焦虑和功利主义。


不知从何时起,数字货币开始肩负起改变个人命运的使命。


麦格里全球股票策略负责人Viktor Shvets曾经有这么一段论述:


如果在1900年代,投资人不加选择地投资数百家汽车制造商,那他大概率会损失惨重;但到了1920年代再去投资当时存活下来的汽车制造商,大赚一笔的几率就相当高了。


这段话的背景是1900年代,汽车行业泡沫时期,如果在泡沫时期不加选择地投资,大概率会损失惨重,但如果是在行业经过整合后再投资,那赚钱的概率就大不一样了。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体现在对比特币或区块链的投资。大家都知道现在底层技术、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很多条件都没有成熟,仓促下注的结果很可能是在泡沫破裂后黯然离场,何不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出手呢?


这的确没错,但问题是,如果我想获得远高于一般人的超额收益呢?


谷歌现在的股价是1037美元,2004年IPO价格是85美元;亚马逊现在的股价是1447美元,1997年IPO价格是18美元,如果当年你以IPO价格获得这些公司的股票,你的收益率会分别达到1120%和7939%。当然这是很理想化的结果,十几年间它们的股价也几经起落,能拿住的人寥寥无几。


但这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获胜者有出现的可能性,即使泡沫破裂”。


投资者或许是非理性的,但他们并不笨,他们很清楚比特币现在存在泡沫,也很清楚自己最后可能会成为炮灰,但对财富的欲望,对阶级上升的渴望,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他们拼尽全力也要去争夺那张“通往财富自由”的入场券。


风口面前,有人看到的是风险,有人看到的是机遇,一个千载难逢,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只要后一种玩家在,而且足够多,比特币就不会死。


3.影响比特币生存环境的其他因素


首先是政策。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在努力建立数字货币监管统一阵线,但预料得到,这不太可能,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各国会形成自己本国特色的监管政策,因为数字货币是全球市场,所以即使某些国家限制了该领域投资,但仍阻挡不了人们自发去寻找更适合比特币生存的温润之地。


再者是传统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态度。各国金融机构、大型传统企业已经纷纷开始支持比特币作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别,比特币的购买和持有变得非常简单,更重要的是,它所释放的积极信号,激发了投资者的信心。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7张图片

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对比特币持积极态度


从2011年起,比特币被宣告死亡129次,但最后每一次都王者归来,未来它还可能经历多次的“死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比特币死亡,死亡的一定不是其本身,而是一种精神的消亡。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8张图片


我们首先来看两组数据:


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3月31日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落至6863.52美元,相较1月1日的14112.20美元跌幅超过51%,市值蒸发了1199.05亿美元。


根据Google Trends数据,“比特币死亡”等相关搜索量最高的时点出现在2017年12月比特币价格空前走高时,当时比特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万美元以上,相反,3月4号到10号左右“比特币死亡”搜索量最少,当时BTC/USD下跌25%,由11500美元降至8500美元。


这两组数据反映了什么?


它反映了一个问题:人们对比特币的态度,会随着比特币价格的走高而变得悲观,而在价格较低时表现出乐观和宽容。我们认为这是对比特币空前看好的表现,因为人们对比特币泡沫担忧背后折射出的恰恰正是对比特币的拥抱与欢呼。


1.比特币泡沫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从2011年以来,比特币至少被宣布死亡了129次:


2011年6月20日,福布斯写道:“比特币已死。”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9张图片


2016年4月23日,华尔街见闻写到:“比特币:生于2009,亡于2016?”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0张图片


2017年5月5日,美国“每日计算报”写道:“比特币之死”。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1张图片


对比特币的每一次质疑,实际上都是将矛头指向同一个问题:比特币是新一轮的投资泡沫。


Convoy Investments的联合创始人Howard Wang曾将比特币和其他知名的泡沫时期进行了比较,比如17世纪的郁金香狂热。


从数据上看,2017年末,比特币上涨逾17倍,大步朝着2万美元迈进,这使比特币一举超过了郁金香泡沫,成为有史以来资产价格上涨速度最快的泡沫。


看起来,这似乎是继17世纪郁金香热、90年末互联网泡沫之后的新一轮“非理性繁荣”。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2张图片

图中红线代表比特币资产价格,绿线代表郁金香投资狂热时期的资产价格


但它们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一些被人忽视的差别,陀螺财经试图寻找其中的关联。


说到泡沫,按理说本应引入一个概念:基本面估值。但现在问题是,比特币缺乏可度量的估值依据,因此我们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但我们知道,价格最后一定会回归价值,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是泡沫,如果它是有价值的,大浪淘沙后必定有金子出现。


郁金香玉损后只能放在花瓶中观赏,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却诞生了一批傲视群雄的科技巨头,区别就在于前者只是纯粹的投机运动,而后者则是基于先进技术之上的的生产力革命。


那比特币是哪一种呢?


尽管有人会将把比特币和区块链划清界限,然后选择站队,但是不要忘记了,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目前最成功的应用,没有之一,如果你认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共识机制,实际上你本身就已经认同了比特币的价值。


根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对其政府的信任程度处于近60年来的最低点,92%的千禧一代并不信任银行,信任已成为全球公认的稀缺资源,比特币独有的去中心化、稀缺性为其赢得了全球民众自发的信任。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3张图片

美国人对其政府的信任程度处于近60年来的最低点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4张图片92%的千禧一代不信任银行


比特币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但现在的情况是,相比于其本身的价值,更多的人只是将其视作一个实现“一夜暴富”的投机工具。


在韩国,炒币就如炒股票一样平常,甚至比特币的交易量已经超过股票市场,据调查统计,31.3%的被调查者正在炒币,参与者大多是年轻人,学生、上班族,还有富裕的江南大妈,每位币民的投资金额约合3.45万人民币,整体来看,他们的实际平均收益率达到了425%。


将比特币推上泡沫风口的,正是遍布全球的疯狂的“炒币大战”。


2.比特币会死吗?


上面我们讨论了比特币泡沫和历史上两次泡沫的区别,肯定了比特币背后的价值,这部分我们来谈谈人的“非理性行为”对比特币的影响。


一般认为,投资投的是价值,投机投的是情绪,但在比特币面前,两者的边界变得非常模糊。只要价格一直上涨,价值和价格的天平就会发生严重的偏离,但这时投资者只看到暴涨,看不到价值偏离,于是蜂拥而入,这时他们变成了投机者。


投机者在频繁操作之间,也会进行自我学习,会有人逐渐看到比特币的价值,而不再仅仅当做获利的手段,在交易风格上,他们会开始尝试长期投资,这时投资的属性就出来了。


这两种人合力推动着比特币的前进,只要他们不放弃比特币,比特币就不会死。


那支撑他们不放弃比特币的执念是什么?


答案是:对一夜暴富的期盼和对阶级上升的强烈渴望。


在韩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比特币而疯狂。《首尔新闻》曾采访过投资数字货币的年轻人,他们的回答令我们咋舌,“能改变人生的机会似乎也就这么一次了。” 话语中透露出赤裸裸的阶级焦虑和功利主义。


不知从何时起,数字货币开始肩负起改变个人命运的使命。


麦格里全球股票策略负责人Viktor Shvets曾经有这么一段论述:


如果在1900年代,投资人不加选择地投资数百家汽车制造商,那他大概率会损失惨重;但到了1920年代再去投资当时存活下来的汽车制造商,大赚一笔的几率就相当高了。


这段话的背景是1900年代,汽车行业泡沫时期,如果在泡沫时期不加选择地投资,大概率会损失惨重,但如果是在行业经过整合后再投资,那赚钱的概率就大不一样了。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体现在对比特币或区块链的投资。大家都知道现在底层技术、基础设施、应用场景等很多条件都没有成熟,仓促下注的结果很可能是在泡沫破裂后黯然离场,何不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出手呢?


这的确没错,但问题是,如果我想获得远高于一般人的超额收益呢?


谷歌现在的股价是1037美元,2004年IPO价格是85美元;亚马逊现在的股价是1447美元,1997年IPO价格是18美元,如果当年你以IPO价格获得这些公司的股票,你的收益率会分别达到1120%和7939%。当然这是很理想化的结果,十几年间它们的股价也几经起落,能拿住的人寥寥无几。


但这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获胜者有出现的可能性,即使泡沫破裂”。


投资者或许是非理性的,但他们并不笨,他们很清楚比特币现在存在泡沫,也很清楚自己最后可能会成为炮灰,但对财富的欲望,对阶级上升的渴望,像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他们拼尽全力也要去争夺那张“通往财富自由”的入场券。


风口面前,有人看到的是风险,有人看到的是机遇,一个千载难逢,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只要后一种玩家在,而且足够多,比特币就不会死。


3.影响比特币生存环境的其他因素


首先是政策。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在努力建立数字货币监管统一阵线,但预料得到,这不太可能,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各国会形成自己本国特色的监管政策,因为数字货币是全球市场,所以即使某些国家限制了该领域投资,但仍阻挡不了人们自发去寻找更适合比特币生存的温润之地。


再者是传统机构和大型企业的态度。各国金融机构、大型传统企业已经纷纷开始支持比特币作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别,比特币的购买和持有变得非常简单,更重要的是,它所释放的积极信号,激发了投资者的信心。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5张图片

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对比特币持积极态度


从2011年起,比特币被宣告死亡129次,但最后每一次都王者归来,未来它还可能经历多次的“死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比特币死亡,死亡的一定不是其本身,而是一种精神的消亡。




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_第1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特币最有可能消亡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