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旺旺”举报人,隐私与尊重何在?

此文章摘自互联网


【热点回顾】

广西南宁的谢先生看到“天天吃旺旺 运气会旺哦”的广告语,因而购买了旺旺雪饼,此后他认为自己的运气并没有因为食用它而变好,一气之下向工商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实名投诉。举报理由中写到,“买回家后连续食用多天,运气并没有变旺、变好”。几天后,他寄给南宁市江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投诉举报函被拍照传到了网上,信函落款处他的姓名、电话等身份信息全都泄露了。之后的日子就成了谢先生的噩梦,手机上接二连三收到骚扰短信,大多是嘲笑他的。


【热点聚焦】

食药监:不是我们泄露的

江南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法制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收到这封投诉举报函后及时给予了回复,他们内部就举报函泄露之事进行了调查,“但没有证据显示是从我们那儿泄露出去的”。

按照2016年3月开始实施的《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举报人的信息是要严格保密的,从法律角度是绝对不允许泄露的。食药监表示如果有相关部门介入查实是有此部门泄露,一定会严惩。不过从写信者本人,到邮寄、接收、办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发生泄露的可能。

律师:举报者信息应严加保护

吃了“旺旺雪饼”运气没有变“旺”,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虚假宣传,需要看相关部门的判断标准。但是举报这件事本身是谢先生自己的权利。举报函是谢先生向有关部门反映食品药品或者相应服务的提供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一种方式,上面记载有谢先生的名字、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举报信涉及举报者的个人信息,本身就属于其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又由于举报往往与被举报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极易引起其对举报者的个人报复。因此立法上对于举报者的个人信息采取严加保护的态度。

谢先生:好多人发短信嘲笑我

举报函泄露以后,很多人发短信来嘲笑他“脑洞大开”,妻子的同事们也纷纷嘲笑他们夫妇。谢先生说他今年27岁,从小到大家里条件一直都不好,没怎么吃过零食,吃过的就是纸包的白糖。他说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过“旺旺”的广告,对于这种嘲笑他觉得很委屈。


【同类素材】

个人信息安全一直是大家广泛专注的问题,2016年9月28日,新华网便报道了一则银行员工卖征信信息的新闻,曝光个人信息贩卖链条。是什么人胆敢如此肆意妄为呢?认真思考后不难推测,此事大概率是负责处理信访举报件的工作人员干的,当然他没有贩卖,并不图钱,也许单纯为了好玩,那假如恶毒地猜测呢?——有人写了举报信,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于是他便想出了如此不堪的报复手段。


【热议导写】

从旁观者角度出发,嘲笑、调侃谢先生的举动,可能是很多人的反应。习惯于隔岸观火的人,在社会中并不占少数,反倒是“较真”容易被嘲笑。然而,此事不仅显示了举报人保护制度的缺陷,还暴露了信息泄露所造成的恶果。信息泄露不仅在众多网络社交平台体现,教育、医疗、就业领域等也成了敏感信息的“泄露重灾区”。

事件经网络发酵后,一时间成为热议话题,评论中对谢先生的举动调侃和嘲笑居多。但我认真阅读谢先生的《投诉举报函》后,发现他的举报信逻辑清楚,调理明确,理由也并非荒诞不堪。他只是觉得旺旺使用多年的广告词陈旧、迷信,会给人带来误导作用。他也一直坚定地认为,自己没有做错。私以为,大概,他就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孩子吧。

我们不再想过多地讨论谢先生的认真,以及民众把习以为常都当成了合理。因为其中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谁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

与其说此事是个案的偶然曝光,还不如说是信息泄露的必然。这起信息泄露事件,可以上升到群体权益得不到保护。举报信都被公开,让人“细思极恐”。此事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远比普通信息泄露大得多,公众对举报制度和举报受理机关的信任也会因此有所削弱。


【小笔有言】

对谢先生这封举报信被公开的处理,问题不在广告语是否夸大,而在于举报人的信息随便被公示。从旺旺举报投诉事件中,我们要看到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中,还有人保持淳朴的认真,更要看到某些人还对公民基本权利怀有蔑视之心,政府部门管理力度的不足,以及我国普法工作的任重道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嘲笑“旺旺”举报人,隐私与尊重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