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世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莎士比亚先生

{ 引 }  400年前,剧院控制着整个社会,从最底层观众到国王和皇后,在整个伊利莎白一世和詹姆士一世时期,莎士比亚的戏剧把文艺复兴革命震得轰隆作响。剧院影响着当时全世界的文化。此次由大英博物馆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联合举办的题为《莎士比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的展览上,地图、印刷品、素描、油画和织画摆放在兵器和盔甲、书籍、硬币、奖章等展品的旁边,将展出大约190件艺术品、文物及视频资料,让人们在2012年的伦敦重温威廉-莎士比亚的故事。

地点:大英博物馆BP展厅

时间:2012年7月19日-11月25日

大英博物馆里的莎士比亚先生

——诗人生平及文化瑰宝展览

[译作]世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莎士比亚先生_第1张图片

在《温莎的风流娘们》里,福斯塔夫垂涎奉承于阔太太们时说道:“她们一个是东印度,一个是西印度,我就在这两地之间开辟我的生财大道。”在世界大佬大亨们鱼贯来英国观赏奥运之际,大英博物馆和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联手宣扬最伟大的诗人,以展现给世人大不列颠的雄伟风采,莎士比亚先生不仅是这片土地的守护神,也是在内在衔接趋于紧凑的世界里的众人熟知的诗人。

莎翁名号之响亮,以至于我们常会隐去其个体的存在。一直将持续到今年11月25日的大英博物馆主题艺术展——《莎士比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旨在加固其在文艺复兴时期推动世界艺术向前发展的重要作用,彰现其剧作为文学史划上了无人可替代的一笔。本届艺术展用一系列引起文化共鸣的物品,还原给参观者一个现实版有真切感受的莎翁世界,使用的大多物品来自于BBC今年初的饕餮文化大餐《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该系列节目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葛瑞格主持(译者注:尼尔馆长在节目中透过藏品来探讨当时引发社会关注的大事件和由此对莎士比亚作品产生的影响)。

展示在黑暗的圆形空间缓缓拉开帷幕,一个个弧线婉转的展示厅曲折排开,灯光微暗精细,不偏不倚地烘托出展品的艺术气息:历史剧作里折断的弓箭,象征着沃里克郡和雅顿森林的几颗树木,黑色墙壁上的一撮糊焦暗喻着火药和詹姆斯一世的疆域(即莎士比亚在《麦克白》中所述),最后引入眼帘的是美洲人迎来了破晓时分的鱼白曙光,即《暴风雨》第五幕第一景“美丽新世界”。上述布景均设在古典阅览室,从不同方位的昏暗罅隙还能窥见书架和圆形穹顶的身影。这宛如城中之城,由艺术品同几本书堆砌而成的“宫殿”,惊鸿瞥见交辉呼应的词句和物件,活灵活现的戏剧形象也慢慢浮出人们心底,这便是展览的目的所在吧!

最先映入参展者眼帘的是《1623年,第一部对开本的莎士比亚作品集》的影印本,让莎翁的大作可以在无限的时间以及空间永久流传,展示条目上生动的谱写着,这本书是支撑20世纪70年代的南非政治犯们延续生命甘露的源泉。书翻在《凯撒大帝》那一页,纳尔逊·曼德拉(译者注:南非前总统)不仅在此签了名,还划出了书中论述死亡和勇气的段落。对于监禁在罗本岛的曼德拉和囚徒们,世俗书是禁读的,而侥幸以宗教为饰,该书蒙混过关未被察觉。

两展厅之间摆放着莎翁剧迷所熟知甚至触摸过的物件:观众伸手投放便士的捐款箱;去玫瑰剧场看戏却不小心遗漏座位的一把餐叉;驻足细看预告下场逗熊游戏的招贴画(译者注:当时不少剧院先用熊引来观众,然后再设法让观众观看戏剧表演)。还有莎士比亚先生曾描述过的物件:《亨利五世》的“破头盔”,正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的那顶;《奥赛罗》兴许用过的“西班牙之剑”,甚至还刻着那位托莱多锻剑人的名字;以及大理石非洲彩绘像,镶着银边,熠熠闪光的奥赛罗。枝枝叶叶的细节一再地带着参观者走进莎翁的经典巨作:佩蒂塔的水彩画花;夏洛克的金币;一枚三月十五硬币,上面画着插入凯撒大帝体内的匕首(如图);还有《麦克白》中被巫婆针扎的小牛。

游走于文集之外的大环境,是大不列颠民族认同性的大革命:脱离教皇管制,书写本国的历史篇章和帝国宏图。历史,地理,宗教和神学相互混杂。就像在一幅伦敦版画中,会出现美洲印第安小天使(和鸵鸟)一样;一幅伊莉莎白女王的绘画,也很可能出现古罗马元素。在莎士比亚有生之年,地图的发明使人们得以通过通过图纸找到英国在世界的版图。《第十二夜》玛利亚说起马伏里奥:“他笑起来,脸上的褶比新地图上印度扩张的版图线还多”。玛利亚话语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历史和航海的新世界——正如我们看到的纪念弗兰西斯•德拉克爵士环游世界的勋章、印有英格兰乡村风景的纸牌。

莎士比亚研究学者和传记作家乔纳森•贝特和大英博物馆管理人多拉•桑顿联手打造了这个展览和展览所用的书籍。他们竭力想把历史故事通过文字和物件共同展示出来。从詹姆斯一世任罗马帝国皇帝的硬币头像,到托土地主从沃里克郡弄来的巨毯,这些工艺品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帮助史学家们理解眼前的展品,零物藏寓意,玫瑰剧场的叉子又再现莎式剧场布景,莎翁此展,甚哉!

原文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59588

你可能感兴趣的:([译作]世界!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的莎士比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