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的偶遇


飞机上的偶遇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发自App


01

卡萨布兰卡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一登机我便戴上眼罩,闭目回味着在摩洛哥的愉快之旅。

“你好!可以换个座位吗?”

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响起的同时有人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不快地摘下眼罩,眼前一个四十岁左右留着平头的中年男人正满脸堆笑期待我的答复。

“不好意思啊,我也是值机时刻意要了靠走廊的位置。”我婉言拒绝了他的请求。

同样的话他问了我的同排和前排靠过道的其他三个人,都一一被各种理由婉拒。

他有些无奈地对坐在前排中间位置的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叮嘱了一番安全乘机事项,然后坐在了我旁边的位置上。

长途飞行的人谁不希望坐在靠过道的座位以便来回活动一下。我心里暗暗鄙视他的小算计。

02

“你是中国人?来旅游?”

他似乎并不计较刚才换座请求被拒的事情,边系着安全带边跟我搭讪起来。

“是的。你也是来旅游?”我点了点头反问道。

“我在摩洛哥工作,今天是回国探亲。”他腼腆笑笑。

很好奇这么一个普通中年人在万里之外的阿拉伯国家赖何谋生,我马上追问起来他的工作。

“我是建电厂的,做的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援建项目。我们中国电力跟一带一路好几个国家都签了合作建电厂合同,我在沙特的项目工作了三年,到摩洛哥工作也已经两年了。”

“我一直觉得一带一路离我们生活很遥远呢”。

“离我可一点不遥远,我近几年的工作生活跟一带一路项目都息息相关。”他的回答好像是在笑我的孤陋寡闻。

我对于这个陌生的话题充满兴趣,跟他攀谈起来。

03

从美丽奇异的风景谈到有特色的饮食。他问及我的旅游感受。“这次旅游愉快吧?对摩洛哥印象怎样?”

我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此行的最大感受就是这个国家人对我们的友善。尤其是年轻人,一见到我们就喊着china,并操着生硬的中文热情问候“你好”,围上来要求合影。这么喜欢我们,也许我们一行美女太多了吧。”

他笑了笑:“这个国家,包括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对中国人都非常热情友好。”

看来我们一路收到的热情并非特例。我问道:“这种友好跟一带一路有没有关系?”

“当然很有关系。中国人带来了资金,带来了技术,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很大活力。就拿我们承建的光热电厂来说,中国投资百分之八十五资金,估计投产后每年会为摩洛哥创造几亿美元的效益。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大国情怀,对世界有担当。不像美国特朗普那么小家子气。”

他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继续说到:

“我们中国近几年确实了不起,别的国家都不敢小瞧咱们。记得当年建大亚湾核电站,需要几百亿投入,我们自己没钱,还需要香港私人投资,提的条件也格外苛刻。现在,咱多大气,自己有,还帮别人。不光是建电厂,听说还要在摩洛哥的港口城市建两个自贸区呢!”

他像个演说家一样,语气自信而坚定。

04

“那我们的钱援助了别人岂不很吃亏?”我不解。

“这是双赢”。他喝了口水,继续侃侃而谈。“就拿我们电厂来讲,我们中方投入的资金利率是百分之六,每年回收的利息就近一个亿。而且目前国门火电都面临淘汰,这项合作解决了国内的就业问题。光是摩洛哥,我们集团就有七千人在这里工作。沙特那边大约有九千人。再说也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工资是国内的两倍多。”

“这样庞大的工程,干嘛不用当地人,可以减少成本啊?”我打断了他的话。

“一些工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当地人不能胜任。而普通工作,也曾请过当地人来做。效率低,速度慢,每天祈祷几次,下午还要喝个下午茶。不像我们中国人能吃苦,加班加点赶工期。我们合作的几个项目里,外国合作方提起中国人的敬业,没有不佩服喝彩的。你知道不?”

最后,他特意强调了一下中国人的勤奋。

05

“但这么多人常年在异国他乡,都一定很想家吧?”

“这个话题不能提,提起来全是心酸。非常想家,想母亲,想妻儿。家里有什么事都帮不上。我每半年可以休一次探亲假,每次从回家路上就开始心酸,因为半个月后又要离家了。”他神情有些黯然。

看气氛有些压抑,我把话题转到前面的孩子身上:“你儿子几岁了?也在这边上学吗?”

“这个是同事的儿子,同事工作忙,两年没回过家,孩子跟爸爸生疏得厉害。孩子这次专程过来跟爸爸生活一段时间,培养培养父子感情。”

他替前面座位的孩子掖了掖身上滑落的毯子,继续我们的谈话。

“同事没时间送儿子回去,专门托付让我帮着带回国,我唯恐照顾不周。”

难怪他登机后千方百计想换座位跟孩子坐在一起。

听了他的话,我为刚才自己的拒绝换座感到不好意思。

06

“你们,还有你们的家人都真是太不容易,太辛苦了”我发自内心同情道。

“那没什么。这个事情总得有人辛苦,有人做,是吧?我不来做,别人也得来。反正总得有家庭为这个项目做出牺牲。再说了,我也觉着挺自豪的,出来能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人,这意义不一般。”他一改刚才的落寞,神情自豪。

我一时想不出来合适的词语来夸他。

他分明就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做着普通的事。但他内心所看重的崇高感,所追崇的自我价值又那么打动着人。

确实,当一个普通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发展实现了同频共振,相互成就,他就不再普通。从某种意义上,这些人已于无意中成了民族脊梁的组成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飞机上的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