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马云获得《福布斯》终身成就奖的消息传出,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也是意料之中。
叱咤一个时代的风云企业家、商业界的“诺贝尔”无冕之王......从创办阿里巴巴到支付宝、他让无数小企业获得贷款、让个人也能做大生意,他赋能全球商业、也撼动了几代人的生活出行方式。
史蒂夫·福布斯为马云颁奖
可谁还记得,19年前马云第一次上《福布斯》封面人物时,当在采访中说到“要改变世界”“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数不少的人嘲笑他是在“忽悠”。
但他最后怎么成功了呢?是强大的AI技术和大数据、是挑战“不可能”的百折不挠,是上天赋予的“主角光环”......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显而易见,马云有着典型的成功人士的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人的思维模式可分为两种:
固定型思维模式
认为许多因素一成不变,把已有的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思维模式
认为虽然人的先天、资质、背景、性格各有不同,但努力比天赋更重要,一切都是可改变的。
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你是哪种思维模式?
上不了好的小学,就升不到好初中,升学是一环扣一环的过程;
聪明孩子永远应该是成功的;
现在数学就学得这么吃力,将来只能学学文科了;
理解不了,那就记住这道题怎么做就行了;
这么费劲才学会,说明孩子在这方面也没太大的天赋。
如果以上5条你中招了,那么你很可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家长。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家长,总会计较于孩子眼下的表现。可从我们的生活阅历也能看出,有把一手烂牌打好的人,也有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人。
小时候一起长大的最淘气的孩子成了某领域的叱咤人物,中学班上成绩平平的男生居然成了卓越的企业家......长大后成功的孩子,有时和成绩、和先天、和家庭背景都无关,只是他不知不觉中用了成长型思维,没有把事情看“死”和做“死”。
如何使用成长型思维培养孩子?
1
夸努力不夸聪明
在夸赞孩子的时候,你经常说“好聪明啊!”“你好棒!”还是“你真的很努力!”?
不去夸奖孩子的能力,而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并且要说出具体哪些方面做得好,比如“你反复练习了好几遍”“你的问题提得好,说明你一直在思考”等等,更有助于孩子懂得一切都可以改变,只要自己够努力。
2
设置“够得着”的目标
我们并非要降低对孩子成长的要求和学习的标准,但也没有必要给孩子设立不切实际的大目标,因为那样会徒增孩子的挫败感,不利于他们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建立。
相反,作为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设立目标三步走”:我要做到什么?如何做到?什么时间来做?可以使用下列SMART表写出来。
例如和孩子一起商量,这学期的目标是在数学上考到90分以上,那么做法就是增加计算练习和整理错题集,时间定在每周五和周六。
3
允许孩子体验失败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失败时,你的反应是什么?焦虑、担忧、指责?还是从容、耐心、有信心?很多时候,孩子有没有成长型思维,取决于大人对失败的反应。
如果父母对挫折表现出放松和兴趣,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孩子才能相信还有翻转的机会。
在国外的课堂中,老师也很喜欢贴一些关于失败的海报和标语,基本就围绕“失败不是什么大事”之类的话。
4
永远不要让孩子死记硬背
“这种类型的题就是这么解的,记住就行。”这样的话,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
有相关研究表情,如果能避免死记硬背,帮助孩子深入理解知识、引导思考背后的逻辑,他们会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只有家长思维转变了,孩子才能跟着改变。最后给出10个转换想法的Tips,让我们家长与孩子共勉——
我不擅长这个。
→ 我还缺少什么?
我放弃了。
→ 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我考得不够好。
→ 这真的是我表现最佳的一次吗?
我就这样了。
→ 我总能进步。
太难了。
→ 花些时间,会不一样。
又出错了。
→ 错误帮助我学习。
我做不来。
→ 没有人上来就能做到最好。
我永远不会像她那样优秀
→ 我可以做到自己的百分百
这个计划不管用
→ 总能找到B计划
她总是能做到
→ 我要向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