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3 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

今天刘润老师的文章中谈到了一个小故事:

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但你知道,书多重啊,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

--找专业的搬运来搬书?

--找员工及家属们来搬?

--让新馆的承建者负责?

按照一般的思维模式,肯定是将注意力放在“搬书”这件事上来思考,但是这并没有跳出原来的框框限制,能想到的方案通常也就是一般的解决方案。然而,笑来老师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万能钥匙”,在此是否也能派上用场呢?

别总是盯着锁头看,到别处去找钥匙!

有位年轻人,告诉馆长,我来负责搬运,不用350万,只要150万就可以了。年轻人在报纸上刊登了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转换思维模式从“搬书”到“还书”,在另一处找到了开锁的钥匙。

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理解和经历,建构自己的思维模式,再用这个思维模式与世界产生联系,来理解这个世界。由于个人经历有限,那么用来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们只想发生较小的改变,那么可以专注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想要让自己发生实质性的改变,那就需要改变自己看待理解世界的方式,进行“思维转换”。

想像一下,假设自己是一个博士生,自己的导师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导师安排了非常繁重的任务,自己做了很多实验,整理了数据,画成图表交给导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导师做了个精彩的报告,这个报告里最重要实验结果就是自己做出来的,甚至PPT上的图,都是自己画的。可是自始至终,导师根本就没提自己的名字。

这个时候自己该如何面对呢?跟导师翻脸?

还是转换思维,不妨把所有功劳都给导师。

这个思维是什么呢?就是把自己调整成“学徒”的思维。在万维纲老师介绍蒂姆·费里斯的《巨人的工具》这本书中,媒体策略师莱恩·霍利得(Ryan Holiday)提供的一种思维模式就是“学徒”思维。

霍利得说,学徒这个工作的逻辑是什么呢?

第一,你根本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也没有那么重要;

第二,你这个不谦虚的态度就不对,你的性格需要磨练;

第三,你从学校和书本上学到的那些知识,要么过时了,要么根本就是错的,你需要第一线高手的真知灼见。

给人当学徒,就给你提供了这个机会。你现在把自己和一个高手连接在了一起,你可以从内部了解第一手的经验。这就是学徒工作的协议:用礼敬和服务,换取机会 —— 而这个机会还不是立功露脸的机会,而是学习实践的机会。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思考也就是“思维转换”。让自己跳出原有的窠臼,从另一个角度争取到不同的机会。从功利角度讲,你可以把这件事当成一个投资,与其你欠大人物一个人情,不如让他欠你一个人情。

我们要如何锻练自己“思维转换”的能力呢?刘润老师给予了二个方法:

第一、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

每一本书可以代表着每位作者的思维模式,每一个人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考逻辑,而旅行可以让我们见识到不同区域的不同视角。这些方法都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锻炼我们不同的思维模式。

第二、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每次争论,都是特别好的练习“思维转换”的机会。试着用对方的观点,说服自己。也就是: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透过平日的练习,来锻练自己有不一样的视角与见识,转换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拥有了“万能钥匙”,将可以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机会,来理解不一样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403 思维转换(Paradigm Sh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