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好人的痛与悲

中国式好人的痛与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巨婴国》一书中,用了很长的篇幅写中国式好人。中国集体主义倡导下的好人,牺牲小我为大我,只付出不索取,所以好人是被忽略的。内心是被忽略的能量体,不被看见,因而会充满悲伤,变得绝望怨恨,因为怨恨,所以会觉得自己坏极了,于是去做了一个好人。

好人对自己的“好”很在意,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我是一个好人”的感觉,哪怕撕毁关系,遭遇虐待与不公,牺牲最亲的亲人都要捍卫我是一个好人的自我感觉。因为这样,好人常会好到失去了人情味。

中国式好人的特质是:灭绝自己的需求与声音,获得一份僵硬而可怜的安宁。好人最重要的逻辑是,认为自己真实有欲求的自己是坏的,卑劣的,因为只有我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才会被人爱。

从心理发展上看,这种源于一点——早期糟糕的母婴关系。这里指的妈妈不一定不好,可能妈妈很用心,但没有能力与婴儿共情,结果就是婴儿无法与妈妈建立关系,无法“控制”妈妈,于是转而沉迷于自己想象的世界,控制一些替代品。

好人最要命的地方是:封闭。

封闭的好人,最大的伤害正是对自己,以自我掌控为核心的封闭型恶性循环,随着年龄增长,封闭程度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世界悲从狭窄思维非常狭隘,身体变得僵硬,更要命的是,生命失去自我,觉知力,什么时候都觉得自己可以,没有痛苦,事实上就是灭掉了自己的需求和声音,使用了麻木的策略。

向外变得过分客气,把自己锁在孤独中,以前有一句总不明白的老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遗千年”,原来就是因为好人,总把自己搞得很累,向内攻击自己,似乎在说“看,你这个坏人,把我搞成这个样子了,还不收敛”。积累的恨意,攻击身体从而转化为疾病。

好人看不到自己的恶,却容易看到别人的恶,事实上,善良和好人常常是一种防御,防御的就是自己身上的恶,正是这种防御,反而将他人隔开,说白了就是自己不接纳自己,不认可真实的自己,而是不遗余力地去讨好迎合他人,以此希望换取别人的爱。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好人被人敬,但不被人爱。

除非能在关系中自由表达,表达爱与恨,怒与乐,丑与好,都可以让它自由的流动,让彼此得以滋养,做不到这一点关系就会让人很累,切断了攻击欲,人会干枯。

我是一个好人,从来不给人添麻烦——多少人你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可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不伤害别人,被动的好人容易,成为一个散发着热情爱意的善良的人,不容易。

能量不能向外伸展,只能向内塌陷。

吴老师说,伪装成一个好人,对于活出自己,活出爱没有多少意义。越是喜欢讨好,越是伴随着很深的自卑与恐惧,对别人好,可以赢得尊重与认可,但若想赢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对于如何让家庭不再成中国式好人,武老师写出三点:

一,这孩子越小的时候,越是要给予无条件的爱,特别是妈妈,要在情感上与孩子进行亲密互动,如果只是非常紧张地照顾孩子的物质与安全需要,那么孩子不会感受到爱,他会觉得自己是糟糕的,不值得爱的,他得成为另一个人才能被爱。

二 .给孩子自由,而不是干涉孩子的任何一个选择。要求孩子听话,成为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就是在要求孩子做一个中国式好人。

三 .鼓励孩子活力流露,懂得尊重孩子的活力与性能量的流动和表达。

做一个真实的人,活出生命的意义,成为自己。

开启这一程英雄之旅。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好人的痛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