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魔鬼经济学》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能够从生活中出发,提出一些奇怪却妙趣横生的问题,没有一些经济学专用词语,很贴近生活化,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讲身边的经济学,你会很惊讶于他提出的一些你没有发现过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和相扑力士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3k党和房产中介是一路人,为什么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这些新鲜的东西给了我一个新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收获挺不错。

第一点,我理解了经济学所谓动机。

动机分为三大类,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比较能阐述几个动机的例子是,如果献血者献血时还可以拿到一小笔补贴,献血量会下降,原因在于这笔补贴将一个高尚的善举变成了为挣几块钱而受罪的行为,他们觉得为这点经济动机完全不值得,这是将道德因素和经济因素对立起来进行比较

但是如果献血可以拿到500块钱,5000块钱的奖励,这个又不一样了,有些人可能会手持刀抢血,有可能用猪血鱼目混珠,有可能用假身份证来增加献血次数,无论情况怎样,一些人总会不择手段的谋取私利,这是动机,这是人性很有变化和有意思的一面。

这就同时牵涉到了一个问题,作弊。

作弊是人类试图为之的一个突出特征,玩桌游的的时候作弊了,踢足球的时候偷偷用了手,又比如说在办公休息室拿了一块饼干你说下次再给钱,但是后来并没有给。

我在这里想提的也是文章中的两个例子,芝加哥公立学校1996年采取了高标准的测验方式,测验分数过低的学校将被停课整顿,面临关闭的风险,教职员工也会遭到解雇,自从考试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作弊的趋势,学生作弊的因素有很多,进入更好的学校,在家长那里能蒙混过关,但是这个测验改变了教师面对的现实,考试结果与他们挂钩,他们也许会被取消加薪,也许会取消升职,甚至离职,这就是老师的动机所在了,为了保住职位或者更好的提升,教师来帮学生作弊。

乍一看似乎很不可思议,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作者拿到了芝加哥公立学校1993年到2000年学区内3-7年级学生的测验答案,答卷70万份,题目将近1亿道,然后确定作弊老师的出现,教师作弊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直接把答案给学生,比如说延长考试时间,比如说划重点等等。

数据是怎么分析的,我就不在这里累赘了,比如说前面简单题都答错了,后面难的题连续答对了,总之这个方法,确确实实能找出来一批作弊的老师。这个还是能比较改变直觉的

讲到这个例子,就要提到相扑了,相扑在日本是一项神圣的运动,在民众当中具有巨大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群众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圣洁的运动不可能有作弊行为,简直是一个侮辱,但是由于体育比赛因得失界限非常清晰,胜负之差很微妙,所以动机诱发的作弊行为也更为常见,这个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趣的发现,七胜七负对战八胜五负或者九胜四负的人,七胜七负的人最后一场的胜率比之前要高百分之四十以上

(注:相扑一次比赛有15场,如果胜多输少,即大于等于八场,可以晋级获得更好待遇,如果输多胜少,那就只能降级,相扑界的地位很有阶层性,所以如果降级了影响很大)

而且当民众和媒体开始质疑相扑会存在操控的情况下时,七胜七负对战8胜6负,胜率会由80%变成百分之50%,因为有人关注,会变得更小心,所以胜率下降,这些东西真的很难说明相扑运动没有被操控,更不用提有两人相扑退休后的成员想要曝光相扑运动的内幕,然后在报道的前几天,两人同时死于同一所医院。

教师和相扑运动员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服从于自己的动机,这让我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运作方式,道德代表着在人们心中这个世界该如何运转,而经济学则代表着其实际的运作方式,还是很有意思的。


第二点,有关信息的力量

首先是关于3K党,3k党在20世纪前中期很是吓人,由于这个组织充满了各种暗号,人们对于这个组织所知甚少,而且它通过一些暴力活动,让人们对这个组织充满恐惧,3K党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肯尼迪所做的事情是,打入3k党内部,将3k党的暗号及其他所有机密信息公布到全国各地,让人们了解了3k党的所谓机密,所以大家在看清楚3k党的面目之后,许许多多被他们视为机密的东西变成了工人讥讽的笑料,这就是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力量

像20世纪90年代初,人寿保险的价格突然下降,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只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信息是闭塞的,人们很难去比较人寿保险价格,一家一家去打听最便宜的价格非常繁琐,而现在网络出现大大降低了这个难度,信息变得对称起来了,所以它的价格自然会下降。

房产中介做的事情也就是这样,无非就是一个词化“信息为恐惧”联系到生活中确确实实是这样的例子的,你想卖出一栋房子,他就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信息来混淆你,让你知道如果你此刻不把这个房子卖掉以后,以后房子会跌,你会亏,讽刺的是,如果你说你要开始买房的时候,他就会告诉你现在买很划算,因为房价马上就要大涨了。(笑)

这一章的东西,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信息这个词,从某种方面来说,也更好地理解了营销,这个会让我在生活中碰到一些问题,能够保持清醒,不至于被蛊惑,信息就是力量一点也不错。


第三点,我想谈谈关于传统观念

很多时候我们理所当然认为的传统观念,其实是用捏造信息、自身利益和方便之词共同构成的。

比如说专家有时候经常捏造数据,有一位学者宣传美国有300万无家可归者,即不到一百人就有个人无家可归,媒体感到十分震惊,在一再追问下,他坦承道他自己是信口胡说,只是为了博取关注度,再比如说很多环境保护者和医生会夸大很多数据,为了激起人们的正义感,博取眼球,或许还能拉拢资金和政治资本,何乐而不为?

这个也可以说是记者需要专家,专家继续记者,每天的报纸封面,电视新闻总要有点东西要写,所以。这些危言耸听的专家经常受到欢迎,这没有什么奇怪。

再比如说广告,像李施德林在20世纪20年代,打造了一款长期口腔异味清除的产品—漱口水,通过广告和营销“有人想要步入婚姻殿堂但是却因为伴侣的口臭望而却步”,成功塑造了口臭不是个小问题的形象,所以也可以说是他们发明了口腔异味这个词,让李施德林收入从115000美元一跃涨至800万美元。

还有一种传统的观念,由于当时强可卡因来势汹汹让警局忙不过来,于是他们便宣称对付毒贩不是一个公平的较量:毒贩有着顶尖的武器和用之不尽的资金,慢慢的警局发现强调毒贩的取之不尽的非法资金似乎是个应对公众的好方法,遵纪守法的民众不满,媒体也会踊跃的渲染这样的义愤填膺,将毒品交易描述成美国最有利可图的行当。

但是如果你在毒品交易泛滥的贫民区转一转,就会知道,很多毒贩不仅住在贫民区,还和自己的母亲同住,文章中通过一个打入黑帮的人员的一个账本分析,摸清楚了贩毒行业的一个基本结构,贩毒帮派其实也是类似于一个企业,金字塔式的结构,有各个部门,有各个分支,很多一些底层甚至中层的人员,他们的钱仅仅能够糊口而已,时薪也就3.3美元。

也许在这里你会好奇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工资低,他们还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因为成长环境处于贫民区的他们来说,也许成为帮派首领,名利双收,就是他们能够企及的最好工作,就像今天很多一些处在大山深处的人们,虽然现在互联网很发达了,但是,他们仍然消息闭塞,在他们的观念里也许找到一份搬砖的工作就很好了,没有想到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机会,可以靠自己创造那么大的价值。

(注:描述他们信息闭塞我没有抱任何立场,没有任何看不起什么的,这是中国真真正正发生的事情,这是未来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改变的东西(

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核心还是谈谈很多传统观念是会蒙骗你的,让你看不到清楚的世界,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


第四点, 堕胎合法化,如何颠覆一切?

对我启示最大的一点

在1989年,美国的犯罪率达到了峰值班,暴力犯罪上升了80%,在那时候很多专家就预测,未来犯罪率只会翻倍,越来越高,美国安全性越来越得不到保证,但是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初犯罪率开始下降,下降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开始阶段很多专家还固执己见,不承认它下降,但是一阵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于是他们就开始为自己的错误预测开脱,比如说他们只是为了警醒民众,有些人说只是自己措辞更加强烈了而已。

这时候想稍稍插一句题外话,有关人性。

中国这30年来也是这样,很多人唱衰中国,说中国未来会怎样怎样,后来一个个都被现实给打脸了,有些人彻底销声匿迹,有的人通过一些办法来开脱自己,重新来当所谓预测未来的精英阶层,这就是人性,初中那时的我不懂事,会抱着非常为伟光正的想法去看待一些媒体上吆喝的所谓的经济学家,所谓的知识分子,觉得他们在为在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样,很多人都是由于一己之私发表言论,屁股决定立场,利益决定立场(当然也存在一些真正发声的人,这些人无立场难能可贵)所以,这就凸显出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不被媒体不被所谓专家搞昏眼。

这里我们来谈谈,犯罪率为什么会下架的种种原因作者统计了10年以来发行量最高的报纸引用的犯罪率下降的原因,比如说新型治安策略,有入狱率增加,有人口老龄化,有经济繁荣等等原因,很多东西都是貌似有道理,不可否认有些确确实实是有作用的,但是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作者通过因果关系分析、相关关系分析以及比较,非常具体理性的告诉了我们,犯罪率下降的原因就是因为堕胎。

在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罗诉韦德案堕胎合法后,就有75万名妇女接受了多台手术,原因呢,其实很好分析。

一般来说堕胎的都是未婚先育,未成年怀孕或者穷困潦倒,或者说是三者兼有,他们的孩子能有什么样的未来呢?要知道幼年贫困和单亲家庭是导致儿童走上犯罪道路的最大诱因犯罪率。

在20世纪90年代时,案件后的第一批儿童正处于十八九岁的年纪,这是犯罪的一个黄金时期,但是此时犯罪率却下降了,就是因为本该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那一批年轻人并没有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拥有了更加优秀的一代年轻人。所以堕胎合法化导致了犯罪率的下降

更多一些细节和论证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作者论述的很清楚,很到位。

仔细想了想,这个对我的启示是什么呢?

关于人的一些惯性行为的l,也许报纸上的言论听起来更加舒服一些,我们能够从触手可及的事物上寻找因果联系,从而让觉得让自己更容易接受,我们缺少的是从长时间来思考问题,从难以理解的现象来探讨原因,我们总是迷信短期可见的原因,而这种思维却常常存在陷阱,需要警惕。

关于整本书,文章中还有一些细节,我就不再这里多说了,抓了几个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点,在这里小小做个总结

整本书什么是对我启示最大的?

l关于人的思维误区,人有时候总是是短视的,这里可以参见查理芒格的心理思维误区模型,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做的事是理性的行为,但是往往掺杂了很多东西,结合穷查理宝典,我想谈的是努力去找到人性的一些思维漏洞,然后去刻意练习,规避漏洞,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更好的在这个商业世界中存活

l关于,关于信息和数据的一个分析,整本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所得出来的一些结论都是对于数据的合理分析比较,经济学是反直觉的,而想要发现真相,我们需要具备整合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个是我需要去慢慢培养的,相当重要。

花了2到3天,看完了这本书,总体收获也还是可以的,速度一般吧,有点不知足,成长速度可以更快,继续加油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魔鬼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