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稿1:化身快乐自信的完美主义者

(文/舒 天)《齐鲁晚报》青未了·心理版2014年6月15日

敏嘉焦灼的诉说,让我感受到了她的无助与压力。“追求无极限”的状态让她身心疲惫,如果继续对自己和他人苛刻不满,生活将反其道行之,不仅不完美,反而一团糟。

这个“从各方面来讲还算拔尖”的姑娘,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生活细节,都力求无暇,否则便“百抓挠心”。“我似乎患了完美强迫症”,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的敏嘉也因此受到了强烈干扰,对自己、对他人时刻用放大镜般的眼神去挑剔。在心理学上,“贴标签效应”也叫“暗示效应”,往往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其实,敏嘉认为的“强迫症”现象,有些只是常见的自我逼迫行为,所以不要急着“对号入座”,标签的重压只会增加心理负荷,形成莫须有的恐惧。当下的敏嘉,先要摘掉自己戴上的“金箍”,给心灵开一扇窗,卸下包袱,才能轻松前行。性格的形成和多种因素相关。敏嘉置身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一路优秀的她渴望成功,害怕失败,便常因做不到完美极致而忧虑自责。在与父母关于相亲的对话中,爸爸“做出暂停的手势”,妈妈“不耐烦地打断”,也折射出家庭的影响。一般来说,父母太过强势的期许、支配和责难,容易让子女失去自我,形成强迫人格。

好在敏嘉有了一定的自我觉醒意识。看到英国男孩丹尼·鲍曼因不可能拍出完美自拍,过度服药甚至想自杀时,她暗自一惊,这不正是自己的翻版吗?看到朋友送给自己的十字绣少了一个点时,她用各种理由安慰自己别去纠结。改变源于自我的认知。要找到“变通的出路”,就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冷静下来的敏嘉可以想一想,追求完美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可以让人表现得十分出色,实现成功的梦想,健康的完美主义者其行为是健康的,感受也是自信快乐的。然而,过犹不及,负向的完美主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人,超出了合理的“完美”限度,过度在乎错误、个人标准、父母的期望、周围人群的关注,往往使自己痛苦地纠结于现实和不切实际的目标之间。当敏嘉回头审视过往时,一定会发现,没有人不希望尽善尽美,但强迫自己和别人实现绝对完美的目标,实在不是一件“完美”的事情。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送给敏嘉的友情贴士。强迫是内心欲望的投射,要勇于接受身体里那个真实的自己,直面“接地气”时的“美中不足”,让“强迫”的癖好自然而然。关于完美的内涵太多太多,南怀瑾大师说“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词人苏轼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敏嘉不妨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增加些心灵滋养,学会了欣赏,想不快乐都难。再说,真正的完美人士怎能服输,必定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内心,战胜云端那个虚幻的完美映像。

自我减压、陶冶性情也是提醒敏嘉要注意的。可以选择释放压力的某项爱好或活动,多与朋友家人倾诉、沟通,赢得理解互馈。遇到执着的事情放一放,转移一下注意力。多听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常去大自然里走走,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领悟自然界中不完美的完美。敏嘉,相信自己,当恼人的“强迫”变为从容的“自然”时,当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读懂瑕疵理解缺憾时,你也将远离内心的纠缠与挣扎,化身快乐自信的完美主义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援助稿1:化身快乐自信的完美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