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5分钟商学院-007笔记]关于定倍率的思考

什么是定倍率?

刘润老师说,它是商品的零售价格除以成本价的那个倍数。100块成本的东西卖500块,那它的定倍率就是5(貌似很好理解)。

理所当然,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行业定倍率,例如鞋服行业大概在5-10倍左右,化妆品行业20-50倍左右,出版业10左右。

由于我的专业并不是商科,所以我在下午回到酒店之后(放假出去玩,荒废了学习)仔细查了一下这个概念,作为商业世界的五大基础逻辑之一,其实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那么,顺着刘润老师的思路来,定倍率并不是越高就越好。

先看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苹果(apple)的。

苹果9月份发布的32GB iPhone 7成本价约为1500元(网上资料),售价5388元,定倍率3.59,但由于“黄牛党”的推动,刚上市时个别机型价格一度飙升至10000元,定倍率6.67,上升了85%。

相同品牌型号的一部手机,仅仅由于增加了“黄牛党”这一中间流通环节,定倍率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个例子还是关于苹果(apple)的。

同样是通过京东商城销售的平板电脑,在配置相当的情况下,苹果的平板电脑售价在3000元以上,而其他一些品牌(例如联想等)价格有的却未超过千元,显然苹果平板的定倍率要远高于某品牌。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定倍率的高低主要和两个因素相关,一个是商品本身的创新能力,另外一个是中间环节的成本。

所以刘润老师说制定定倍率的两个武器是创新和效率。创新让你占据制高点,能提供别人所没有的稀缺品,就可以大胆地提高定倍率;效率虽不像创新一样居高临下,却也是走的另外一条希望之路,抬起倍率之刀突破低效的包围,获得颠覆性的竞争优势。

个人认为对行业定倍率的分析,就跟我们平常简单的去分析一个行业该如何去改革才能获得较强的竞争力及较大的盈利点的思考是殊途同归的,或者说二者本身就是一体的,只不过是我们作为“局外人”习惯用不标准的专业术语。这也是在参加了这个小组之后,每天看着申老师转发的内容都有一种在生活中似曾相识的感觉,惊呼:哦,原来这就是XXX,套路真深。

说了这么久定倍率,其实,在我第一眼瞧见今天的标题时,我脑子里其实浮现的是这些: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这个被人们一直念叨购物信条,真的是这样吗?

我室友很喜欢电子产品,我认为喜欢购买电子产品的人可以算是消费者中的一个代表,他们大都非常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就拿他大学换台式电脑显示器来举例子,他常常和我讨论买显示器的事宜。一开始觉得要买 IPS 屏的、大屏的比较好玩游戏,后来在网上搜索了一些资料知道了还有色域、发色数、响应时间、背光类型这些参数很重要,就会纠结这个参数要买个什么样的,这个价格合不合适、性价比高不高啥的。

我都是跟他说买个价格中间的,一分钱一分货,不怕吃亏也不怕上当。后来他倒是听了我的前半句话,一分钱一分货嘛,买了游戏主播推荐的高配显示器,买回来后绝对称得上我宿舍一贵重物品,但其实画质,背光效果比我们的并不是好太多。

后来我明白了,东西的价格并不是东西品质好低的绝对代表,可能是品质做工只好了一点。价格越往上,由于价格增长带来的商品品质的提高会越来越少,只是可能在另外一些方面补偿你,比如品牌的知名度,售后周到的服务之类。

总之,购物量力而行,「一分钱一分货,在购物环节相对开心的状况下,就是正确的」。

(不知道逻辑清不清楚,第一次这么正正经经写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润5分钟商学院-007笔记]关于定倍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