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雨素火了,她就能代表社会最底层?

昨天上午交流群里,朋友圈里都在集体转发《我是范雨素》的这篇文章,腾讯网,凤凰网,人民日报,多家权威媒体都在纷纷报道。

我打开看了两遍,文章写得很朴实,打动人心,写到了她的家庭故事、她的漂泊、作者范雨素在北京做保姆育儿师,还能坚持业余写作读书,的确让人由衷佩服致敬。

范雨素火了,她就能代表社会最底层?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但一直在想,为何她会更如此的关注度,各大微博、头条、公众号、朋友圈……就因为她是保姆出身,就因为她就代表了中国最底层社会?还是因为有人利用她在营销?抑或有人在后面捧的?

我当时就在交流群里说,她算不得最底最底层的,她母亲是村干部、她是73后的农村初中生、当过老师、在北京干育儿师待遇也不会低,更重要的是她的雇主还是胡润富豪榜上的大富豪,这一切外在资源条件已经比无数人好太多太多了,70后我老家有很多只有小学毕业,比她过得更苦更悲惨的多得是,谁不勤奋?谁不努力?

她妈妈是村干部,是村子里的强者,她自小肯定没受过欺负,而我一个80后,我的童年记忆,除了极度的贫穷,就是受尽委屈寒凉。

我8岁那年,我爸因病去世,小妹那时还不会说话走路,我妈就独自带领我们姐妹三个,更悲哀的是我妈大字不识一个,人又太老实,说话还有点点发音不清,想一想,在天高皇帝远的农村,我们家庭要承受多少磨难悲苦……

外婆的七个子女中,唯独没给我妈上一天学,就天天在家带我的小舅小姨砍柴干活,15岁时,有媒人提亲给我爸,大我妈妈17岁,外婆家在大山区子女多,家里太穷把我妈妈嫁给我爸,为了换两百斤稻谷。

我16岁时,最能穿出做人的衣服,就是校服,还有一条10元的精美库(踩脚裤)膝盖破了个硬币大的洞,一直到出门打工的头一年,这套都是我最体面的衣服。

妈妈为节省电费,把灯泡挂在两屋之间的门头上,这样两间屋子就只需一盏灯,记忆里家里的电费从来没超过5元钱,即便如此之低,妈妈依然为交电费心疼苦恼,有时拮据时挨家挨户的跑一个庄也借不到五元电费钱,记忆深刻的那次,妈妈把自己心爱的一头长发卖了,才交了电费的钱。

省吃俭用,裤带紧了又紧,从嘴里省了又省,除了杀猪时有点猪下水,其他肉全部卖赚学费,平常连点荤油都没有,妈妈那时成天念叨的梦想就是何时我们能长大,我们大了不用上学花钱,杀猪肉就可以留点,过年也可像别人那样腌半头猪,那该多好啊!

图片发自App

如果我不是恰巧赶上九年义务教育,强制性必须要上初中,我估计连初中门都不会进,本计划跟屋里堂姐去镇上厂里做事的,恨自己咋就赶上这政策了。

我和二妹读初中三年,每天中午都腌菜,不是腌豆角,就是腌咸菜,中午在校从没吃过新鲜菜,最好的零食就是妈妈在瓜果市场捡人家不要的,车子掉摔坏的,小妹是因为后来我出去打工,她能吃得稍好些。

我小妹还是90后,有时说出童年少年的心酸事,别人都以为,那是六七十年代的事。

悲苦贫穷又怎样,命运多舛又怎样?我觉得我们姐妹比谁都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珍惜一切,就是站在泥泞里也要倔犟的仰望星空!平凡的烟火岁月一样能活出诗意人生。

常看到有人把鸡毛蒜皮当烦恼,唉声叹气,满眼抱怨,我想那都是挫折经历得太少。

范雨素,哪能代表中国最底层,即便我们家如此之苦,也代表不了,大中国依然会有更悲苦更心酸更不幸的,农村老家有七十多岁哈要驼背还在田地干活的,有奶奶拾破烂赚钱养孙女的,有为给孩子治白血病,给人磕头下跪还欠几十万巨款的,还有我去年认识的写作群师姐黄杨,一个在轮椅上用鼻尖坚持写作发表文章的,还有没正式进过校门,坐在轮椅上的自学美少女作家林深之……多少比范雨素更艰难更励志的,比范雨素的生命更拙劣太多的,为何没能全国走红全民关注。

如果说范雨素会写作,有点文学才华发了两篇文章,那我来说说,我身边的更励志人物,他仅只读了小学,被全村嘲笑是弱智傻瓜的人,他是真正的在工地上在尘土飞扬里干苦力活。

范雨素火了,她就能代表社会最底层?_第2张图片
张正旭老师

他叫张正旭,他在《读者》、《意林》、《皖西日报》、《人民文学》,《今古传奇》《小说月刊》《四川文学》《西南文学》……等众多知名刊物发稿无数篇,他真正生活在农村的务农者,他业余写作有20多年,发表文章数百万字,他也没能像范雨素那样引起全国全民关注啊!

这是有计划的营销,可能像凤姐、罗尔事件一样,仅此而已!

附张正旭老师的《时光背后的蜗牛》:

我是在父亲托关系才走进初中校园里读书的。由于我天资愚笨,各科基本功缺失,一学期没有读完,班主任将我逐出校园,那年我十九岁。

我的自尊心受到强大的冲击,别人叫我“傻子”,我能默默忍受,但不能面对被众人遗弃的感觉。

父母也很忧心我这位呆头呆脑的孩子。母亲总是在人前说我开窍的迟,是一朵没有绽放的花朵。我知道,有不少人在暗处嘲笑母亲的谎言。

父亲一次次热情宴请我的一位远房表哥到我家中做客。他在建筑工地上做技术活。盛情难却,才勉强答应父母把我带出去闯荡闯荡。我和表哥登上开往大城市里的客车,驶进打工漂泊的岁月里。

我在工地上做小工。那高高四面围拢的院墙,一栋楼房就是我每天攀爬的高度。工友们讥笑和嘲弄着无辜的我,我像一只荡来荡去的秋千,夜里吮吸那种墨黑的羞辱。

我千里迢迢从故乡而来,在城市里依然有一口让人毛骨悚然的井,让我跳下去。

就在那种惨淡的时光里,我爱上了读书、读报。其实,那时候并不能去读懂书本与报刊里的内容,而是为了欲盖弥彰的虚荣心。由此再次成为工友讪笑的素材:“连傻子都能看书读报,真是天大的笑话!”

工友的戏谑话语竟然成了我突破窘境的契机:我一定要能读懂文章,一定写出属于我生命文字的文章!于是,我偷偷买来字典和词典,一有空,就钻进书报天地里。

蛹能脱困于茧,自有一番天地供它翩跹。机会终于垂青了我。工地不远处有一家大型公司的藏书馆招收一名看门人,每月仅600元。对我而言,那家图书馆对我诱惑太大,那些图书是我需要如饥似渴涉猎的营养佳品。

于是我做出大胆决定,义无反顾到那家图书馆去打工。我提着简单的行李坚定地离开工地。我一直被别人定义为懦夫和丑角,拒绝扮演却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进入图书馆后,每天上班时间就是收发报纸、杂志,整理图书,登记前来借书与还书的事宜,很轻松,时间也很宽裕。图书馆里有大量的文学藏书,我贪婪地吮吸着精神甘泉。

我在图书馆打工一年多时间,写了70多本日记。

由于患了脑炎后遗症,看书或写字写久了,头疼像小鸡啄米般难受,耳朵里像盘旋的轰炸机般鸣响,手脚控制不住地颤抖。这些日记上每个字都是我心血的浇灌的常青树,都是我一次次痛苦洗礼后盛开的花朵。

我持之以恒坚持写作,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苍,我的一篇文章终于变成了铅字。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我像不知道疲倦的蜗牛爬行着,坚持着。我写的文字虽然没有像“超女”、“快男”那样一夜走红,但连续不断在报刊上露面。

正如美国盲人作家包希尔•戴尔说:“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一种害怕面对黑暗的恐惧,为了克服它,我就是用愉快的心情去过我的生活”。只要有心的人,会在平淡琐碎的时光里根植梦想,抓紧时光充实自己,像攀爬金字塔顶端的蜗牛一样,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种越挫越战不言败的精神,来创造机会。

最终,他们会在别人感慨平庸生活的时候,收获成功!

(此文曽发表在《辽宁青年》《青春期健康》等杂志、报刊)


致想学写作的你

通过写作竟然带来了这么多机会

15岁开始独立谋生到创业公司老板,她都经历了什么……

欢迎关注我,一起交流学习写作运营自媒体经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范雨素火了,她就能代表社会最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