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燃次元
作者:韩墨
“金三银四”的跳槽季就要来了,你以为你在不动声色地“骑驴找马”,事实上,HR对你的行为早已尽收眼底,想好应对之策了。
下图就是一个名为小鱼HR助手的小程序,为用户发送的人才流失预警邮件。上面赫然写着,我们发现贵公司最近以下几人有跳槽可能,表格中列出了姓名李XX,职位网站运营,学历本科,简历更新时间2019年2月11日。如果想查看更多,提示搜索小程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吓得我赶紧搜了搜自己公司的名字,竟然轻易就扒出了很劲爆的东西,拿到了可以去要封口费的那种料……但,为了公司和谐,还是拿隔壁公司来做个示例。
某经理于2018年12月19日更新了简历,某记者于2019年2月12日更新简历,甚至连实习生的动态都没放过。
不过,页面上只提供了姓名、职位、入职时间、简历更新时间,更多信息,页面引导“购买服务,查看更多。”
一年1399元,就能享受人才流失预警服务12个月,可以查看公司所有员工的基本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员工异动的预警邮件和短信推送。
这还不止,新用户可享受六折优惠。你没有听错,只要799元,就能得到一个公司监控名额,多买多送。
这话,HR听了心动,广大工作狗听了却瑟瑟发抖。
也就是说,只要799元,不止是公司老板、HR,任何一个人都能了解到你的求职动态。
随后我尝试联系这家公司,接通电话后,刚一亮明身份,对方就挂断了,留言给小程序客服也没回应。
类似产品早就存在
虽然说更新简历换工作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在事情没有确定之前,谁也不愿意公开。毕竟,不少人只是在观望比较,有可能看了一圈还是觉得老东家最好。
跳槽没确定的情况下被HR或领导看到,这感觉就像是在他们面前裸奔,想想都是满屏的尴尬。
我从频繁接触离职跳槽的猎头海洋(化名)嘴里得知,这样人见人怕的产品很早就有,且广泛存在。
一般来说,对HR的KPI考核中有一条叫离职率,通常如果一个公司离职率超过8%,HR就要负责任,所以服务HR的业务必然有市场。
海洋记得之前智联招聘就有这样一个功能,HR可以收到企业员工在智联招聘上搜索、浏览的职位的信息。
“针对猎头也有类似的产品,它们为猎头提供风险提示,如果有人更改了自己的简历,尤其是在时间线或其它方面与之前的版本对不上的时候,系统就会给出提示。”
涉嫌侵犯用户隐私?难界定
在不经授权的情况下公然流转用户信息,确实有侵犯用户隐私权的嫌疑。
我很好奇,这么明显地打着侵犯用户隐私的擦边球的业务,为什么还有公司堂而皇之地经营呢?
海洋分析,中国法律针对侵害用户隐私的界定,要求不仅有侵权的事实,还要有侵权的损害结果,根据损害结果进行赔偿。
打个比方,这家公司向企业HR推送了某员工有跳槽可能,员工因为这个事被公司开除了,跟员工有劳动纠纷的是原公司,他可以起诉,因为求职行为不构成解聘的条件。
但无论如何,最后都是企业和员工的纠纷,怪不到提供信息的这家公司头上。
事实上,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没办法计算损失,就像经常有人明明感觉被欺负了,官司就是打不赢,得不到赔偿。
有这个逻辑在,小鱼HR助手以及其它类似产品能长期存活下去,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些数据怎么来的?
海洋告诉我,行业里有一类业务叫离职运营,最早是一些美国企业开始做。他们发现美国人一般的求职规律是3-5年登陆一次领英,更改自己的工作经历,为下一份工作做准备。
一些互联网公司就开始用爬虫抓取各大招聘网站的公开数据,推出企业预警的业务,诸如哪个员工更新简历了。
看似很神的操作,多位技术人士表示,so easy.
曾经有公司,登陆一个HR账号,用机器人疯狂扫描下载招聘网站的简历。海洋坦言,这一行为很难被杜绝,即使有高水平的防护,镜头外的拍摄也逃不开。
细想一下,推出这一业务有几种可能性。第一,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相关人员可能有招聘网站、大公司或相关领域的背景。第二,公司本身有这个业务,如猎聘网、智联招聘等就有条件做。第三就比较暴力,公司强制抓取各网站信息进行匹配。
某招聘网站匿名人士提到,这样的功能很可能是他们购买了招聘网站或其它平台的相关服务,抓取了信息进行匹配。招聘类网站能做的就是给个人用户选择的权利,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求职需求,关闭求职信息,平台可以保护这类型信息,但如果用户选择开放,就可能被有权限的用户抓取。
人工智能广告公司跃盟科技COO李东军解释,像scrapy这样的开源软件,有比较完善的抓取、解析功能,都不需要从头开发,根据网站的特点、权限等做一些配置和修改就可以抓取信息了。
“稍有难度的是权限,很多简历需要权限才能抓,但只要购买一些权限比较大的招聘网站账号,抓取数据,然后分析姓名、公司等,与付费公司匹配,发邮件通知就行了。”
最后我只想问一句,今天你改简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