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买买买背后的心理学是什么?杰优教育小编整理

  昨天双11几乎霸屏整个热搜,今天热度依旧不减,如:#双11爆款清单#、#你有几件快递#、#双十一花了多少#...11月11日,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13.52亿件;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4.16亿件,同比增长25.68%,再创历史新高。我们亲爱的马云粑粑也因“马云预言成真” 上了热搜。而杰优教育的小编接下来的日子是要吃土了...惆怅中。。。


双11买买买背后的心理学是什么?杰优教育小编整理_第1张图片

  以下文章内容由杰优教育的小编转载于互联网。

  冷静下来想想:在感叹又买多了,要剁手的背后,是什么导致我们的冲动消费?为什么我们本来不想买,但是看到周围的人都在抢,也会忍不住去看看?买买买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

  1. 稀缺性冲动

  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瑞安·豪威尔(Ryan

Howell)认为,购买的冲动是一种本能。在旧石器时代,人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们的重要任务是将周围各种可能有用的东西带回家。人们看到任何有利于生存的东西:一块石头,一些坚果,都会收集起来,即使暂时还用不到它们,但也要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人们担心一旦错过,可能就再也不会遇到这件东西。即使现在物质并不匮乏,但是面对稀缺品的时候,人们与生存有关的焦虑感仍会被唤醒,导致我们想去拥有这些稀缺的东西。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天可能会用到这件东西,但是担心当我们需要时,这件东西却消失了。当我们看到50%折扣的标签,稀缺性冲动被启动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现在不买这个东西,它将被别人买走,它将永远消失,或者这个价格只有一次,再遇到这个机会至少需要再等一年了。

  2. 损失厌恶

  看到朋友圈有人说:之前并没想过双十一要买什么,但是到了0点,还是不由自主地打开网页,抢完后瞬间感觉自己赚了好几个亿。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提出了“损失厌恶”(lossa

version)理论,指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同,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如果商品不打折时,不购买对我们来说并没有付出成本,因此心里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一旦商品打折,不买好像就意味着损失,这种感觉会促使我们去买买买,以减少自己的“损失”。

  3. 大脑的奖赏回路

  研究发现,购物确实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由大脑分泌出来的,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愉悦感的物质。在食物、性以及购物等令人愉悦的事物的作用下,多巴胺的分泌会增多,从而启动大脑内部的奖赏回路,给人带来强烈的快感。

  4. 重获控制感

  人们买东西的另一个原因是:这让他们重获控制的感觉。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营销学助理教授斯科特·里克(Scott Rick)发现发现,零售疗法(Retail

Therapy)的概念是真实存在的。零售疗法指的是人们通过购物来自我调节、释放压力、缓解负面情绪等的一种实现自我疗愈的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一些人来说,如果他们感到悲伤,购物却能释放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快乐。因为这能在他们的生活中恢复一些控制。当然,这样的疗法成本太高。但是总的来说,做出买或不买的选择,会帮助人们更有控制感。

  5. “从众”心理

  从众(conformity),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心理学家认为,从众的原因之一是“行为参照”:当缺乏适当行为的知识或遇到不明情境时,人们会通过他人的行为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而多数人的行为,自然是最可靠的参照系统。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我们身边的人都在为双十一跃跃试时,我们自己也难免也受到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11买买买背后的心理学是什么?杰优教育小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