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之旅,寻根之行。

        7月20号到29号,我在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了郑州市骨干教师培训,既是追梦之旅,也是寻根之行。我是2003年毕业于河师大数学系,在这里度过了4年充实而快乐的大学生活,师大给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校训“跨入师大校门,学高身正为本;迈出师大校门一步,肩负师大荣辱”,“厚德博学,止于至善”,在过往的工作中时刻在鞭策着我。时隔十四年再回母校,心潮依然澎湃,看着路边下晨读的学弟学妹们,恍如回到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追梦之旅,寻根之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十天的培训中,彭小洪老师带领的培训团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十余位专家的讲座分享精彩纷呈,引人深思。在这里摘取我感触比较深的内容与大家进行分享:

      1、关于核心素养,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多位教授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了阐述,宋烨教授的《核心素养:基础教育的时代选择》,李帅军教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崔振诚教授的《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意识研究》,南坡教授的《核心素养提升的三种武器》,邓彤教授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等。各位教授的切入角度不同,但都深刻的阐述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理念与教学活动的关系,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有很多实践的操作,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

图片发自App


     2、王茝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师德教育~丹心育桃李,书香沁人生》,王教授的讲座以教师职业理想的树立为切入点,以教师的职业认同为落脚点,结合基础教育中大量鲜活生动的实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幸福等内容进行深入了浅出的讲解和剖析。讲座中,王教授以其深厚扎实的理论素养以理服人,以其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以情感人,运用大量鲜活的生动事例发人深省,以其高洁脱俗的人格魅力震撼心灵!王茝教授还是一位诗人,酷爱古典文学和诗词。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浓浓的知识分子对文化、对教育的执着和坚守。


    3、卜彩丽教授是河师大教育技术系主任,她的讲座《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内容非常有冲击力,比如《intel-project-bridge未来教室》这个视频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形式,还有各种制作微课的实用技术,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卜教授既有理论的高度,更有实际操作的技术支撑。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日趋明显,学习方式也日趋碎片化,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去适应时代的变化。

   4、来自上海的陈安校长,是从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阐述教师的专业成长,《小课题研究成就风格教师》。他本人三十多岁的时候成为普陀区一个最差学校的校长,生源差、人数少,老师没有干劲,他从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作为切入点,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改变学校的状况,竭十年之功,将这所学校带到了普陀区公办初中的前列。他所举的例子非常实用,所教的方法也非常简洁,我将在自己的未来的工作中,加以实践,以助自己成为名师、专家。

   5、新乡一中的娄武卫老师讲的是学生自治下的核心素养教育,与我平时工作中的学习小组的建设颇有异曲同工之处。“核心素养”是学生服务的终身发展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系和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习小组的建设,其实是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展开,既是突出合作参与,也尊重个体的自主发展。学习小组建设的出发点在于营造和谐、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健全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发展。

   5、很多教授在讲座中都提到了教师应该多读书和多写作。确实从毕业后,很少完整的去读书了,总是感觉没有时间,习惯于依赖手机的碎片化的阅读。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读书和写作,将结合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创造和创作,比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新的实验设计、一种新的教具制作、一种新的管理方法等等,既是写作能力的锻炼,更是自我反思提升的一个过程。

       回顾本次培训,每天从住宿到食堂到再到教室,每天走路往返一个半小时以上,天气又十分炎热,条件虽然恶劣,但抵挡不住大家学习的热情。带着这次培训的收获和提升回到工作岗位上,我也将走在成为名师的路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梦之旅,寻根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