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问西东》沈氏母子:最好的家教,就该这样!

《无问西东》沈氏母子:最好的家教,就该这样!_第1张图片

1

可能因为我是一个母亲,所以在看完《无问西东》时,我觉得最好的一个故事就是沈光耀与他母亲的那一段。

沈光耀是来自广东的富家子弟,家境优渥,从小可谓在最好的物质和最好的教育中长大。

在西南联大简陋的教室里,沈光耀打开窗户听雨看世界的画面,让许多观者忍不住泪流满面。

《无问西东》沈氏母子:最好的家教,就该这样!_第2张图片

华裔作家鹿桥写过一本小说《未央歌》。讲的正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在国立西南联大的故事。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中,他们彼此引为挚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无问西东》里沈光耀故事,让鹿桥的《未央歌》从文字里醒了过来。

鲁迅先生说,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么美好的年华,那么出类拔萃的世家子弟,却在国破山河碎的烽火岁月里,演绎了最悲壮的故事。

明知道打仗有多危险,但看着身边的人受苦受难,怎能忍心不管?沈光耀最终参加了飞虎队。其实在故事的开头,我就猜到了结局。只是没有料到,会被沈母的那一段演绎,戳心戳肺到这等地步。

沈母的雍容与高贵,是从她一口温柔与隐忍的粤语中感受到的。

她反对儿子参军——这是任何一个母亲都会做出的本能反应。但她只轻轻地跟儿子用粤语说:你跪下,背家训给我听。

沈母告诉儿子:

你所追逐的功名利禄,你祖上全部都拥有过,我只希望你体会人生的乐趣,希望你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是想你知道为人父母的乐趣。

这才是真正的家教与家传啊!

一个母亲,想用所有的人生智慧去阻止儿子牺牲。但在巨大的家国恨中,儿子最后还是“违逆”了母亲最根本的心愿。影片中,沈光耀开着飞机撞向了日本的战舰,那一年的他才仅仅26岁。

26岁,美好而丰硕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就戛然而止。他并没有如他母亲希望的那样,最终能结婚生子,尝到为人父母的乐趣。

当沈母知道儿子最终为国捐躯,我能感受到作为母亲的恨与痛,但,她懂自己的儿子,理解自己的儿子。

影片中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是有原型的。

沈崇诲也是文武双全、家境优渥。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曾作为校足球队和棒球队队员,参加北平、东北地区和全国运动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各大学学生组织义勇军。

1932年7月毕业后,到绥远工作。同年12月,考入中央航校第三期。毕业后曾留校任飞行教官。后调任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中尉分队长。沈崇诲殉国时年仅26岁。为表彰其英勇爱国精神,国民政府特追赠其为空军上尉。

2

上下而求索不对吗?人之初性本善不对吗?位卑未敢忘忧国不对吗?君子之道不对吗?

借沈光耀之口,说出的这一连串质问,叩响的是一个生命的高贵者内心深处应有的标准。

沈氏母子身处的两难,是自古忠孝无法两全的困境。但真正触动人心的,是一个母亲最平凡的愿望,却再也不能实现。

香港演员米雪饰演的沈母在得知儿子的死讯之后,强忍着悲伤让下人端出两碗糖水,给了前来送遗物的儿子的同学,并用目光为他们送行,一个人站在空荡的大堂里,那蚀骨的凄凉与酸楚,扎得人心流血。

当母亲都是自私的。你去看动物世界里,那些保护幼兽的母兽,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把前来求助的别处小兽一脚踹死。更别说为了护仔,与各种威胁殊死搏斗。这是动物的本性,也是人类的本性。

连野兽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送死,人类又怎么会?

但是人类还真的会。

《拯救大兵瑞恩》讲的是二战时诺曼底登陆后,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的故事。

为什么非要用8个人的命去换1个“无名小卒”的命?电影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小儿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个儿子皆已于两周内陆续在各地战死。

影片并没有提及这个将4个儿子送去战场的瑞恩父母,但是可以想象,当他们得知4个儿子战死3个的噩耗时,会是怎样的场景?

诺兰的新片《敦刻尔克》里有一个视角,讲的是英国民用船主道森,当得知大批英国军人被困在敦刻尔克不能回家时,他和小儿子及其朋友自告奋勇开着小船“月光石号”去接海对面的同胞。

影片的最后,老绅士用“经验”驾驶船只,避开了敌军轰炸机的袭击,同船被搭救的英国飞行员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平静地回答,是他一名曾经当飞行员的大儿子告诉他的,但是,他已经在二战中战死沙场。

抗战初年的1938,林徽因和梁思成曾在前往昆明的途中,遇到了正在往昆明撤退的杭州笕桥中央航校的八名学员,他们为病中的林徽因提供了不少帮助,而林梁夫妇也与他们结下深厚情谊,最后成了这些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的“名誉家长”。

但是不久之后,噩耗频传,这八个年轻的孩子,包括林徽因的亲弟弟林恒,最终全部以身殉国。

死者已逝,白发人送黑发的痛,却永远定格在了那里。这些将孩子送上战场,却又等到孩子战死噩耗的白发人,却不得不坚强地活下去。在家国大义面前,带着逝者的信念活下去,便是最让人动容之处了。

3

所以,每次看到或者读到这样的故事,总觉得人的命运有时候真的会无助得犹如蚂蚁,被卷在时代的洪流里,根本无力选择和还击。这也让我越发珍视没有战争的年代,才能成全所有个人的心愿、本能的心愿。

但想到《无问西东》里沈氏母子的那一段对话,却是放诸战争与和平时,都是值得称道的教育观——

我只希望你体会人生的乐趣,希望你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是想你知道为人父母的乐趣。

和平年代,丰衣足食,我们为什么还是时常不快乐?我们不需要在简陋的教室里上课,不需要在炮弹声中读书;不需要送家中的男人与男孩去战场,不需要吃了上顿愁下顿。

但是我们依然不快乐,因为我们总希望得到更多。这种更多更好,不止于吃穿用度,而是一种欲望的膨胀;人生的乐趣不止于喜乐安康,而是出人头地名就功成。

寻常人家两代人的不快乐,基本都缘于干涉。所以沈氏母子的这段训诫是多么有力:孩子你要想好自己怎么活,再去体验你自己的人生。

如今很多父母催着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最终是为了自己能早日抱上孙子孙女,却从没有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想过他们体验人生的方式,是否一定需要跟上一辈一样。

很多父母逼着自己的孩子拼命读书,最终是为了给自己脸上增光,却从没有深想学习的意义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精神的充实与涤荡。

做伟大的母亲都不容易的。在小我中成就自己,在大我中成就孩子,都需要有胸襟,有眼光,有智慧。

庆幸的是,我不用面对像沈母这般的选择——我当然希望我一辈子都不要面对这样的选择,如果需要去送死,我会义无反顾挡在儿子的面前,这是所有母亲的本能反应。

既然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挡在孩子面前为他去死;那,是不是更应该站在他们的身后,做他们坚强的后盾,给他们最好的家教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问西东》沈氏母子:最好的家教,就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