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坚博士:“人工智能”是人类傲慢的名词产物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就是创新者,他们是领导者、革新者,更是开纪元者。在今天开幕的 TechCrunch 2018 国际创新峰会杭州站活动上,我们聚集了一批这个时代的创新领袖们为我们共同书写这一科技创新领域的顶级盛事,首先王者开场的这位“创新领袖”来头不小——这块云栖宝地的“镇长”、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

  正是在这里,两年前王坚提出了城市大脑设想和构架,并在杭州开始建设,让城市大脑像电网和交通设施一样,成为未来城市新的基础设施。这位和马云老师一样,都来自教育体系的心理系系主任、博导,壮心不已地提出了策划一个把年轻人聚在一起的愿望——将从 2018 开始一直到 2050 年,每年举办一个名为 2050 大会,一个专属年轻人的夏令营,一个让更多年轻人共同挥洒青春梦想、放飞无限理想的舞台。活动如火如荼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站在前沿浪潮上的创新英雄对于社会的使命和下一代的担当,我站对此有过 具体报道 。

  结束了 2050 的博士最近在忙什么事儿?

  王坚幽默道自己最近一直在想怎么参加今天的会议,随着会场一片善意的哄笑他又指向背后的 keynote 正色道,其实今天议题的英文翻译不太合适——城市大脑不应该翻译成 the brain of Smart Cities。城市大脑的提出只是一个概念,是仍在探索的东西。但它肯定和 Smart City 没有任何关系。这其实是公众包括主持人对这个说法的普遍误解。

  如何看待智慧城市和城市大脑的差别?

  为什么建设智慧城市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最终还是没能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王坚博士承认这是对所有 IT,或者做互联网、做技术的挑战,“智慧城市在现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王坚博士说,只是简单的把 IT 技术、系统、产品全部塞到一个城市中。就像一个人一样,吃了很多补药会害死你的,今天的智慧城市建设有点像给人吃很多补药,花了很多钱不见得起作用。其实城市其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最重要的事情是有需要像大脑机制的东西协调发展,才可以保证生命的灵活性、生命的久远性。城市大脑要做的就是要让这个事情回归城市本源。

  王坚博士总结道:今天的问题就是大家太想把自己的东西塞到一个城市中。比如无人驾驶技术,但是关于这个技术是否适合城市的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想到。城市大脑实际上是想把城市发展的本源问题找到,通过技术的创新去解决。一句话来讲是城市需要引进一个新的基础设施,让这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就像 100 多年以前在城市中引进电力一样,电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也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聪明,但是你没有办法简单的说要建一个所谓的聪明的城市。

  这颗城市大脑是否可以标准化地复制?

  王坚博士谈到在今天来看,严格意义上来讲还没有一座真正的智慧城市,只不过是大家的心愿——人们做的只是往城市里放了更多的硬件和系统,但是城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知道。城市也并没有因此变得“聪明”起来!拿中国城市这些年发生的改造举例,王坚博士表示不太相信在一个城市的电线杆子上放 10 个摄像头的行为,会变得让城市聪明:

  “就像一个人头上扛着 20 只眼睛的话,那不是人,是怪物。”王坚博士笑说,“实际上这几年在全世界范围中做智慧城市的建设,慢慢把城市变成了一个怪物,而这不是正确做‘城市大脑’的做法,这是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

  同时王坚博士也认为城市并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智能化系统,多余的系统放在城市中,实际上让城市更加累赘了,这是城市设计者应该反思的地方。

  人工智能的叫法有一个问题

  王坚博士承认很多人在听城市大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觉得是模仿人的大脑,他觉得这一点有失偏驳。他在现场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观念——人工智能的叫法会害死我们。

  他认为所谓 “Brain”这个词不是人类专属的词,而是只要是会动的、有生命的、稍微高级的一点(生物)都有这个东西。人工智能的叫法也是反映出了人类自身过于傲慢的态度。

  因此 City Brain 就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和人类大脑没有任何关系。他补充道:“机器模仿人叫做人工智能,但城市进化到今天,有了自己一套智能体系的时候,人工智能这个叫法就很片面,所以城市大脑的智能更应该称为‘机器的智能’,这不是一个城市模仿一个人的智能,就像昆虫的智能不需要模仿人的智能是一个道理。”

  另外,王坚博士还在现场拿地球的生物进化史作譬喻:今天当人类创造了城市的时候,就像一个生物进化时有大脑和没有大脑是生物发生的质的变化,从今天城市的进化过程当中,一个城市从没有大脑到有大脑也会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让我们共同期待城市大脑在王坚博士的愿景和助力下,能让上亿赖以生存其上的居民生活得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坚博士:“人工智能”是人类傲慢的名词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