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张图片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张图片

【寒石电影】接下来连续更的几篇推文都将是印度电影,而且都是我非常尊敬的演员和导演阿米尔汗的作品。估计这个月我会把阿米尔汗的经典作品一一推荐给大家,当然戳中我的点可能和大家不太一样,不过这才是写它们的价值所在。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豆瓣评分9.1,被大家奉为神作的《三傻大闹宝莱坞》。

三傻大闹宝莱坞,前前后后看了6遍,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都会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细节,然后产生新的感动。

这部电影甚至让我想到了我心中的电影神作《美国往事》(时长4个小时,看之前请做好一切准备),当然他们之间的区别很大,但是也有很多相同点,比如说剧情的叙述结构,还有结尾时候的剧情反转,以及对成功与失败的迷思。

第一遍看的时候,和大多数人一样,被电影里对教育方式的批判和印度特有的搞笑桥段吸引。

尤其是兰彻鼓励他的两个兄弟法尔汉和拉杜像他一样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有恐惧和负担。还有心疼他给不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幸福只能不辞而别。

初看三傻的时候会不自觉的将自己代入,期望自己也可以成为兰彻那样不拘一格优秀的人,所以也就会不自觉的 认同兰彻的一切行为包括价值观。

第二遍和第三遍看的时候却对内容产生了怀疑,事实上,与其说对内容产生了怀疑倒不如说对自己的领悟产生了怀疑。

喜欢什么就去干什么,真的适合所有人吗?我们不妨回到电影中看看三位主角的人设。

电影一开始就是以法尔汉的视角切入的,从家庭背景来讲,法尔汉相对于拉杜是小康家庭,家里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是至少可以负担的起一台空调。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3张图片

比起法尔汉,拉杜就是名副其实的底层百姓,父亲卧病在床,母亲退休在家,姐姐大龄未嫁,一家人都十分艰难。身为帝国工程学院的院长也严肃的说这样的收入非常让人担心。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4张图片

最后来看兰彻的家庭背景,如果不看结局的反转,兰彻的家庭是让人羡慕的中产阶层,他们家的收入是法尔汉的1000倍,是拉杜家收入的10000倍。当然看过电影的都知道兰彻的真实身份是富豪兰彻家里一个园丁的儿子,不仅如此他还是个孤儿,可以说与名义上的兰彻截然相反,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也正是电影人物设计的精妙之处(这个我后面说)。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5张图片

就像有人说善良会限制人们对人性的想象力一样,经济条件同样会限制每个人的选择。假设拉杜喜欢的是摄影,他没有办法承担一台专业摄影机的费用的,面对现实他该怎么选呢?父亲和母亲还有姐姐都指望他来担起家庭的责任呢。这是第一个矛盾点。

电影中除了他们三个,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臭屁王”查尔图和真正的兰彻欧德斯(为区分,下面都称为富商的儿子)。我们先来看查尔图,来自乌干达,印度话不流利,从出场到毕业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为了迎合学长为了迎合学校和老师,对所有的东西一律采取死记硬背,和兰彻是背道而驰的反面教材。电影一开始就给出了查尔图的现状,拥有漂亮的老婆,一所带泳池的别墅,还拥有一辆红色的兰博基尼,查尔图自己也是公司的副总裁。这样的人生配置无论是放在印度还是中国都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电影中作为兰彻的反面,查尔图并没有穷困潦倒或者一事无成,从世俗的角度讲他也是成功人士。

接着看富商的儿子,不太会读书,然后富商又希望儿子可以有一个学位来装饰门面,认为这样才不至于被人嘲笑为没有文化的土豪。所以做出了让兰彻读书拿学位的选择。但是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富商的儿子去欧洲呆了4年,然后回来依然是工程师,依然做着大生意,依然富有。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6张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查尔图没有说起究竟喜欢什么不也一样活得很好么,而且承担的风险(包括被学校开除、被老师忌恨、被同学孤立)相对更小啊,为什么要冒更多的风险呢?富商的儿子没有上过帝国理工学院,拿着兰彻帮他考取的学位,也很好的当着工程师。我想很多人会找到各种原因来解释。

我不打算脑补,毕竟这是写一部电影的解析,我们还是回归电影本身。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兰彻做出选择时候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影片通过法尔汉之口说其实学历学位对于兰彻而言根本不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他上完大学之后就要彻底消失,更名改姓,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7张图片

那么,兰彻究竟想要什么?或者对兰彻来说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不只是潮流的表达:有梦想就去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一类的电影表达,这种人畜无害的话,表达出来并不足以打动人心。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探讨影片中的真正对立面代表,帝国理工学院院长,外号叫病毒的老师。

病毒在影片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印度最高学府的老师、院长,还代表着整个社会(包括学生和家长)的学习或者教育观念。这个观念的形成绝非学校或者老师单方面的意志,而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中多方角色推波助澜的结果。

国内经常有人批判高考填鸭式教育,只看重分数,不注重能力,事实上这是家长、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三方共同作用形成的,只是集中表现在了学校这个载体上。

印度也是如此,病毒和法尔汉的父母以及拉杜的父母观念是一致的: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8张图片

把学校学历学位抬高到生死攸关的高度,甚至于扭曲的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三个角色来看影片对这种扭曲观念的表达:首先是乔伊的上吊自杀,后面接着是拉杜的跳楼自杀,还有最后真正击穿病毒内心的,他儿子跳火车自杀。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9张图片

病毒通知乔伊父亲他儿子无法毕业,乔伊自杀前写下了“我放弃了”的遗言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0张图片

拉杜从病毒办公室跳楼自杀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1张图片

病毒的女儿告诉病毒自己的弟弟死亡真相

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充满喜剧氛围的电影,但是细看却能发现也充满了血和泪。那究竟是什么让病毒反思自己是错的呢?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2张图片

病毒在挽留兰彻的时候说的特别经典的台词“不可能每次都是你对”。这句话算是病毒最委婉的认错和忏悔:我承认以前都是我错了,除了这个太空笔的提问,其他你都是对的。

让病毒彻底醒悟应该是影片中一群男生给病毒大女儿接生的片段,并不仅仅是说因为兰彻帮助了病毒的大女儿生孩子,所以病毒原谅了他甚至感激涕零。

接生在影片中想表达的是新生。谁的新生?病毒。

病毒在接生前后的变化,就是经历了生死的变化:他儿子被自己逼的自杀,他女儿却被自己最不屑一顾的人所挽救,而且挽救女儿生命的这个人正是运用了他不在意的创新能力。在生死面前,病毒终于明白,要放下对学校学历学位的执念,相信能力和培养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3张图片

就如我们之前分析的,一个观念的扭曲不是学校单方面造成的,而是多方面的。影片在剧情安排上是有体现的,比如拉杜的母亲为了让拉杜苏醒穿着一件衣服忍泪欢笑不再说豆荚6块一斤给拉杜压力,法尔汉的父亲也被儿子说服支持他去学摄影。这些剧情的安排都在病毒醒悟之前。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4张图片

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导演阿米尔汗,对整个剧情的编排和深挖如此深刻。导演想要表达的并不是简单的鼓励年轻人把兴趣当做自己的老师,而是期望引起整个社会反思,批判家长、学校和学生对学校学位学历的狂热追捧,鼓励教育或者学习能够回归本质。所有的学校都不应该受到阶层、地位和层级的限制,都应该从培养孩子的能力入手,辅助孩子们完成成长的过程。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5张图片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能力?电影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只有这样你才能为其做出百分百的努力。

电影逆向思维告诉我们想要知道怎么做成一件事,可以从怎么把一件事做失败的角度去考虑:

1.父母让孩子一直活在压力恐惧之下,把自己生活的压力完全转移到孩子身上,把孩子当做改善家庭的救命稻草。拉杜就是长期承担着整个家庭救命稻草的角色。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6张图片

2,.让孩子长期怀有对父母亏欠和愧疚的心态。法尔汉正是一直在意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才不敢做出对的选择,和很多孩子一样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不忍心让他们失望。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7张图片

3.学校毫无顾忌的压迫学生,传递扭曲的学习观。把生命当做一场竞争,目的只是输赢,无论是否享受其中的过程。病毒在自己儿子去世,这么巨大悲痛面前,也要坚持跟往常一样,这显然是扭曲的价值观。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8张图片

这种为了成功而成功,为了出人头地而努力的生活,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

庆幸的是法尔汉和拉杜最终都跳出这个思维陷阱,拉杜在面对考试的时候说要靠自己的能力通过,即使无法通过也不在意。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19张图片

法尔汉则变得异常的机灵,或者说学会了打破常规不仅装病逼停飞机,还在婚礼上带走新粮皮娅去见兰彻。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0张图片

一定有人很想问兰彻是如何打通这个任督二脉的,为什么兰彻就能领悟学习的本质?

答案,电影也给了,兰彻的处境让他穷则思变,他是一个孤儿,无依无靠,没有父母的生活压力的转嫁,没有父母付出后的期望,也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甚至就算拿到学位也没有价值可言,他是一个连兰彻这个名字都不能保留的人。这一切让他明白他只需要学他钟爱的能培养自己能力的东西,所以他不在乎学位不在乎排名,只是去钻研去探索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神奇。他也获得了他想要的乐趣。

我们也许可以回望兰彻第一次混进学校的场景,他就是在这里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明白了法无禁止即可为,他也第一次得到了打破常规思维的正面反馈。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1张图片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对这部电影而言。

电影在结尾的时候也对这一表达做了呼应,在帝国理工学院打杂的“毫米”莫汗也成长为了兰彻学校的一个老师。好伐,再次膜拜让人尊敬的阿米尔汗男神。

这是我看完4遍以后的感受,当我看完第五遍的时候,内心再一次被震撼,不再是这些关于教育和学习的主旋律,而是深深的被他们三个人的友情所打动。

我想很多人最近都被一系列事件刷屏,无论是是江歌事件还是先后出现的虐童事件,都让人对人性感到失望,体会不到淳朴的姐妹情和师生情。

其实【寒石电影】作为一个专门写影评的公众号是不愿意去借机蹭流量的,【寒石电影】一直想做的不过是回顾历史,指引未来,让读者能和我一起挖掘好的电影以及导演的用心。所以对于上述事件不做过多评述,不过我们到可以来体会一下三傻这部电影里面的兄弟情和师生情。

先说兄弟情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2张图片

拉杜知道兰彻把自己犯病的老爸用摩托车送去医院的时候(打破思维*1),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兰彻骂了一顿,事后知道真相的拉杜感动落泪并向兰彻道歉。兰彻是一个失去了家人的人,所以他太明白家人的意义了。看见他们拥抱流泪,我也没忍住。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3张图片

拉杜跳楼自杀,昏迷不醒,好友法尔汉安慰拉杜的母亲,将深陷绝望的她抱在怀里。如果此生有这样的朋友,夫复何求啊!在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自己的好朋友能够给自己最爱的人一个肩膀,一个依靠是多么让人窝心的事。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4张图片

劫后余生,好朋友比自己活过来还开心,买来糖果发给所有的病友庆祝,这样的朋友才配的上好闺蜜、好兄弟的称呼吧。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5张图片

在法尔汉面临临门一脚的时候,兰彻给了他最大的鼓励。想起我的恩师曾经说朋友不是那个关键时候帮你的人,而是关键时候不害你的人。关键时候拉你一把的人都是亲人。我们需要感谢那些把自己当亲人的朋友。

所以法尔汉在这段兄弟情中也有了更多成长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6张图片

还在吃喜欢的人吃的东西(我喜欢的人曾经送我一盒寿司,于是每次开心不开心的时候都会想去买寿司吃),一眼就看穿自己朋友的口是心非。知道自己朋友真正的心爱是什么,并且努力的不让他们两个彼此错过,于是“掳走”了新娘。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来自于心底的了解和无可比拟的真心,所谓知己不过如此吧。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7张图片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8张图片

即便不知彼此身在何处,见面也遥遥无期,却珍惜朋友的一切付出与收获。对朋友的作品如数家珍,发自心底的将朋友引以为豪。真的朋友所做的从来都是分享和珍惜,而不是指责和索取。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29张图片

相逢时的埋怨,也是埋怨你怎么不和我们联系,怎么不让我们陪你一起走这段孤独的人生路(心疼兰彻全程隐藏了自己是个孤儿的事实)。所以当他们三个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已经胜过一切言语。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兰彻,总让我想起陈升的《把悲伤留给自己》。

最后来说一下院长,其实病毒始终没有恶意,他只是和很多家长一样觉得那样是为了学生好。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30张图片

最让我感怀的莫过于一个老师对自己即将毕业的学生说“期末考完就快滚”。这句话里面包含了一个老师对自己学生的疼爱和祝愿,希望你飞得高也希望你飞得远。说这句话的时候,病毒想必是放下了作为老师的威严,更像一个朋友。

终于要结尾了,有人说,爱情你还没说呢。。。。

我说,童鞋啊,爱情很难的。那可是遇到你心爱的人,丝巾就要有被吹起的感觉。。。。。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31张图片

所以我唯一能说的就是,出门记得带条丝巾。。。。。。

请大家帮个忙,点击【阅读原文】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谢谢您了。


你还想看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_第32张图片

所有的用心都将被体会,或早,或晚。欢迎关注寒石电影,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值得再看5遍的印度电影神作,它教我们的不只是批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