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的力量——(4)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我们都爱对别人身上的刺耿耿于怀,恨不得无所不用其极的把它给拔出来,完全不考虑对方是否会因此而感到疼痛。而对于自己身上的斑点,则是想尽办法的去遮掩,生怕露出即使是边缘的一点点轮廓线。

生活中有个奇怪的现象,当周围的人让我们高兴的时候,多数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本该如此。很少有母亲因为孩子在吃饭或玩耍的时候积极合作而给予表扬;很少有邻居会因为晚上的安静而彼此感谢。只有当别人做的事情不合我们的意愿时,我们才会注意到他们——而且是非常迅速地!然后我们进行批评,并细致地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不好”或“错误”的,为什么他们要照我们说的去做。一些人不惜尖叫、威胁,甚至大打出手,就是为了让对方顺从。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赞扬,向来都是很吝啬的。至于个中原因,大致有两点:

  1. 礼仪的没落
    与国外人的最大不同,是我们很少在生活中用谢谢,请这类礼貌用语。我们总可以听到"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Please give me another chance."这类听了让了很舒服的英文句子。反观我国,很常见的例子就是“借你橡皮用一下。”首先,能否这两个字都没有,完全是强盗的做派;其次,一般当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做出了去拿橡皮的动作了。虽然对此早已习以为常,我们也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同学之间,毕竟是认识的,也无所谓礼貌不礼貌了,更有甚者会认为那样刻意的套话会很做作。但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就会很不容易。也难怪经理们会对很多刚入职的应届生的做法看不惯。

  2. 中国人爱面子(尤其是男人)
    “男儿膝下有黄金、男人被打哪都可以,就是不能被打脸”,这些古训不经意间禁锢了我们世代人的思想。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我们不会轻易屈服,不过回顾抗日战争如此之多的汉奸,心中不免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对于比我们自身优秀的人,心中难免会产生嫉妒心理,甚至开启排他机制,故意跟TA对着干。我们总会发现那些特别优秀的人被孤立的例子,正如那句话“男人因为孤独而优秀,女人因为优秀而孤独。”我们见不惯他人的好,更不用说去给予几句褒奖赞扬之类的话了。

这两大因素都是硬伤,一时半会儿不能连根拔除,但我相信随着国人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重现我大中华礼仪之邦的日子不会太遥远。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不光适用于帮助他人,赞扬他人也为何不可。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听到对方说自己的优点,对TA的好感会徒增好几倍,哪怕以前觉得讨厌,现在也会当成朋友一样对待。当然,区分出谄媚还是真心的欣赏很重要;在开心的时候许承诺是我们的通病之一,这一点也需切记。

凡事都有技巧,有些人拍马屁会拍到马腿上,有些人却能说到别人心坎里,差距不是一丁点啊!

赞扬别人,不是那些无关痛痒或者是让人一听就感觉很不舒服的措辞。我们要有理有据,落实到具体的哪一点去给予赞扬,最好再带上他人的名字,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名字很敏感,那意味着受到了对方的重视,有种自我存在感。

另外,也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不要一味地陈赞,更不要用对方对你的称赞去回赞对方。

如果说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那么适当的称赞则是拉近彼此最好的助力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话的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