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

俄国最早在19世纪即开始研究东北亚。在俄国考古学家的叙述中,高句丽的重要性才浮出水面,为什么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累计讨伐高句丽6次之多?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1张图片
高句丽遗迹

箕子的神奇国度

公元前1150年,武王伐纣的决定性事件尘埃落定。遥望着东北方向无边旷野的武王发心里始终有一大缺憾,就在他向王叔箕子请教治国之道之后不久,箕子竟然不辞而别。虽然留下了伟大的《洪范》一书,武王还是感到这次讨伐的远未达到理想目标。箕子远去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朝鲜。整个东亚大陆受到伐纣事件的冲击,辽河流域及更北面的原野上诸多族群都感到了巨变,距离中原最近的肃慎民族终于表态,当使者献上楛矢石砮的时候,武王发才感到一丝慰藉,从此宣称大周北土包括肃慎地。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2张图片
箕子墓

肃慎、东胡(孤竹)、秽貊等等名词,从此只意味着一件事,即“弓箭”。箕子的到来给这片地方带来了初始文明,这些擅长弓箭的族群将其奉为神明,他的飘逸、敞亮、智慧等等,至今在口耳相传中仍然保持神奇。箕子给他们淳朴的心灵里注入了一种关于命运和历史的觉醒。但厄运挥之不去,还在幼苗尚未生长发育之时,中原再次变天。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3张图片
东北亚考古发现

对刘邦有至深了解的发小兼燕王卢绾最终还是不敢相信刘邦的蜜语,决意为自己谋求生存空间。在卢绾兵败逃亡匈奴之后,部将卫满也只能率千余亲信连夜逃亡传说中的箕子朝鲜。他很快发现这里的族群竟然以“箕”为姓氏,君长名为箕准。他自然也发现箕子的国度竟保持着殷商传统,箕准赐予他一种“圭”器作为分封的契约。中原那些早期的神圣政俗早已烟消云散,如果汉初的儒生真听进了孔子的话“礼失求诸野”,愿意虚心学习,那么就会发现箕准封卫满的“圭”,就是活生生的殷周之礼。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4张图片

刘邦的威加四海并非虚言,他的谲智、意志、眼界均已达到超级政治家的境界,卫满及其流亡军团对其手腕能力均深感敬畏,直到刘邦死后才敢于发难。惠帝元年(公元前149年),作为边将和方伯的卫满谎称汉朝大兵压境,率军勤王逼宫,箕准只能连夜从平壤逃往南部韩人的地区。

流亡军团的卫氏朝鲜

卫满是燕国人。燕国在战国中后期迅速进化,在邹衍和农家学派的助力下,辽河流域迅速实现了农业化。对土著族群,这就意味着定居时代开始了,文明已处于诞生前夜。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5张图片
古代弓箭

卫满的统治是松散的,他们严格地说只是一个流亡军团。但这个流亡军团似乎来到了一个”流奶与蜜“之地,箕子和燕国先辈的筚路蓝缕,已经把这片土地变成一个农业经济潜力无限的地区,刚刚进入定居弄耕的猎户族群们仍然保持着祖先的淳朴和勇武,对箕子和中原圣人的崇拜让他们对这个狡诈的流亡军团也不是那么厌恶。卫氏自然也会宣扬汉朝帝国主义的凶恶,而实际上,作为军人团体的卫氏朝鲜,其治理效率虽然不高,但统治确然并不苛刻。

吕后二年(前186年),流亡军团与汉朝达成条约:军团名义上仍是汉臣,一方面负责保护边疆不被土著侵扰,一方面保护土著君长觐见汉帝的道路始终通畅。吕后是杰出的女政治家,她出身富室,受过良好教育(黄老学派),又耳濡目染刘邦的种种作为,晚年百措并举、多有善政,更对匈奴帝国应对得当,避免了大型战争。这个协议因此暗藏陷阱,而箕准的后代们也终于可以报一箭之仇。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6张图片
吕后

公元前109年(孝武帝元封二年),朝鲜南部韩人地区的”辰国“忽然上表要觐见汉朝皇帝。这件事相当不寻常,阴谋家当然可以说是汉武帝唆使要搞事。但可以推知箕子的后代定然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辰国并非中原臣属,中原的臣属是肃慎、箕子朝鲜等等。卫满的孙子卫右渠并非暗弱之辈,他不能让辰国与汉朝结盟,但也不能杀辰国使者。微加阻挠之后,卫右渠便及时收手。但汉武帝的挑衅一次比一次难于忍受。同年,汉武帝派特使涉何进入卫氏之地,涉何领会上意,一路横加挑衅、无所不至,见卫右渠仍不上当,竟然命车夫当场杀死卫氏的裨王长(侍卫官)。卫右渠大怒,杀涉何。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7张图片
汉武帝

刘彻的急性子显露无遗,战争于同年秋天即拉开帷幕。汉军由杨仆率海军渡渤海登陆,荀彘率陆军从辽东出发、但卫氏经营三代,汉军两路均被击溃。卫氏军队的战斗力和军民的忠诚度远超预期,汉武帝的整个战争处于不断的扯皮、推脱和沮丧之中。形势如此复杂,好大喜功的刘彻再无耐心,不惜发生兵变的风险逼迫各路合并,命自己宫中的亲信荀彘独领大军决一死战。大国态度如此坚决,以尼溪相参为首的土著将领们终于杀死卫右渠,但平壤城仍然坚持了数月之久。只要大局已定,汉武帝立刻就宽容了,卫右渠之子卫山封”几侯“,最终结束卫氏时代。

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_第8张图片
九层之台

这场战争的胜利并未引发朝廷的更多思考,为什么卫氏流亡军团能够在这里成长为大国?为什么汉军如此实力竟然迁延不决?如果出现一个比卫氏更厉害的统治者,这里会不会成为中国大患?

你可能感兴趣的:(地缘政治史散记:高句丽和中原的致命竞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