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美食

香煎韭菜餅

多年前爺爺奶奶用自己种的韭菜,手擀的面皮,老式的尖底地鍋,雞蛋打散在鋪在面餅的碎碎的韭菜上,用少許豬油煎出來的菜餅,是記憶里無法抹去的清香。

地鍋拆了後,媽媽用攢起來的鋁塊,讓匠人做了厚厚的平底鍋,放在蜂窩煤爐子上,壓面機軋皮,用花生油香煎過的韭菜餅,黃燦燦的韭菜餅也是味蕾難以忘懷的體驗。

媽媽走了,老爸娶了阿姨,如今的便捷,她在居住的樓下買來面皮,電餅鐺香煎韭菜餅,入口時又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貌似同樣的韭菜餅,卻出自不同的時代,不同親人的手,味道似乎相同,卻物是人非。

原本品嚐美食的歡快心情,不能被思念是一種病的無奈破壞了,好好吃起來。

半月美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涼粉湯

阿姨家的過年飯之一,和阿姨的娘家距離30公里,過年飯卻還是有些區別,涼粉之前吃過涼拌的熱炒的,卻第一次吃用來做湯飯的。

配料有靠干油的豬大腸,炸過的豆腐乾,切片的海帶,木耳,粉條,菠菜,最後還要勾芡少許。

味道自然是沒得說了,和阿姨一起回味她的家鄕的特殊美食,這本身是一種讓人愉快的事情,嫁進來9年,大我一輪的阿姨,用勤勞和善良贏得了家人的尊重,老爸和他的兒女們是幸運噠。

图片发自App

槐花粉條和蘿蔔粉條包子

麵食類在我是天大的難事,配餡不難,但是從發麵的時間和配比,到捏包子的技巧,都是超級難搞定的事情,然而自家做的饅頭,卻是哪裡也買不到的味蕾和牙齒的最高享受。

阿姨從晚上發麵備餡,次日上午揉面炒餡,整整忙了十多個小時,可能久不做麵食,面發多了,又趕緊重新備了蘿蔔絲粉條餡料,手忙腳亂了好半天,才蒸好了幾十個包子,有些心疼她。

图片发自App

剛出鍋的包子,海綿般的麵皮,又軟又有彈性,散發著透明的光芒,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洞洞,隱藏了無數牙齒的雞凍,上下牙齒咬下去的瞬間,仿佛被某種Q感棉花糖輕輕地彈回來,再彈回去。

包子餡雖然是冰箱裡冷凍的槐花,依然有花的清香,若有若無的漫過舌尖。

图片发自App

肉絲芹菜豆角蒸麵條

細細薄薄的麵條,上鍋蒸熟趁熱散開,芹菜豆角切段,黃豆芽洗乾淨,五花肉或者臘肉切肉丁或切絲蔥薑炒熟,少許醬油上色,五香粉鹽入味,加水入豆角芹菜或黃豆芽,翻炒出鍋放一邊備用,留一點菜在鍋底,菜上鋪一層麵條,再鋪一層菜,大火燜到鍋底沒有水聲,開鍋撒入蒜秒末,把菜和面拌勻。

每次吃蒸面會想起大弟弟的前妻,那個美麗的女孩會做好吃的細圓麵條蒸面,這次有阿姨替代了做也好吃,就忘記她了,原本想她也不是我的事情。

图片发自App

蘿蔔絲臘肉鮮肉絲菜飯

童年的回憶,那時的菜飯沒有太多肉,用豬油和柴火鍋做的菜飯更好吃,阿姨做的清淡適中,又是另外一番滋味。

小時候奶奶喜歡加幾塊紅薯,放入煮過大米的白米湯里,熬的香甜,吃了一大碗蘿蔔絲菜飯后,再吃幾塊甜糯紅薯,喝上一小碗白白濃香的米湯,腸胃那個舒爽滿足賽似神仙了。

图片发自App

羊肉燴麵

從小吃到大的燴麵,各種版本遇到了都會來一碗,路邊的小飯店吃過,自家的飯桌上也常常會做,在其他城市吃過,許是鄉愁作怪,許是味蕾挑剔,味道總歸還是比不過記憶裡的感覺。

弟弟説非常好吃的一家老燴麵,在一中門口,去試試怎樣。

图片发自App

蒸麵條菜和扣碗

給爺爺奶奶媽媽掃墓完,老爸帶去石頭村吃農家飯,可惜天公不作美,偏遇下雨天冷濕淋淋,小弟弟又無法分身同往,到底是屈從了,長輩疼他為難不會怪罪的。

石頭村里的農家樂,已經完全商業化的流水綫餐館,事先做好套餐扣碗和麵條菜,上菜速度很快,卻抵不過熱乎乎的玉米粒粥和芥菜絲,還有手工饅頭,拍照記錄下,也是一種美德。

半月美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地瓜莖炖五花肉

每年餐桌上的過年菜,地瓜莖上鋪滿大塊的五花肉牛肉肚片,撒上蔥薑絲大料十三香鹽水,放進銀色的小火鍋里炭火燉煮。去舅舅家吃得最多更美味,這次去了阿姨娘家,在外面做食堂的三妗子用臘肉和粉條炖的,同樣十分美味。

图片发自App

蒲公英蓮藕薏米排骨湯

田間地頭新挖的蒲公英,魚腥草,白茅根,還可以加入胡蘿蔔紅棗,混合排骨或者豬肝肺心煮上一大鍋,在春天的清晨或者晚上,熱氣騰騰的喝上一大碗,身體發熱卻又去春天燥火。

图片发自App

2018年3月26日~4月8日,半個月的飲食變化收穫,家的感覺因為環境年齡位置人物的變化,關於味蕾的回憶也有了新的詮釋,一些過往,一些流年會因心境的變化而轉換,對於生活怨恨也好,期待也罷,終究都是過往煙雲。

相聚短暫,離別難舍,人類無論風光落魄或者富貴貧賤,都是時間的奴隸,在有限的時光機里能夠獨尋一種屬於自己的歡樂方式,才不枉這父母賜予的皮囊,來世間雲遊一場。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月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