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珍视的

生命码头课程第三天。

昨日“内在天气”时间,侨裕说到:你们是否觉察到,自己是按照原来的模式选择座位?还是打破模式去行为呢?我提问:打破模式和不稳定的区别是什么?

他的回答引发了我后续对于自己不一样的看法。他说:给你一个图像。同样是很大的浪潮涌来,如果你坚持让船变得稳,你有可能被浪掀翻;如果你像一个冲浪者一样和浪一起玩,你会随着它的起伏而起伏。这两者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生命中充满了浪潮,你如何看待这些状况呢?

然后其他同学分享,我沉默下来,感觉内在有些东西在整理、在关联。然后我再次举手:

前面我们学习的“自我觉察的沟通模型”,其中跨越鸿沟的“好奇心”我在不经意间用过很多次。比如之前有家长问我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入学面谈时说得很清楚不可以做的事情,他这时仍旧问我是否可以。我的第一反应是“否定他”,因为我不可以丧失了作为主班老师、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权威和代表了学校的立场。但是我编辑完信息又给删除了,因为当时不知为何突然就出现了好奇心,于是发出去的内容就变成了“你想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可否告诉我?”接下来我就了解到了对方的原因并且可以同理到了。这样一来,好奇心取代了权威性之时,对方也没有树立起自我防卫的心理,沟通达成了。

而这个情况,竟然是发生在我自认为“我生命状态很差的时期”。如此看来,生命状态的好坏和是否带着自我觉察、能否有效沟通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联系到侨裕在第一天给我们的作业:假设我最珍视的价值观,只是我亲自参与创造的生命幻觉,我的生命又会如何?(划重点:越深刻的问题,越是别急于给出答案。不然它又会流于头脑的自动化反应)我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对于“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

大学之时,自己口才笨拙,并且开始接触到儒释道和心灵成长的东西。只在头脑层面的学习,让我当时认为,“谁的嘴和脑袋瓜厉害,能够旁征博引辩倒一切谁就是最牛的,那我就跟他学习”。后来当我自己可以做到抬杠到别人无话可说,却发现自己的状态依然很差、内心依然痛苦之时,到了现在的学校工作。看看身边的人,听听老师们的讲座,慢慢地价值观变为“谁的生命状态好(而非说得好却做不到),谁才是最靠谱的、最值得我去学习的人”。于是自己也开始追求“好的生命状态”,评判自己和评判别人时,也总是说:唔,这个人此阶段生命状态不行。

现在我看到,生命状态如同海浪有起有伏(生命本身亦如此),而我因为坚持了自认为无误的、接近真理的价值观,不接受自己生命状态很差、自我否定的时候,于是出现了“我状态差我怕谁”的自我防卫和封闭的态度,拒绝自我觉察和与人沟通,怼天怼地怼空气。于是状态更差,简直恶性循环……

发言结束,继续自我消化的时候,脑袋里突然冒出来一句话: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以前看过听过不知道多少次,觉得这句口号有什么新奇?现在突然觉得——潮涨潮落皆不惧,人生起伏亦当玩——能说出这样一句话的人,真是有两下子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最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