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猫狗队列
【题目】
宠物、狗和猫的类如下:
public class Pet {
private String type;
public Pet(String type) {
this.type = type;
}
public String getPetType() {
return this.type;
}
}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Pet {
public Dog() {
super("dog");
}
}
public class Cat extends Pet {
public Cat() {
super("cat");
}
}
实现一种狗猫队列的结构,要求如下:
用户可以调用 add 方法将 cat 类或 dog 类的实例放入队列中;
用户可以调用 pollAll 方法,将队列中所有的实例按照进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弹出;
用户可以调用 pollDog 方法,将队列中 dog 类的实例按照进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弹出;
用户可以调用 pollCat 方法,将队列中 cat 类的实例按照进队列的先后顺序依次弹出;
用户可以调用 isEmpty 方法,检查队列中是否还有 dog 或 cat 的实例;
用户可以调用 isDogEmpty 方法,检查队列中是否有 dog 类的实例;
用户可以调用 isCatEmpty 方法,检查队列中是否有 cat 类的实例。
【要求】
要求所有实现的方法,时间复杂度都为 O(1)
总结,是一个数据结构设计题,本题关键是如何分装实现时间戳,并且要注意解决能够多次重复进入同一对象的问题。基础解法map就是因为无法解决,所以不满足。视频中间出现过“装饰者模式”的字眼。
解法是再定义一个封装类,在cat和dog进入queue之前统一进行封装,加工成一个封装类对象,然后,在这个实例对象上实现时间戳。
题目二:用栈来求解汉诺塔问题
【题目】
汉诺塔问题比较经典,这里修改一下游戏规则:现在限制不能从最左侧的塔直接移动到最右侧,也不能从最右侧直接移动到最左侧,而是必须经过中间。求当塔有 N 层的时候,打印最优移动过程和最优移动总步数。
例如,当塔数为两层时,最上层的塔记为 1,最下层的塔记为 2,则打印:
Move 1 from left to mid
Move 1 from mid to right
Move 2 from left to mid
Move 1 from right to mid
Move 1 from mid to left
Move 2 from mid to right
Move 1 from left to mid
Move 1 from mid to right
It will move 8 steps.
注意:关于汉诺塔游戏的更多讨论,将在本书递归与动态规划的章节中继续。
【要求】
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
方法一:递归的方法;
方法二:非递归的方法,用栈来模拟汉诺塔的三个塔
假设有1~N,总共N个盘子,那么移动最后一个的流程如下:
1.1~N-1 : L->R;
2.N : L->M;
3.1~N-1 : R->L;
4.N : M->R;
5.1~N-1 : L->R.
假设存在这么一个函数 : F(range,from,to)。
表示把从第1层到i层的range范围的盘子从from移动到to位置。
还有一个3步的过程:
1.1~N-1 : L->R;
2.N : L->M;
3.1~N-1 : R->M.
那么什么时候,是3步步骤,又是什么时候5步步骤呢?关键点其实就是from和to中是否有一个是middle,如果有,那么就是3步步骤。
另外还有一个很好理解的关键点,就是在3步步骤中会有一个another变量用来求解from和to之外的另一个盘子。
好的,那么如果不允许使用递归,要求用栈呢?
栈的操作动作可以有下面4种:
L->M
M->R
R->M
M->L
同时还有两个关键点要求:
1.小压大;
2.相邻动作不可逆。
那么为什么第2点成立呢?因为我们的操作的过程是要求最优的操作,假如我们L->M,又马上M->L,那么这个操作就是没有实际功能意义的,所以我们基于最优的操作,就是尽可能减少无用的操作。所以第2点也成立。
举个例子,假设上一步是 L->M,
那么,这一步不可能 L->M ,因为违反第一点,小压大。
这一步不可能 M->L,因为违反第二点,逆操作。
接下来只剩下两个互斥的选项
就是 R->M 和M->R
两个选项,而且也是凭借 第一点 小压大 原则
可以从中挑选中满足条件的一个。
题目三:构造数组的 MaxTree
【题目】
定义二叉树节点如下:
public class Node {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Node left;
public Node right;
public Node(int data) {
this.value = data;
}
}
一个数组的 MaxTree 定义如下。
数组必须没有重复元素。
MaxTree 是一棵二叉树,数组的每一个值对应一个二叉树节点。
包括 MaxTree 树在内且在其中的每一棵子树上,值最大的节点都是树的头。
给定一个没有重复元素的数组 arr,写出生成这个数组的 MaxTree 的函数,要求如果数组
长度为 N,则时间复杂度为 O(N)、额外空间复杂度为 O(N)。
总结,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可以用大根堆建树的方法来解决;第二种是可以用第4章的滑动窗口中用到的双端队列的数据结构有些关联来解题。
但是,也不太一样,因为只是要求max,所以这道题左神提供的算法原型是下面的:
提供了一个原始数组
其中规定数组两个边界都是INF,一个无穷大值。
从数组0号位开始遍历,分别查找其左边第一个比他大的数lmax和右边第一个比他大的数rmax,然后求min(lmax,rmax),把这个数的前驱设为min结点。这个数的结点变为min结点的子树。最后构造出的树结构的根结点的数值就是最大值。
首先,需要证明上面的算法原型。
1.以上的决策只会生成一棵树,不会生成多棵树。
为什么呢?
因为数组中提供的数据都是不相同的,不重复的,所以也就是根结点一定唯一,所以,树也唯一。
2.同时,以上的方法其实生成的是一颗二叉树。
怎么证明?
也就是证明一个结点最多只会有两个子结点。
也就是可以证明一个结点的单独一侧最多只会有一个子结点。
如何证明?
这里实际可以用反证法证明。
假设有一个数a,证明它的右边最多只有一个子结点。假设它的右边存在两个子结点b,c。
因为b,c都是a的子结点,所以a>b ,a>c.
那么b和c呢?
首先b肯定不等于c.
假设b>c的话,因为又存在a>b,所以根据原意,c应该是b的子结点而不是a的子结点,所以不成立;
如果bc,所以根据原意,b应该是c的子结点而不是a的子结点,所以不成立。
那么这道题如何设计编程呢?
用到的数据结构是栈。
1 2 3 4 5
比如数据像上面这样,
如果stack.empty()或者栈顶元素top>data,那么就是说,将data直接入栈,stack.push。
反之,如果遇到data>top的情况,那么就将当前的栈顶top弹出,并且同时可以获得,它的左边距离它最近的比他大的数就是他弹出之后的stack.top栈顶元素,而他的右边距离它最近的比他大的数,就是那个引起它弹出栈顶的data元素。
题目四:
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小于或等于 num 的子数组数量
【题目】
给定数组 arr 和整数 num,共返回有多少个子数组满足如下情况:
max(arr[i..j]) - min(arr[i..j]) <= num
max(arr[i..j])表示子数组 arr[i..j]中的最大值,min(arr[i..j])表示子数组 arr[i..j]中的最
小值。
【要求】
如果数组长度为 N,请实现时间复杂度为 O(N)的解法。
总结,这道题再次复习上一章出现的双端队列的结构。
这里需要总结一下用法。
一开始的左右边界L和R都在左边。
假设数据
3 5 6 4
如果想要窗口内的最小值,就把双端队列设计成递增的;如果时时刻刻想要窗口内的最大值,就把双端队列设计成递减的。
以本道题为例,
双端队列的变化如下
3 5 6 4
L,R
此时的双端队列里面的内容是{},是空的。
3 5 6 4
L R
此时双端队列里面的内容是{3}
3 5 6 4
L R
此时双端队列里面的内容是{3,5}
3 5 6 4
L R
此时双端队列里面的内容是{3,5,6}
下面的一步要注意了,因为R右边界要包含4了,但是这里4比双端队列尾部的6小,所以将6弹出:
3 5 6 4
L R
此时双端队列里面的内容是{3,5}
又因为5同样比4小,所以把5继续弹出,这道碰到3,3未过期,并且他比4小,所以把4压入双端队列的尾部。此时的情况如图:
3 5 6 4
L R
此时双端队列里面的内容是{3,4}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这里是为了演示,所以双端队列里面存放的是数据,实际编程的时候,双端队列里面存放的应该是数据的下标。
然后双端队列的L向右移动,检测L指向的值是否和双端队列头部的数据相等,如果相等的话,也就是说明已经过期了,此时把双端队列头部的元素弹出,也就是把3弹出,所以此时的双端队列的情况又变成下面的情况:
3 5 6 4
L R
此时双端队列里面的内容是{4}
然后L继续向右滑动。。。过程基本上就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双端队列中的队头元素就是L~R范围之内数据的最小值是多少,当然编程中,我们得到的是最小值的下标。
回归本题的话,因为要求的是最大值-最小值。所以实际上我们需要两个双端队列。
接下来还有一个关键点。
同样有一个非常直观的现象需要我们的肯定。假设L不动,R在向右移动,那么因为R的移动总是在原来的内容基础上增加元素,所以我们实际上的得到的MAX最大值只会不变或者变得更大;
同理,实际上得到的MIN最小值只会不变或者变得更小。
上面说白了,到底揭秘了什么黑暗森林法则呢?
这里总结,就是L固定的情况下,R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只会出现最大值变得相等或更大,最小值变得相等或更小的情况。
也就是说,最大值-最小值只会变得相等或者更加大的情况,本题是<=num的情况,如果出现>num的情况,那么就没有必要继续R向右移了,因为之后的一定已经不满足了;
此时就是该L向右移动的时候了,那么R如何处理呢?其实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同时重置R,也就是R=L,但是这种方法时间负责度就不是O(N)了;第二种方法就是R还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因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内部的一个数,所以L~R范围内的MAX只可能相等或者更小,MIN只可能相等或更大,
一句话,就是一定符合题目的要求,直接计算子数组个数即可。
因为上面的题目中L只会从0~N遍历一遍,R也只会从0~N遍历一遍,所以时间负责度是2*N,所以还是O(N)。
继续之前的步骤。
题目五:
环形单链表的约瑟夫问题
【题目】
据说著名犹太历史学家 Josephus 有过以下故事:在罗马人占领乔塔帕特后,39 个犹太人
与 Josephus 及他的朋友躲到一个洞中,39 个犹太人决定宁愿死也不要被敌人抓到,于是
决定了一个自杀方式,41 个人排成一个圆圈,由第 1 个人开始报数,报数到 3 的人就自
杀,然后再由下一个人重新报 1,报数到 3 的人再自杀,这样依次下去,直到剩下最后一
个人时,那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这就是著名的约瑟夫问题。现在请用单向环形链
表描述该结构并呈现整个自杀过程。
输入:一个环形单向链表的头节点 head 和报数的值 m。
返回:最后生存下来的节点,且这个节点自己组成环形单向链表,其他节点都删掉。
【要求】
如果链表节点数为 N,请实现时间复杂度为 O(N)的解法。
从模拟法实现程序来看,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M*N),其中N为人数。每回报M这个数的人退出队列。这意味着如果M和N都很大时,用此算法计算约瑟夫环问题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恰当地运用一些数论只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该问题的求解效率。
核心算法,约瑟夫环形链表公式: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LastRemaining_Solution(int n, int m)
{
if(n < 1 || m<1){
return -1;
}
int last = 0;
for(int i = 2; i<=n;i++){
last = (last + m)%i;
}
return last;
}
};
其中,last就是最后留在队列中的人。
模拟法:如果链表中只有一个结点的时候,这个唯一的结点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