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哪里人?

最近刷了若干遍广州亚运会的开闭幕式,着实是非常亲切了。回想起八年前与爸妈坐在电视机前,看广州塔烟花盛开、临江滨江绚丽多彩。数秒后,又能从窗外听到珠江新城的鞭炮声,感觉特别有趣。

我是哪里人?_第1张图片
点火炬


八年后的广州似乎不再有什么亚运元素,除了海心沙公园、时不时开演唱会的场馆,以及半死不活的亚运城。当时的免费巴士与瓶装水,连同目睹女排决赛绝地反击的激动,也都只留存在记忆中。

我是哪里人?_第2张图片
火炬


六运会带来了天河崛起的契机,但见识短浅的我实在说不上亚运会给广州带来了什么。不过,亚运会确确实实给我带来了点什么,比如让我知道鞭炮可以用来点火炬,比如让我学会了第二首粤语童谣《落雨大》,比如让我更加深了自己“广州人”的身份认同。

我是哪里人?_第3张图片
童谣《落雨大》


这种认同非常有趣,因为我并不是个广州人,连广东人都不是。我对珠江口的这座大都市有很深的情感,却对同坐落海边的老家无甚感情。

我是哪里人?_第4张图片
俯瞰中轴线


这在老一辈眼里“忘本”的行为,于我而言再正常不过。因为我是在珠江旁长大的,我是听着粤语、喝着早茶、爬着白云山长大的。比起虚无的“籍贯”概念,“生长地”便实实在在很多。

我是哪里人?_第5张图片
绚丽的广州塔


但回头一想,如果我像叔叔一家一样,自幼便在祖屋旁长大,我就会对它有强烈的归属感吗?

有时候我觉得,应该不会吧,因为我在广州生活舒适得多。在我弄清11个区的分布前,我就兴奋于地铁的明亮快捷;在我学会说粤语前,我就惊叹于猎德大桥的流光溢彩。与一个地方的联系,先是物质,才到生活;

但有时候我觉得,应该会吧。就像进城务工的外来人口,无论多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不也在每年春节在返乡洪流中挪回故土吗?

总而言之,我会说,我对我的老家没有什么感情。这可能有对它落后的嫌弃,但更多是成长经历中的隔离。就像不能强求“香蕉人”爱中国一样,不能强求一个在异乡长大的人爱家乡。这的确很“忘本”,但终归是人之常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