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使命成就伟大的微软——《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后感

在去年的部门大会上,一位领导在致辞中指出,要想取得进步,需要自己主动走出舒适区,接收新的挑战。我深以为然。那时,微软第三代掌门人萨提亚•纳德拉正在撰写自己的自夸式传记《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对其成长之路进行反思。在书中,萨提亚总结的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对公司文化进行变革,重新定义公司使命,转变为成长型思维,走出舒适区。英雄所见略同。

比尔盖茨的微软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个人计算机,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微软增长乏力,发展遭遇瓶颈,并且错过了移动时代,昔日的巨人跌落神坛。萨提亚•纳德拉临危受命,对企业文化大刀阔斧革新除弊,其关键是转变思维,培养成长型思维,赋能他人,即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迎难而上,取得成功。

公司的使命是公司文化的核心。在微软的萨提亚时代,微软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使命:“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组织,成就不凡”。意图通过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实现领先。萨提亚上任短短四年,领导公司转型,推动云计算成功,开发新一代革命性技术如混合现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造就了一个开放、敏捷、创新的微软,推动昔日巨人全面复兴。

思维转变是企业文化的变革的关键。对舒适的沉迷、对未知的恐惧,使人们惧于改变现状。成长型思维是面向未来的思维,主动走出舒适区,以客户为中心,去赋能他人,接受新的挑战。萨提亚在入职微软后,每周飞去芝加哥,以完成注册的非全日制课程;为了妻子顺利来美国,出人意料的放弃绿卡申请H1B签证;跳出熟悉的原团队去负责开发全新的云业务,以不成功便成仁的气概,从零开始带领云业务突出重围,直追领头羊亚马逊,成为微软增长的新引擎。每一次改变,即是对自己命运的重启,是对人生的刷新。萨提亚的成长型思维为自己、为微软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微软的变革。

世界是变化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当一个公司顺应时代而生,合乎技术潮流而发展壮大,成为业界翘楚,这往往是公司的关键时刻。当外部形势变化,是否还有创业者的心态,是否还能保持发展优势?我们见证太多位极而衰的例子,昔日科技巨星如雅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都曾经是独霸一方的明星公司,但未能把握趋势积极变革,从此一蹶不振,甚至成了反面教材。不可否认,一个重要的原因在公司的文化,以及体现公司文化的公司使命。盛极一时时缺乏成长性思维,沉迷于自己的辉煌,失去了奋斗者的姿态。而竞争无处不在,一个人或许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但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使他更好的对不确定作出反应,并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

成长型思维也带来了微软的开放。使命中的赋能他人,是以客户为中心。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微软出人意料的与昔日对手握手言和,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学会了共存与竞争。如微软与苹果、谷歌合作,将办公软件带人苹果、安卓操作系统,与对手实现共赢。微软也支持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甚至打出了“微软爱Linux”的宣言;即使在特定的云计算领域,微软也与业界老大亚马逊有不同程度的合作。

微软的使命、成长型思维也为其知识产权战略带来变革。微软持有6万多件专利,是不折不扣的创新巨头。2017年微软实施了智能云知识产权保护计划,包括万件专利保护伞、知识产权诉讼无上限赔偿以及即用许可证三大核心内容,目的在于帮助智能用户专注于技术创新和业务开发,加速云端创新,有效降低专利侵权风险,解决的客户的后顾之忧。

2018年4月微软宣布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共享创新计划,旨在解决微软与客户企业合作创新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问题,客户企业将拥有双方合作过程中开发出的任何专利,但微软将被授权许可“有限使用”——提高微软的平台技术。共享创新计划能够使客户企业获得专利,不再担心微软利用其合作的技术进入其市场,与之展开竞争。共享创新计划的推出,标志着微软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改变。从过去封闭的知识产权管理,转变到面向未来、开放共享创新的知识产权生态建设。

是被动的承受改变,还是主动变革迎接改变,《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已经给出了答案。聪颖如你,是否心动?

作者:泊头子
公众号:专利方舟
本公众号已经开通“专利问答”栏目,如有专利方面的问题可向作者提问,分享交流。详情见《本公众号拟开通“专利问答”栏目的通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伟大使命成就伟大的微软——《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