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加点仪式感

给生活加点仪式感_第1张图片
于是便有了一片蓝

一. 一座城的蓝色仪式

位于摩洛哥西北部的小城舍夫沙万,以它摄魂的蓝色而引人入胜,这里的蓝,有湖蓝,海蓝,天蓝,深蓝,浅蓝……所有你能想到的蓝色都能在这里找到。

关于小城的蓝色之谜原因扑朔迷离,然而当地居民们相信蓝色能驱走白蚁,保护房屋免被腐蚀。于是沁人心脾的蓝色参差不齐地绽放在眼前。

一幢房涂成蓝色,那是房主生活的情调所致;而一座城涂成蓝色,便是城民生活的仪式所在。

当你把自己置身于一片蓝,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尚且如此美丽,若不把生活过得恰如其分的美好,便是一种辜负。

有了仪式感的生活,每一件事每一个东西都会因此有了存在的意义。


二. 驯养的仪式感

我最先对“驯养”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源于《小王子》一书。

狐狸说: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只狐狸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小王子和狐狸的彼此驯养,可以说为一段感情的开始提供了典范——要有驯养的仪式感。

一直以来我都把爱情当作一种至高至尚的东西。可是大学以后发现很多人都把爱情当成极其廉价的消费品。

一个异地恋的男生可以跟远在他方的女朋友分手不到一个星期便找了新欢,尽管也有可能是因为新欢而弃旧爱的。

一个女孩可以在众人面前每天跟男朋友形影不离出双入对,可是在一起不到五天,大家发现跟她手挽手的已另有其人。

没有仪式感的爱情是最低廉最于人不屑的,我甚至不愿意将这称作爱情。

仪式感的爱情体现在哪些地方?大概是每次约会前的郑重准备和精心打扮;大概是每天固定不少的早安和晚安;大概是……

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

就好像,如果跟男朋友说好了要什么时候打电话,那我在打电话前的一个多小时就会把其他所有的杂事处理好,临近约定的时间,便把耳机找好,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然后满心期待地等着电话时间。

若你问我,不就是打个电话,何必如此郑重,或许以前我会把此种表现归为一个恋爱中女生的反应,但是现在,我想用“仪式感”来解释。每一次的过程,我都把打电话这件事注入了一种仪式感,于是一个简单的电话便变得截然不同,当然如果最后没有等到电话或者打过去对方无人接听,那么沉重失落的心情也是与仪式感相呼应的。


三. 人生何处不仪式

大家说每年的春节年味越来越淡,当我们用年龄稍长这个词来作为理由解释时,似乎脱不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

毕竟比我们更小的00后,10后,他们其实对春节的期盼已不如我们小时候一般强烈,他们所感受的春节喜庆,除了鞭炮声愈来愈响,再无半点过去的热闹非凡可言。

小时候的春节,十多年前的春节,仪式感如此之鲜明。

那时候的我们,一年添置的新衣不多,往往要到过年了才有机会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一番新新然,于是除夕夜听大人的话把脚洗得干干净净,生怕年初一早上把新衣服沾上一丝一毫的灰渍。

那时候的家庭,因为经济情况平时三餐伙食质量都不太高,没有随随便便的大鱼大肉,大多青菜豆腐外加土豆便是一顿。于是小孩大人在除夕那天忙里忙外准备食材,杀鸡宰鱼,好一桌满汉全席来祭祀祖先,稍后才是一家人围坐在前其乐融融。

现在,每年四季可以添置的新衣服很多,还很漂亮,不用非到过年才能穿新衣戴新帽;现在,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只要想吃,经济情况都允许大开吃戒打打牙祭,不用非到过年才能吃好的喝好的;

我小时候,每逢春节家乡会举办很多活动,老少皆宜全民参与,那时候举办庙会群山回唱,歌声不止,大街小巷各种娱乐人声鼎沸。我越长越大,这些活动也在年华中老去消失,山上再无庙会,不再有人组织,不再给人机会参加,大街上再无娱乐活动,曾经的熙熙攘攘沦为今日的冷冷清清。

是年味淡了?应该是曾经的仪式感不再。我无法想象,当有一天,过年不再放鞭炮,连唯一仅剩的仪式都消失不见,我去哪里寻找春节的踪影。


给生活加点仪式感_第2张图片
每一次生命的出席仪式

生活需要仪式,生命需要仪式,爱情需要仪式,节日需要仪式。

一切幸福的根源都需要仪式感的滋润,这样,生活才会有丰富感,生命才会有质感,爱情才会有幸福感,节日才会有喜感。

敬仪式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生活加点仪式感)